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5 ABCDA 6-10 ABCDD 11-15 CDACC16-20 ACCBA 21-25 DBCCA 26-30 DCCAB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1、答: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有好的命运,必须接受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促成良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答:当今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应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第二单元一、选择题1-5 DADBA 6-10 CDDBD 11-15 BCCDA16-20 CDCDA 21-25 DDBDA 26-30AACDB二、参考答案:科学的理想信念在人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①理想信念指导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参考答案:青年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
一个人在青年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他今后乃至一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走向人生光辉的顶点。
3.参考答案: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受波澜、挫折和坎坷。
所以,实现理想也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其中必然会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
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出乎意料的奇迹。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于实现理想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单元一、选择题1-5 ABAAB 6-10 DABBA 11-15 BBBCC16-20CBCBB 21-25 ABCBC 26-30AABCA二、材料分析题1.参考答案:(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①强烈的爱国情感,可以使人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②强烈的爱国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③强烈的爱国情感,能够激发人的聪明才智;④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的思想基础。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可根据自身实际具体分析)2. 参考答案:(1)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时代价值: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③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④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3)①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只有不断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3.参考答案:(1)当前大学校园里以“挑战杯”为重点的系列赛事活动,体现了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①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②确立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③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第四单元一、单选题1-5 DBCCA 6-10 DCBAC 11-15 ADDDA16-20 CADBC 21-25 DBACA 26-30 DDCDD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1、第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第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第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第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第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第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第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第五单元一、选择题CCDAB DBDDA DADCA ADBAB ADDDA CDAAB二、材料分析题1、(1)孟子认为人的道德意识是与生俱来,只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就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人性善良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
(2)孟子的性善论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人心中本来就有善良的种子,这样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3)“仁义礼智”可以在当代道德建设中进一步发扬。
2、王一硕的品德主要有(1)孝敬父母,遵循家庭美德;(2)知恩图报,不负社会关爱;(3)勤奋好学,不断提升自我;(4)诚实守信,坚持做人原则。
第六单元一、单选题答案1、B2、A3、C4、B5、A6、D7、D8、A9、C 10、D11、B 12、D 13、D 14、D 15、A 16、D 17、A 18、D 19、C 20、C21、B 22、A 23、A 24、D 25、A 26、D 27、B 28、D 29、A 30、C二、案例分析题1、《食堂就餐插队情况调查》反馈:【思考】你如何看待食堂就餐插队现象?参考答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文明有序的校园就餐环境,需要每位学生遵守食堂就餐秩序,自觉排队就餐,也能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优良素质。
2、重庆考录公务员:违反社会公德一票否决【思考】你如何看待这种规定,你觉得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办法》所规定的标准都是社会大众判断一个人的基本标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规范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都应该遵守的,作为公务人员就更应该遵守;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纳入考核和录用公务员,向社会显示出一种用人、考核的导向,对于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干部和政府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七单元一、选择题答案:1-5 ACDDB 6-10 ADCBC 11-15 BBAAC16-20 CBACD 21-25 DBBAB 26-30 BBABB 二、材料分析题1.有关职业道德问题一家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家具,在一批货发出后,发现有一张桌子少漆了一遍。
经查找,这张桌子已经被顾客买走了。
于是厂方便通过电台连续广播了半个月,寻找那位买主。
没想到,这一举措虽然没找到买主,结果却引来了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
(根据王大庆:《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改写。
)【思考】如果这家军工企业对客户负责是“德”,最终引来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是“得”,那么“德”与“得”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的?答题思路: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
要有“得”,必先立“德”,“德”是“得”的基础和保证。
由此可见,诚实守信是企业立足的基础,遵守职业道德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对于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意味着外部形象,而且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遵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互惠互利等基本规则,这就更加要求企业讲求诚信。
2.他为何求职无门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
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此我们不能聘用您。
【思考讨论】:1. 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2.大学生如何培养诚信意识?答题思路:1.诚实守信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也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
2.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自身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大学生需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从小处着手,坚守诚信,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第八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B5、C6、D7、B8、C9、D 10、C11、B 12、D 13、A 14、A 15、D 16、C 17、B 18、C 19、A 20、C21、D 22、B 23、D 24、B 25、B 26、C 27、D 28、A 29、A 30、C二、案例分析题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陆陇其孝行感少年【思考】读完这则故事,有何感受?参考答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世代相传的家庭美德,也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父母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作为子女,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报答父母,不要忘记父母曾对我们的付出。
2.父母是否负有承担儿子结婚费用的义务【思考】你认为陈某的说法有道理吗?请评析。
参考答案:从法律角度,父母只对未成年人和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抚养义务,已成年的、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不再存在父母抚养的问题。
本案中,陈某已成年且有工作,从法律上讲陈某的父亲已没有负担他结婚费用的义务,陈某也没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陈某结婚时,要讲排场、摆阔气,这种风气不应提倡。
第九单元一、选择题答案:1-5 CACAA 6-10 ADDBB 11-15 DABCD16-20 ABBCD 21-25 BBADD 26-30 ACBAA二、案例分析1.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利问题北京某大学女研究生薛某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该校还为她提供18000美元奖学金。
与她共用一个电子信箱的同宿舍同学张某(张某平时在学业方面的表现很不错,她认为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就应该达到,别人超过自己是不正常的)获得这一消息后,偷偷地以薛的名义向美大学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表示放弃这个机会。
美大学于是将这个名额转给了其他人。
伤心、愤怒的薛及她的朋友、同学们,经过周密的调查确认此事是张某所为,但张拒不承认。
不得已,薛诉讼法庭。
在法庭上,张某一开始在证据面前仍不承认,给人留下相当“自信”的印象。
最后,经调解,张某承认了事实,以书面形式向薛致歉,并赔偿其精神伤害及经济损失共计120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