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村教育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农村教育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教学设施落后
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学校校园基础建设不足,仍有不少学生整天在危房中学习。有的学校在寒冷的冬天还没有能力及时安装好窗户,有的小学连课外活动的操场都没有建设等。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基本不存在这种现象。另外,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普遍不足。教学仪器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课程的实施,使中小学课程不能开足开全。中小学生使我们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2.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
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这一现象造成师资力量薄弱,知识陈旧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有些学校45岁以上的教师占一半以上,这给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也给学校教学活动中接受新事物、传递新文化带来一定难度。造成这现象的只要原因是学校教育设施落后,教师待遇不高,在加上物价房价较高,这一切因素造成了农村学校注定吸引不了一些大学生和青年才俊。其次,农村中的小学教师基本学历不高,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只能依靠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来授业解惑。
组长:李鑫欣2
组员:郭佳乐2
孟开黎2ﻩ
温锦锦2
荆梦瑶2
李征超2赵 颖2马源自杰2路耀行2ﻩ张祝鹏2
饶 婷2ﻩ
冯媛斌2
ﻩ指导老师:崔玉宾
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讨论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还存在很大弊端,例如,学生辍学转校(主要是农村学生向城里私立学校流动)现象严重,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学设施落后等,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
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作者:
———————————————————————————————— 日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11级产品造型(1)班
2、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鼓励、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和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 3、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三、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意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还存在着不少弊端,诸如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校园基础建设薄弱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等,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关键词:农村教学资源配置有位伟人曾说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则是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生人数仍占全国的绝大部分。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农村教育的基础建设,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面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分析。一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现状1.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是其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农村中小学所能分得的经费就十分有限。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农村中小学辍学率较高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另外,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一些重点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认为学习找不到好的出路,不如提前让孩子进入社会,多打几年工,多攒一些钱,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索性让孩子辍学。
一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
1.学校辍学转学现象严重
这一现象多发,很大部分是因为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平时生活或是学习上缺乏正确的指导,犯了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的改正,从而造成学习成绩落后,最后造成厌烦心理。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找不到好的出路,还不如早出去打工多挣几年钱,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索性让孩子辍学。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差,管理不严,还不如送到一所全封闭式的寄宿学校,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受教育质量,而且还能外出安心打工挣钱,这也是造成农村学生流失的有一原因。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已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的依据。而现今的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人羡慕西方国家,他们有那么高的生活水平,有那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这一切的根源自教育水平。有句古话说的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确实科学技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下面本文通过几个方面说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学应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4、鼓励民办教学,实现资源配置的多元化推进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单一的政府计划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因此,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永恒话题。积极鼓励多元化的教育资源配置格局,建立起灵活多样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这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 。
二、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现状的策略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时也要以法律为准绳,从权力控制走向法律规约。科学规划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及平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要使教育转移支付常规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