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
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
【答案】
答:(1)当 曲线为垂直线而 曲线为水平线时,这种情况就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其经济含义就是在此区域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当 曲线为水平线而 曲线为垂直线时,这种情况就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其经济含义就是在此区域经济处于充分就业阶段,如图1-4所示。
(a)凯恩斯极端 (b)古典主义极端
图1-4 凯恩斯极端与古典主义极端
5.货币冲击在长期和短期内对一国的实际产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用宏观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观点加以解释。
【分析】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分析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各学派对于货币冲击长短期的影响。
(2)对于凯恩斯极端情况,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一方面, 曲线为水平线说明当利率降到 这样低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有在手中(即进入“凯恩斯陷阱”),因此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此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即使 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财政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另一方面, 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明显变化。在投资需求停滞时期,利率即使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对投资产生明显的影响。垂直的投资需求曲线产生垂直的 曲线,这时,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作用。
(3)对于古典主义极端情况,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一方面, 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产生完全“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若 曲线为垂直线,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在此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显然政府投资完全“挤出”私人投资。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失效。但是,此时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得利率下降,直到新投资使收入水平提高到正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额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
沿着图1-1中所有的 曲线的实线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这里只分析一个地方,即生产产量 的厂商一定选择规模 而不是规模 ,因为 的成本 小于 的成本 。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因此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 曲线,于是,便得到长期平均成本 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 曲线和一条 曲线的相切点,该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
图1-1 长期平均成本ຫໍສະໝຸດ 短期平均成本(3)因此, 曲线表示厂商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实现最小的平均成本。
3.在知道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价格是怎么确定的?消费者是否认同公共物品定价方式?为什么?
【分析】这道考题相对简单,随意一本微观经济学教材都会讲述此知识点(只是稍微有点区别而已)。像这类型考题,一定要画图,通过图形来描述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确定问题。
【答案】
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4.说明凯恩斯极端情况和古典极端情况的经济意义,并说明两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分析】这道考题相对简单,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曼昆《宏观经济学》和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等教材都予以了介绍。对于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分析,一定要熟练掌握,除了会画图,重点是把经济学原理说清楚。
【答案】
(1)“在长期中,厂商总可以在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最小平均成本处生产”的说法是正确的。长期是指厂商可以根据他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厂商在长期是可以实现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最小总成本的,因此,厂商在长期实现每一产量水平的最小总成本的同时,必然也就实现了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
(2)在长期里,对于任一产量水平,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最小值的组合就构成了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假设各个产量的规模由其短期平均成本线表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求得。
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
———————————————————————————————— 作者:
———————————————————————————————— 日期: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答案】
(1)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2.判断并解释“在长期中,厂商总可以在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最小平均成本处生产”的说法是否正确。
【分析】本题是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教材第21章一道课后复习题。至于本题的答案,众多教辅图书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原因在于本题问的是“最小平均成本处生产”而不是“平均成本的最小处生产”。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2011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
一、简答题(50分)
1.解释完全竞争的市场为什么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分析】这道考题相对简单,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九章课后习题第6题的一道原题。作答时,应掌握答题技巧:先介绍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以及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的三个必要条件,接下来论证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能够满足这三个必要条件(核心原因在于:行为主体是价格的接受者,厂商按照 的原则进行生产)。需要指出的是,给出的答案是按照论述题来组织言语的,实际上对于10分的简答题,完全可以只答要点,不需要过多展开,否则时间可能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