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在我国旅游业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大数据”在我国旅游业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大数据”在我国旅游业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热潮,国内一些旅游企业、旅游研究机构、旅游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关注、研究和应用“大数据”。

本文简要介绍了分析了大数据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运用现状,找出了一些问题,对未来“大数据”在旅游业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一、何谓“大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产数据的能力越来越强。

宽带普及带来的巨量日志和通讯记录,社交网络每天不断更新的个人信息,非传统IT设备产生的数据信息,以及持续增加的各种智能终端产生的图片及信息,这些爆炸性增长的数据充斥整个网络。

英国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在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同时大数据具有4V 特点:V 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从此,“大数据”成为全球热门的互联网热词,被用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关注大数据,并且开始把收集、分析、利用“大数据”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大数据”在国内旅游业中应用的现状
在信息化时代,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者更多地依靠网络、智能移动终端、App软件来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旅游行业的数据变的越
来越重要,每次航班预订、酒店入住、汽车租赁都能产生大量的结构性数据。

但是随着旅游者在线安排行程,在社会化媒体进行评级、撰写点评、博文、点赞,产生大量的非结构性数据和碎片化数据。

如何利用这些“大数据”?是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以国内知名的自助旅游网站蚂蜂窝为例,蚂蜂窝目前注册用户中80%都来自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已突破了300万,每天都会沉淀大量的用户信息。

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利用?
首先,蚂蜂窝有超过50%的员工是技术研发人员,通过自行研发的旅游攻略引擎,对超过1000万的用户信息进行了关键数据的提取和分析,覆盖了国内外50万个旅游景区、60万家酒店以及158万家餐厅。

其次,科学的数据分析流程,当海量的UGc(用户生成内容)产生后,蚂蜂窝的旅游攻略引擎会对其进行自动化的语义分析、数据分析,提取酒店、餐厅、购物、拍照、联系方式、点评等关键信息,由系统分门别类进行归类,再经过后期的人工分析和编辑。

最后,信息的利用,以旅游攻略、调查报告等形式出炉,一方面为其他用户提供更丰富和准确的旅游消费决策参考,另一方面为oTA (在线旅游网站和旅行社)提供更精准的旅游产品研发和营销参考。

以去泰国普吉岛度假为例:一位刚去过普吉岛的用户撰写完游记后,蚂蜂窝的攻略引擎会从游记中提取出机票、行程、住宿、美食等关键信息,归类岛普吉岛的攻略和点评中。

比如机票该用户提到了亚航、
捷星、酷航,美食她提到了“yourkitchen”餐厅和“ThalangRoad”夜市,再结合其他去过普吉岛的用户分享的小贴士、点评和问答,如“该餐厅必点炒饭+披萨+各种shake”,“真心推荐卡塔海滩”,蚂蜂窝让没有去过普吉岛的用户可以对其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了解。

接着,如果有用户有兴趣前往普吉岛并购买机票、酒店等相关产品,以酒店为例,他在蚂蜂窝上可以看到图文并茂的提示信息:49%的游客选择住在有721家酒店的芭东海滩,这里夜生活丰富多彩,步行就可以抵达海滩内的观光和饮食……19%的游客选择住在有115家酒店的皮皮岛,这里的海水蓝而清澈,其中大PP和小PP是浮潜圣地……1%的游客选择住在有4家酒店的皇帝岛――普吉岛最安静豪华之所在,精致而绝美的景色、奢华的配套服务……有了画面感般的图文、数据参考,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做出行程安排以及餐饮、酒店等消费
决策。

根据不同用户的偏好,蚂蜂窝再和酒店等旅游产品供应商的服务进行匹配对接,进行相应的旅游产品预售和反向预定。

蚂蜂窝近期预售的马尔代夫之旅,48小时即成交826单;508个入台证也是刚上线就被秒杀,效果大大超出了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

自从蚂蜂窝全面进行大数据以来,国内外已有100多家酒店、机票、目的地等旅游产品厂商及一级批发商主动找上门来,进行反向定制合作。

此外,蚂蜂窝还建立了专门的数据中心,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整理,定期发布用户行为数据和酒店、旅游特价等产品数据。

蚂蜂窝提供的用户样本也成为中国旅游研究院等相关机构重要的素
材。

三、存在的问题
从蚂蜂窝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大数据的利用对于旅游企业经营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但旅游业中很多行业和部门在大数据的利用方面,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数据收集是难题
虽然“大数据”是个好东西,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但是整个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应用第一障碍就来自于数据的收集。

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海量的,但是掌握这些数据的机构却不是开放的。

目前,“大数据”的最主要是互联网,但是随着人们对“大数据”价值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平台将数据看做是重要的资产。

因此要获得这些数据,必须要获得许可。

对于一些在线旅游企业而言,数据的取得已经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和途径,但对于更多的传统线下旅游企业,数据的取得就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山东省旅游局是较早开展“大数据”收集和应用的行业管理机构,他们在收集“大数据”时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最终通过与百度公司合作获取了其免费提供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对于普通线下企业和机构来说,必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由于旅游业涉及部门行业众多,由于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彼此联网,要想获得另一个领域的数据非常困难,更何况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了。

一些特殊行业更是如此,比如在获取住宿数据的时候更是大费周折。

正如许多“大数据”研究者所说,“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条件是“数
据开放”,但目前我国的数据开放程度远不能达到应用的要求。

(二)缺乏挖掘、分析大数据的方法。

“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由于大数据是非系统化的,且不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因此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很难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操作。

同时,现在计算机处理的大多是结构化数据,但这些信息只占互联网上流动信息的约10%。

其他90%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它们存储在音频、视频、社交媒体、网络日志等中,不直接以结构化模式储存。

管理和分析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让多数旅游企业感到有心无力。

但是,“大数据”应用的根本又在于从不相关的数据中找到相关性,如何分析纷繁复杂的数据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懂行业、又懂数据的人进行专业化的分析。

但是目前“懂数据的人不懂旅游,懂旅游的人不懂数据。

”谷歌、百度、携程、艺龙、去哪儿、蚂蜂窝等大型平台型网络都掌握着海量的数据,同时又拥有大量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来进行数据的挖掘和整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很多在线或是线下的中小旅游企业都是难以企及的。

(三)、缺乏应用大数据的方式方法
面对大数据,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商业智能挖掘,将会成为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能够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大数据,有的放矢的设计成个性化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根据旅游者的具体需求、爱好和此前的购买行为,为
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基于旅游者的类别提供大众化的选择。

目前旅游行业绝大部分企业和部门对“大数据”还停留在认识阶段,基本谈不上应用,即便是应用也仅限在线旅游企业。

目前只有携程、艺龙、去哪儿、蚂蜂窝等大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才能掌握足够大的数据。

现阶段所谓旅游企业“大数据”应用,更多的是“数据挖掘”的概念。

四、对策与前景
尽管目前旅游行业在“大数据”的应用上还存在较大的障碍,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不关注“大数据”。

旅游行业各部门和企业都应该未雨绸缪,为以后“大数据”的应用做
准备。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的概念,但是却离不开数据库。

因此旅游行业要应用“大数据”必须先从数据积累做起,借助目前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注重游客数据的收集,进而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旅游数据库,为以后“大数据”的应用打好基础。

从旅游管理部门角度来看,需要对游客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旅游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数据、旅游管理和目的地促销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为旅游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益,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旅游管理机构应该有计划地公布旅游业运行的原始数据,鼓励技术公司开发基于原始数据的应用平台,服务于游客和旅游企业及旅游管理部门。

对于旅游企业来讲,需要逐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指
导和管理工作。

蚂蜂窝cEo陈罡认为,大数据最重要的三个前提,是海量而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契合企业的数据抓取和分析工具、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

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短期内,还是要把重点聚焦在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式上。

企业应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着手,增强企业内部的数据化程度,进而改造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在客户管理方面则应该加强客户信息的收集,注重客户数据的积累,扎扎实实地完成企业自身业务的数据化,而不是简单地把这些数据放弃。

同时搭建自己的数据分析系统,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团队。

这样,酒店才能逐步更加精准地根据顾客特征和偏好推荐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景区才能逐步更好地进行客流疏导和调控、旅行社则能够更方便地整合信息资源而开发出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最终实现对“大数据”从积累到分析、利用并最终转化为切实的效益。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