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
曲靖市师宗县长田小学牛国宏
通过横向了解和纵向交流,我认为: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以下几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一)学校、家长、教师对品德课教学认识不够,品德课程地位不突出
1、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规模较小,加之受经济、风俗、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学校、家长、教师对品德课教学认识不足.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
因此,充分发挥小学品德课的育人功能,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
这就要求形成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
当前,学校受升学率指标影响,有些学校,领导口头上承认思想品德课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却把思想品德课置于虚有实无的地步。
许多学校受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影响,重成绩思想突出.部分教师由于考试压力,对品德课堂教学研究的不够深入。
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教师都把精力放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品德课教学.导致品德教学目标难以实施,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提升。
2、缺少专业知识集中学习或培训.
品德课程的新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 新课程价值取向的转换,必然对传统意义上小学品德课教学的目标、过程、教学形式、评价标准提出新的要求.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机会不多,很
多老师都没有走出校门参加集中学习或培训, 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学形式多样,课前需要充分的准备。
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形式单一,仍然是“一言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3、不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由于学校教师受编制员额限制,教师少,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教学现状----语文、数学教师或班主任兼任思想品德课教师,思想品德课在农村学校大都被忽视,不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执行课程计划。
有的学校,思想品德课程虽然纳入了课程,但却不按课程去实施。
4、重智育轻德育.
部分教师,由于受质量调研或奖励政策的诱导,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学上,他们认为:这些课能立竿见影见成效,品德课是慢功夫,细功夫,难见成效。
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
有的学校在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时,不注重学生平时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只注重语文、数学两科的分数。
学生的品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品德教育落不到实处。
5、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品德课教学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目前,由于学校对品德课教学质量没
有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仅凭个人的主观印象对学生的品德表现作出评价。
(二)“多媒体教学”得不到很好的运用,教研工作走形式,走过场,制度不落实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将声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与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途径。
这种途径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培养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和有效运用。
然而,由于农村学校经费有限, 计算机只能凭上级配发,达不到人手一台,部分学校的电脑,成为领导的专利,领导利用电脑,玩“偷菜”、“斗地主”、麻将等游戏长期占有.电脑教师摸不到,查资料,制作课件,开发教育资源等工作无法进行,制约了教研工作。
教研工作,有的学校虽然成立了教研组,制定了计划,但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检测和对学生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