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反相机使用(参数设置)指南简略版

单反相机使用(参数设置)指南简略版

开篇:光圈和快门是什么?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它是用来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是镜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光圈通常在镜头内。

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通常我们用F值来表达光圈的大小。

而快门是控制照相机曝光时间的机件,快门速度单位是“秒”。

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等。

光圈特性(一):控制进光量光圈作为相机镜头内的一个元件,它的作用是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元件的光量,所以光圈的一大功能就是控制进光量的多少。

一般来说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0,f1.2 f1.4,f1.8 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不同数值的光圈和它孔径大小的关系。

光圈大小示意图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 f 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如上图所示),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光圈 f 值越大,通光孔径越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少,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5.6 ,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

同理,F2是F8通光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

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 值常常介于f2.8~f11之间。

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 级的调整。

上面我们说了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机的进光量。

在拍摄照片中,进光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明暗,在相同曝光时间里光圈大的进光量就多,光圈小的进光量也就少。

下面我们先通过一组照片来说明他们的关系,在拍摄照片时我们使用的是相机手动档,ISO感光度为100,曝光时间1/200秒,白平衡自动,只改变其光圈大小。

总结: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也就越明亮。

光圈的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也就越灰暗。

·光圈特性(二):控制景深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景深。

我们在使用相机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楚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楚”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楚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超过这个范围就不能清楚的被拍摄。

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楚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楚的,二者距离比例约为1:2。

景深的深浅,与很多方面有关,但关系最大的就是光圈了。

光圈越小(即F数值越大),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即F数值越小)景深就越小。

无图无真相,同样我们还是通过图片来说明,为了保证曝光正确,我们所有照片都是使用A档拍摄,逐级改变其光圈大小。

在拍摄风景的时候尽量使用F8、F11这样的小光圈拍摄,这样拍出来的风景照片远近都是清楚的;而在拍摄人像的时候可以选择F4、F2这样的大光圈拍摄,大光圈可以很好的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人物。

总结: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明显。

光圈的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景深越深,背景虚化越不明显。

快门特性(一):控制进光量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

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等。

相邻两级的快门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我们常说相差一级。

如1/60秒比1/125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即1/60秒比1/125秒速度慢一级或称低一级,1/60秒的曝光量是1/125秒曝光量的2倍。

和光圈一样快门也有控制进光量的作用。

如果把进光量比作水管里的水,光圈就是通过调节水管粗细来控制水量,而快门就如同水管的开关一样,通过调节开关开启的时间长短来控制水量。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快门速度来捕捉精彩的瞬间。

在夜晚或者暗光环境下我们就要适当的延长快门速度,来保证相机足够的曝光。

一般来说相机在显示快门速度时为了方便显示所以只显示分母,即1/250秒显示为250,1/50秒显示为50,然而5秒显示为5"。

一般来说人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30秒,不然很容易因为抖动而拍虚,如果必须要使用慢速快门,那最好给相机配备一个三脚架。

总结:快门速度越快,光线通过时间越短,画面越暗快门速度越慢,光线通过时间越长,画面越亮快门特性(二):不同的拍摄效果快门的作用不仅是在控制通光量的多少上,还能使您的照片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高速快门一般用作于捕捉物体瞬间的美,比如在拍摄一些转瞬即逝的画面或者拍摄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时就需要我们用到高速快门。

高速快门能捕捉物体瞬间较低的快门速度能让我们拍摄出过程美,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快门时间可以手动调节到很长,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几小时。

长时间曝光能得到独特的效果总结:快门速度越快,越能抓拍瞬间,表现瞬间美快门速度越慢,越能捕捉过程,表现过程美总结:光圈与快门应合理搭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唯一的。

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

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在相机模式拨盘上标有A和S档,它们分别是光圈优先档和快门优先档,A档也就是光圈优先档,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相机会在保证曝光量的前提下自动为其配备合适的快门速度。

A档的优势是使用者只要专心的根据自己所需的景深大小来设置光圈,不用将其他心思放在快门速度的配置上,由此来提高拍摄效率。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A档和S档都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档位,所以我们都要熟练掌握。

下面我们再来总结下光圈与快门的的特点。

·光圈快门大总结光圈: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就越明亮,景深越浅。

光圈的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就越灰暗,景深越深。

快门:快门速度越快,光线通过时间越短,画面越暗,越能抓拍瞬间快门速度越慢,光线通过时间越长,画面越亮,越能表现过程ISO和焦距是什么要说什么是ISO还要从传统胶片相机说起,ISO称作为感光度,它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速度(其实是银元素与光线的光化学反应速率)。

而对于现在并不使用胶片的数码相机来说,其成像原理是通过感光器件CCD 或CMOS以及相关的电子线路感应入射光线的强弱来进行成像的。

为了与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统一计量单位,这才引入了ISO感光度的概念。

在数码相机中ISO同样也反应了相机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

相信焦距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可是您能具体指出哪段距离是焦距吗?其实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主点)到成像面(焦点)的距离。

此距离越长,则越能将远方的物体放大成像;此距离越短,则越能拍摄更宽广的范围。

下图仅采用单枚透镜进行说明,但实际上镜头的光学中心面由多枚透镜结构决定。

焦距示意图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这两个参数都是什么,具体有什么作用。

欲知详情请接着往下看。

ISO作用:改变传感器的感光速率在传统的胶片相机时代,我们可以因拍摄环境亮度的不同来选购不同感光度(ISO)的底片,例如一般晴天环境可使用ISO100,阴天的环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台,演唱会等环境可用ISO400或更高感光度数值的底片。

到了数码相机时代虽然我们用CMOS或CCD取代了传统的胶片,但是ISO这个概念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我们现在依然使用ISO来代表相机感光元件的的感光速率。

各种ISO数值的胶卷感光度ISO在相机中一般分为这些档位: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600等,有些相机还能作1/2或者1/3级的设置。

在数码相机中感光度ISO的大小代表着感光元件对光线强弱的敏感程度,当ISO设置的越高,感光元件就对光线就越敏感。

这样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ISO来保证我们的快门速度。

比如在体育摄影时,当环境光线不足,然而我们又必须要保证使用很高的快门速度来抓拍运动员的瞬间动作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通过提高相机ISO来实现曝光的准确。

这样描述显得有些抽象,让我们先来通过一组在暗光环境里拍摄的照片来具体说明,拍摄照片时我们使用的是手动M档,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保持不变,只是改变相机的ISO。

焦距:50mm 光圈:f/4.5 ISO感光度:100通过照片我们可以发现,当环境光不足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高ISO来使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强弱变得更加敏感,从而来提高整个画面的亮度。

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了:既然提高ISO有这么好的作用,为什么我们不一直使用较高感光度来拍照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较高的感光度会给我们的拍摄带来“副作用”。

高ISO的副作用:噪点提高感光度的大小确实能给我们的拍摄带来很大的好处,它让我们在暗光环境下也能拍出明亮的照片。

可是在我们提高感光度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噪点的增加。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噪点,噪点(noise)主要是指感光元件CCD(CMOS)将光线作为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粗糙的部分,也是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点。

、上面图片的这些噪点就和相机使用了较高的感光度有关。

我们对数码相机增加感光度实际上是对感光元件的采样信号进行人为放大,在放大图像信号的同时电路中所存在的暗电流也会随之增加,这些增加暗电流会对图像信号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其结果就是在画面上产生较多的杂色斑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噪点。

这些噪点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一样,画面质量也就随之下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机在不同ISO下拍摄照片的噪点数量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