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研究

【摘要】小学生学习障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生理认知情绪等多个领域,而学习障碍学生是一个异质性极其突出的群体,而且极其普遍。

由于学习障碍造成了学生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的获得和使用上存在明显障碍,这些障碍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使学生在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及社会交往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因此,世界各地都非常重视对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

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结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本文重点从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定义分类形成的原因诊断及咨询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障碍诊断与咨询一、现状及研究的必要性学习障碍是中小学生最常见的发展性障碍。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学习障碍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有5%~1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

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资料,从整体上看,学习障碍儿童占我国儿童的8%~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学习障碍日趋严重。

在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家长们因孩子学习障碍而导致的失败忧心忡忡,老师们也没有找到一个有效地解决途径,很多学习障碍学生也因此丧失了斗志,近年来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现象有增无减,学习障碍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内的一大问题,尤其影响了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无论从心理还是教育的科学研究角度看,对学习障碍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

二、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一词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特殊教育学家柯克提出的。

美国“国家学障联合委员会”给学习障碍下的定义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运算及社会技能方面出现明显困难的一组异质障碍。

这些障碍是个体自身存在的,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并可能持续终生。

我国学术界对学习障碍下的定义为:学习障碍是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运用上出现明显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异常者。

这种异常是由个体因素引起的,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失调所致。

学习障碍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有些可能在自律行为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与学习障碍同时出现,但这些问题本身并不能单独构成学习障碍,也可能与其它障碍同时出现,如文化差异等。

三、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小学生学习障碍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还表现在社会性发展方面。

因此小学生学习障碍主要可归为五种类型:拼音障碍、书写障碍、阅读障碍、计算障碍、交往障碍。

前四种属于认知障碍,后一种属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障碍。

【4】1、拼音障碍:如小学生在拼读汉语拼音时易把“b”当成“d”把“q”当成“p”。

2、书写障碍表现为书写时写字过大或过小,弄错偏旁或上下颠倒。

3、计算障碍:在计算中存在加减法困难,对数字的记忆不敏感,运算符号混淆计算能力差等。

4、阅读障碍:阅读时添字漏字,跳行或逆向阅读,此类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5、交往障碍:此类学生交往能力差,缺乏沟通能力,很少与他人主动交往,所处的关系不好,易被孤立,情绪易波动,爱发脾气,易与同学发生冲突。

四、小学生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造成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是很多的,包括遗传、生理、环境等因素,具体如下1、先天遗传因素由于母亲怀孕时营养不良、情绪紧张、活动量不够、被迫保胎、胎位不正、剖腹产、早产、难产、产钳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到闹平衡功能的发展,从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行动不平衡、跑步爱摔跟头等。

例如有的孩子做旋转时不觉得头晕,这是前庭平衡功能对外界不敏感的缘故,而有的孩子正好相反,一做就晕,这就是前庭平衡功能对外界过分敏感的缘故。

这种过分敏感使得外界信息特别容易进入大脑,特别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致使注意力不集中。

2、脑损伤或后天脑外伤脑出血或脑缺氧是造成生产时脑受损的主要原因。

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无法承受缺氧的损伤,只要缺氧超过5分钟,细胞就无法复原,所以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此外,在产后个体疾病也可能造成脑部受损,如脑膜炎等,外力受伤如摔伤后脑勺、车祸等,也可能造成脑功能失调,这对后期孩子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早期发展时经验的剥夺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把爱给了孩子,过分溺爱保护,在婴儿期被不当的限制行动,从而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感官探索和动作的发展。

【2】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如七八月时要爬,要经过三个月的爬行期,一般父母都忽视了这个阶段,没有经过爬或爬行较少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容易出现写字磨蹭、经常粗心大意、自觉性差等毛病,也有些孩子都上小学了,还出现许多动作问题,如不会翻滚、不会抛、不会弹跳、动作笨拙、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阻碍了他们从外界获得有用的感觉信息,当然也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另外,婴幼儿长期的疾病也可能阻碍了孩子发展应有的学习经验。

4、幼儿时破坏了孩子的学习特质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时候小孩子总喜欢看蚂蚁搬家,当他们专心致志时,父母把他们从注意中拉出来,他们总会强烈的反抗,但是没办法,次数多了,从而造成了孩子长大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根据弗洛伊德的性发展阶段6~12岁是潜伏期,是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外部环境的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好玩、好动、好思考。

但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老玩也玩不够,玩玩就行了,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

殊不知孩子的这种废寝忘食的玩就是在学习,在不停地发展自己,可家长根本不知道认识不到这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学习方式,家长有了这种错误的理解,就经常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把他们从思考中拉出来,使他们的感觉系统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使之难以集中注意力。

另外,孩子应该无拘无束玩的时期,即在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的时期,过早的让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任务,如在暑假里,孩子没有一点玩的时间,家长让孩子学习英语、钢琴、计算机等科目,报各种培训班,强迫他们以成人的方式学习成人学习的东西,破坏了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破坏了孩子的学习特质【5】。

就像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错误或没有经过某个环节,都会对事物造成很大的影响。

5、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一般孩子对一件事物都有三分钟热度,这时父母就会说:“你能不能注意集中点啊!”或做错题时,父母就会说:“别那么粗心好不好?”家长有意无意的暗示,对孩子起到了强化作用,他们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是马虎精、就粗心,他们也没办法。

有的父母焦虑水平很高,就会有意无意的传给孩子,使之产生焦虑,从而影响学习。

另外,家长对孩子要求太严格,孩子做错题就训斥他们,使得孩子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还有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孩子缺乏锻炼失去发展自我的机会,影响学习能力。

6、学校因素在学校里里,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不在少数。

目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给学生障碍的产生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首先是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

即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

这样不能以发展的眼光从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个性方面去全面的客观的进行评价。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造成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

有的老师缺乏耐心,当着同学的面批评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给他们心理造成很到的撞击,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受挫,使学习更加困难。

其次是教师的影响,教师是由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学生怀着深深的爱,对学习障碍的学生往往恨铁不成钢,有时动机虽好但教育方式选择不当。

比如教师进行变相体罚,对学生要求过严、过急,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处理问题的主观判断等都对学生的学习障碍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同学也会影响学习障碍学生的发展,有的同学经常嘲笑学习障碍的学生,故意孤立他们,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五、学习障碍的诊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学工作者、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小学生的自我报告,家长或老师的观察,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进行的全面的诊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神经系统检查医学界在诊断时首先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检查。

检查两点,一是检查脑结构是否异常。

因为学习障碍者的脑结构存在轻度异常,表现为:皮质异位,对称性改变,左半球白质多而颞叶小,皮质神经元发育不良等方面。

二是脑机能是否异常。

主要的表现为:脑机能成熟缓慢、机能不足、机能侧化不良等。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CT、MRT、脑电图、双耳分听等。

但是由于技术的局限,这种诊断方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提供参考价值。

2、了解孩子的生长史看看家族是否有遗传史。

由家长或老师报告孩子的生活史、病史、学校表现、或通过问卷或访谈的方式,向家长了解家庭其他成员有无学习困难的现象,或询问一下母亲怀孕期间营养是否跟上或生产是否顺利,还有就是孩子出生后在各个年龄段是否习得了改年龄阶段的任务,以及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特殊事故的经历。

另外,孩子上学后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社交状况等,这些都将是诊断学习障碍者的重要参考。

3、行为观察由家长或教师以学生外显的行为为对象,对其进行连续性观察、记录及评价,这些行为特征有行为的出现率、持续的时间等。

观察记录方式为连续记录、间隔记录、时间取样观察等。

观察他们在感知上是否有视听触等感知的障碍;在认知加工速度上是否在辨别图形文字方面上所需的时间比正常的学生要长;在记忆方面,是否在记忆的广度、速度、准确性、长时记忆、意义识记方面,较正常儿童落后;在社交方面,是否缺乏一些社交技巧,与别人在交流上存在困难;在归因方面,是否有消极倾向,他们一般不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很少将自己的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而是进行外部归因,比如运气、他人的帮助、任务容易等。

相反将自己的失败他们会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

4、测验法测验法是目前在学习障碍诊断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

可对学习障碍学生的智力、成就、心理过程、动作等方面进行测量。

(1)智力测验是在心理测验中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工具和技术。

种类很多,包括比奈—西蒙量表、韦氏智力测量表、瑞文测验等。

起初只是测量智力是否落后,然后估计他们能够达到的水平;之后,研究者将智力划分为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把智商大于90,言语智商明显低于操作智商的学生归为学习障碍者。

(2)成绩测验用于评定小学生是否有较低成就,这是学习障碍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

这类测验实施简单,又可以进行单科评价;既可以探查成就水平,又可以进行诊断性的评价。

这种测量总类很多,比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利量表、辨别能力量表等。

(3)心理过程测验这是根据学习障碍病理机制的心理过程缺陷进行设计,针对可能造成学习障碍的心理过程进行评价。

目的在于确认在那些心理过程中存在障碍,然后为其提供教育训练。

常用的有“玛丽安·弗洛斯蒂格视觉发育测验”。

但是这类测验信度和效度都比较低,导致这类测验的使用的局限性。

六、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咨询(一)集体心理辅导从儿童自身、教师、家长等方面入手,开展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育辅导课,师生共同参与,这是一种新型的辅导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的教育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决断训练、情景体验等活动方式引导孩子,促使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成长【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