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东华大学染整概论期末考试

2018东华大学染整概论期末考试


12. 白芯现象:染料初染率很高,是染料在短时间内被织物的纱线外层吸尽,染色织物的外层
纱线颜色浓,内层纱线颜色淡或几乎无色,形成织物纱线的白芯现象。
13. 移染现象:染色过程中染料吸附到纤维上后,通过吸附和扩散,会从纤维上重新转移到染
液里,然后重新上染到染品的其它部位。 14. 轧染 :织物浸渍液后受轧辊压力,使染液透入织物并去除余液的染色方法。轧染方法将 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 除去多余的染液,使染料均匀地分布在织物上。
2018 东华大学染整概论期末考试
简答题回忆(4 题*8 分/题)
上染阶段包括那几个阶段?速率由哪个阶段决定? 2. 练漂包括哪几个工序?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3. 染色和印花的区别是什么?四种特殊印花? 4. 从染色原理和染色过程上,分析还原染料、暂溶性还原染料、硫化 染料的异同点? 名词解释:
1.
环染: 浴比: 拔染印花: 打底:
一、 名词解释 染色部分: 1. 平衡吸附状态:吸附和解吸速率相等
2. 上染百分率:上染在纤维上染料量占投入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率。 3.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吸附时染料染百分率一半所需的时间。 5. 浴比: 织物干重(kg)与溶液体积(L)之比。 6. 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上染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 7. 8. 9. 10. 11.
牢度 13. 不溶性偶氮染料上染顺序:色酚烧碱液打底,色基重氮盐溶液进行偶合显色。 (上染过程:纤维投入染浴,染料选择性地从染浴转移到纤维上,被纤维吸附,并逐渐扩散入 纤维内部。 上染过程包括: ¡ 染料由于染液流动或搅拌向纤维靠近(到达扩散边界层) ¡ 由于分子扩散接近纤维(v1) ¡ 染料分子被纤维表面分子吸附(v2) ¡ 染料分子由纤维表面向已溶胀的纤维内部扩散(v3) v2>v1> v3 影响染料上染的因素:纤维润湿性能、染料在溶液中的状态、染色温度、助剂、染液 pH 值等 染色工艺条件。 ) 三、 简答题 1. 煮练的目的是什么?煮练中用硅酸钠有什么作用?(5 分) 目的:去除大部分天然杂质,使织物获得良好的润湿性能及外观,以利后加工顺利进行。 硅酸钠作用:洗净和扩散作用,提高白度,吸附水中铁质 原理:高温浓碱液中较长时间处理,水解,皂化溶解; 注:精炼剂包括: 主练剂:烧碱 助练剂:表面活性剂、硅酸钠、软水剂、还原剂 烧碱:水解、溶胀、皂化 表面活性剂:润湿、乳化 硅酸钠:提高白度,吸附水中铁质 软水剂:如六偏磷酸钠、EDTA 亚硫酸氢钠:还原去除木质素、果胶,还可缓和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 2. 还原染料染色包括哪些过程?(5 分) 还原→上染→氧化→皂煮 染料的还原:不溶性还原染料转化为可溶性的隐色体 染料的隐色体上染纤维 上染在纤维上的隐色体经氧化回复成不溶性的还原染料 皂洗:赋予稳定的色光和良好的染色牢度。 3. 硫化染料染色包括哪些过程? 还原→上染→氧化→皂煮 染料的还原:不溶性硫化染料在碱性介质中经还原剂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 染料的隐色体被纤维吸附上染纤维, 上染在纤维上的隐色体经氧化而固着在纤维上, 皂洗:赋予稳定的色光和良好的染色牢度。 4. 纤维素纤维可用哪些染料进行染色?在纤维素纤维用阴离子染料染色的过程中加入中性 电解质可起到什么作用(5 分) 可用直接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活性染料等。在纤维素纤维用阴离子 染料染色的过程中加入中性电解质可起到促染作用。 5. 为什么涤纶染色比较困难,可用什么方法解决? 因为涤纶疏水性强、物理结构紧密化学结构简单,可采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由于分散染料分 子量较小,易于扩散到物理结构紧密的涤纶微隙中。 6.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出现的问题,怎么控制?(阳离子染料染色容易染花,工艺上应该采取 哪些措施?) 腈纶染色时易产生染色不匀现象。温度高于 75-80℃(腈纶 Tg),上染速率急剧增大。
关系线 上染:染料舍染液(或其它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过程。 染料直接性:染料能够从染浴中向纤维转移的特性;或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 染色:把纤维制品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的结合,或用化 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色。 配伍性:配伍性表示拼色染色时,各染料上染速率的一致程度。 染色牢度:在服用或加工处理过程中,纺织物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 泽的能力。
15. 上染速率曲线:在恒温条件下染色,测定不同染色时间染料的上染百分率,以上染百分率
为纵坐标,染色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就称为上染速率曲线。 前处理部分: 1. 限氧指数: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使材料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氮氧混合气体中氧的最低浓度。
2. 3. 4. 5. 6. 7.
回潮率(吸湿率) :纤维中水分重量占绝对干燥纤维质量的百分比。 含水率:纤维中水分重量占未经烘燥纤维质量的百分比。 三原组织 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 纱:短纤维互接纺制而成的称为纱。 线: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纱合并加捻而成。 织物: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包括三大类: 梭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物。 (生产上采用小浴比,用液量较少。实验室打小样采用大浴比。 ) 8. 带液率(吸液率、轧余率) :织物经浸轧后所带溶液质量占织物干重(空气干燥)的百分 率。 9. 丝光 指棉、麻纺织品在一定张力下,用浓烧碱溶液处理,以获得稳定的尺寸,耐久的光 泽及提高对染料的吸附能力的加工过程。 10. 红外线预烘:在纤维内部使辐射能转变成热能,短时间内织物内外层同时干燥,避免染料 泳移。 11. 炭化:羊毛耐酸性好,植物纤维素耐酸性差,在高温酸性条件下水解、脱水炭化变脆,机 械敲击分离。 12. 移染:在染色过程中,染料从吸附染料较多的部位向吸附染料较少的部位转移的过程。 13. 泳染:指织物在浸染液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14. 热定形:主要针对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将织物保持一定的尺寸,经高温加热一定时间, 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的过程 15. 表面面活性剂:很低浓度就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面张力力力的物质 16. 浊点:非非离子子表面面活性剂溶液开始呈现混浊时的温度,称为浊点 17. HLB 值:表面面活性剂中两端不不同基团对表面面活性剂亲水水性和亲油性的综合影响程 度 18. 超喂:指织物喂入针铗的速度大于针铗本身运行的速度时造成的超量喂布的状态,它可以 降低进布时织物的经向张力,便于纬向扩幅。 18、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上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时溶液的 pH 值,不会向电极移动。等电点时 纤维溶胀、溶解度最低。
染色部分:
1. 织物染色根据染料与织物接触方式的不不同 可分为 浸染 和 轧染 两种。 2. 直接染料固色后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阳离子固色剂和金属盐后处理处理法 3. 活性染料染色是通过与纤维生成 共价键 结合,从而而固着在纤维上。 4. 活性染料染棉纤维,浸染工艺有:两浴两阶段工艺、一浴两阶段工艺、全料一阶段工艺三 种。 5. 还原染料料最常用的还原剂是:保险粉 。 6. 硫化染料还原比较容易,一般采 用 硫化钠 作为还原剂。 7. 酸性媒染染料的染色方法有 预媒法 、 同媒法 、 后媒法 三种。 8. 分散染料料染涤纶,染浴pH值一一般控制在 5-6(弱酸性) 。 9. 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越大,则染料的上染速率越 慢 ,匀染性越 好 。 10. 染料在溶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有 电离、溶解、分散、聚集 四种。 11. 分散染料染涤纶有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染色法、和载体染色法三种染色方法。 12.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大体可分为染料的还原、隐色体的上染、隐色体的氧化和皂洗后处理 四个步骤。 13. 冰染料是由 色酚 和 色基 两类中间体在纤维上偶合而形成的。 前处理部分: 1.表面面活性剂的分子子结构是由 亲水基 和 疏水基 两部分构成。 2.常用退浆方法有 碱退浆 、 酸退浆 、 酶退浆 和 氧化剂退浆 。 3. 烘燥设备有 烘筒 、 热风 和 红外线 三种形式。 4.软化水的方法:石灰-纯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使用软水剂 12. 染色牢度:在服用过程中或加工处理过程中,纺织物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 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 指标:耐洗色牢度(1~5 级)、耐摩擦色牢度(干、湿,1~5 级)、耐晒牢度(1~8 级)、耐汗渍色
COOH H
COO
H
+
煮练 、 漂白 和开轧烘、丝光等处理工序,以除去纤维上的果胶、蜡质和浆料等杂质,提 高织物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3. 棉织物漂白常选用氧化剂有 过氧化氢 , 次氯酸钠 , 过醋酸 ,丝织物一般用 过氧 化氢 漂白。 4. 纤维素纤维一般用 直接染料 , 活性染料 , 还原染料 ,硫化染料, 不溶性偶氮染料 染料染色。 5. 染料在上染过程中分为 表面吸附 , 内部扩散 , 染料固着 三个阶段,硫化染料染 色时用 硫化碱 作为还原剂。 6. 染色牢度衡量染色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有 耐日晒色牢度 , 耐洗色牢度 , 耐 酸色牢度 , 耐摩擦色牢度 等,其中耐晒牢度最高为 八 级。 7. 酸性染料可分为 强酸性 和 弱酸性 染料,主要用于 毛织物染色,还可 对 蛋白质 , 聚酰胺 纤维染色。 8. 目前,分散染料染涤纶的方法有 高温高压染色法 , 热熔染色法 , 载体染色法 。 9. 涂料印花色浆由 涂料 , 粘合剂 , 交联剂 和 乳化糊 等组成,织物 在印花后通常都要用蒸箱进行 蒸化 处理。 10. 织物印花根据工艺不同分成 直接印花 , 拔染印花 , 防染印花 ,根据设备不同分 为 锟筒印花 , 筛网印花 。 11. 不溶性偶氮染料分为 色基, 色酚 两部分,在织物表面发生 偶氮 反应形成不溶性染料色淀,重氮化反应时,需要用 冰冷却 所以不溶性偶氮染料又称 冰染料 。
控制匀染的途径:控制温度、控制 pH 值、缓染剂 7. 活性染料染色为何皂洗牢度好?染料利用率低? (8 分) 活性染料是水溶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性活性基团,能在适当条件下 与纤维素纤维分子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上的氨基等发生键合反应,在染料和纤 维之间生成共价键结合,所以皂洗牢度好。 活性染料与纤维反应的同时,还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一般不再能与纤维发生反 应,因此染料利用率低。 8. 纤维素染料中加入中性电解质有何作用 在染料对纤维素的亲和力较低的情况下,用中性电解质作促染剂 如加入食盐(NaCl)或元明粉(Na2SO4),则 Na+可随同扩散入纤维,使 D-易于获得相伴的 Na+而 提高上染量 9. 简述酸性染料染羊毛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并说明原因? 答: (1)在强酸性浴中起缓染作用用。 无机阴离子在染液和纤维中的扩散速率远大于染料阴离子,因此是无机阴离子首先进 入纤维,与纤维中的氨基正离子结合。染液中加入了中性电解质,提高了无机阴离子的浓 度,具有缓染作用。 (2)在弱酸性染料中起促染作用。 (2)在中性浴中,起的是促染作用。 此时,羊毛纤维带负电荷,与染料料阴离子之间存在着库仑斥力力力,加入入中性电解质 后, 可减弱两者之间的斥力力力起促染作用用。 10. 为什么要求染料的配伍性? 染料的配伍性主要由染料的亲和力、扩散系数、染料所带的电荷数决定; 若配伍性不一致,则在染色过程中,不仅颜色浓度方面的结果随时间而变化,而且色调也 随时间而变化,就难以获得色泽始终如一的产品,容易产生色差。 11. 请写出拔染印花和防染印花的基本原理并列举常用印花加工设备。 拔染印花:在已染色的织物上,用印花方法局部消去原有色泽获得白色或彩色花纹的印花 工艺过程。 (拔染印花是指将有地色的织物用含有拔染剂的色浆印花的工艺。 ) 防染印花:在织物上先印以防止地色染料上染或显色的印花色浆,然后进行染色或显色而 制得色地花布的印花工艺过程。 (防染印花是在织物上先印上某种能够防止地色 染料或中 间体上染的防染剂,然后再经过轧染, 使印有防染剂的部分呈现花纹。 ) 12. 印花的方法 按设备分:辊筒印花、筛网印花(平网、圆网) 、转移印花、喷墨印花。 按工艺分:染料(直接印花,防染印花,拔染印花) 、涂料印花、特种印花(蜡染印花、扎染印 花、烂花印花、发泡印花) 。 13. 染料、颜料的区别? 染料: 有色的有机化合物, 可溶于水或可转 变成溶于水的物质, 能与纤维发生物理或物 理 化学的结合。 颜料:有色物质(无机或有机),不溶于水, 借助于粘合剂机械附着于纤维表面或内部。 涂 料印花 颜料染色 14. 印花、染色区别? 相同点:使纺织物着色; 不同点:染色为全面着色; 印花是染料仅对纺织物的某些部分着色,上染过程较为复杂。 加工介质不同:水;糊料 拼色方法:是否使用不同 类型染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