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扶梯作业指导书

自动扶梯作业指导书

甘肃省第一安装工程公司作业性文件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工程施工工艺QB/YA0305-2004编制:王小成日期:2004-4-10审核:王贵生日期:2004-4-12批准:吴晓燕日期:2004-4-15发布日期:2004年4月15日实施日期:2004年4月15日甘肃省第一安装工程公司目录1、总则2、施工前准备3、设备开箱及验收4、设备运输及堆放5、设备安装准备6、放线测量及标准线的固定7、机房设备的安装8、扶手装置的安装9、驱动装置的安装10、电气设备的安装11、调试12、交工验收13、安全措施14、自动扶梯配置表1、总则:1.1目的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以期达到有关规范,法规所要求的质量,降低成本获得较好效益。

1.2施用范围本施工工艺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装。

1.3依据标准1.3.1《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93。

1.3.2《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19951.3.3《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1997。

1.3.4《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1.3.5《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1997。

2、施工前准备2.1一般规定2.1.1在施工前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a、技术准备;b、施工现场准备;c、物资准备(材料、施工机具、劳保用品);d、施工人员组织准备。

2.1.2电梯安装前,应先作好下列工作:a 熟悉有关图纸、资料及施工规范、规程;b 参加顾客组织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c 编制工程预算、施工预算;d 编制施工措施经批准后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e 施工机具进场急设置;2.1.3 根据设计及技术文件要求、复核土建施工是否达到要求。

2.1.4 会同顾客、土建有关人员,对土建施工进行验收(三方签字认可)。

2.2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2.2.1 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一般包括两部分,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自审和业主,制造商,施工单位会审组成。

2.2.2 自审应包括对图纸、技术文件、土建施工情况进行全面审核,作好记录。

2.2.3在与顾客、制造商会审时,会审内容应包括下列方面:a 工程概况;b 施工部署;c 质保组织机构及职责分配;d 技术措施及关键问题处理方案e 进度计划及控制点(停点)设置和控制程度,验证方式;f 劳动力计划;g 施工机具、材料计划:h 施工平面布置图;i 安全技术措施;j.执行标准、规范。

2.3.2技术方案(措施)中,应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技术;2.4 技术交底2.4.1 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一般按两级进行,各级交底均应作好记录。

2.4.2 一级交底由技术负责人(主任工程师)向项目负责人、工长、班长、质检、安全等人员交清下列内容。

a技术文件;b工程概况;c施工方案(措施),技术关键及安全措施;d质量标准及有关规范;e各种施工原始记录;f与施工相关的其他要求。

2.4.3 二级交底由工长、班长,向班级施工人员交清施工工序,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内容。

3、设备开箱及验收2.1一般规定3.1.1 设备的开箱清点,验收,应在设备运至施工现场,会同顾客,供货商(如顾客同意制造商可不到现场)共同进行。

3.1.2开箱前顾客(供货商)应提供下列文件:a 各专业施工设计图;b 产品质量证明书,安装说明书;c 装箱清单;d 定货合同中与设备的数量附件质量要求等内容的相关资料;e 安全部件的试验报告结论副本;2.2开箱清点及验收应注意下列几点:a 对所有的主件、附件按装箱单逐渐清点、登记;b 对照图纸、装箱单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相符;c 有无制造缺陷或运输中损伤;d 通过外观能发现的质量问题。

3.2.2 清点、验收后的记录一式四分与顾客(供货商)共同签字确认。

3.2.3对清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由顾客与供货商交涉尽快得到处理。

3.3 开箱清点验收几验收记录,问题处理意见记录经顾客签字确认后保存,待施工完毕后作为交工文件,转交顾客二份,转交档案(资料室)以便追溯。

4、设备运输与堆放4.1 一般规定4.1.1设备的运输与堆放应按照确保设备安全,便于施工的原则,按施工顺序运输、堆放。

4.1.2 一般情况下设备的运输与堆放可按下列方法进行:a 设备主体在建筑结构封闭之前,必须运入建筑物内。

b.驱动装置及其附属部分分层排布。

c.易丢失、损坏或最后装配件裙板、外装饰板,部分电气自控件入库保管,对易产生变形的部位如自动扶梯梯身,当其长度大于高度时,在运输及保管过程中必须设有中间支撑。

如图4.1.2所示。

5.、设备安装准备5.1、一般规定5.1.1、设备安装的程序一般情况下,可按下列顺序。

机房安装驱动主机的安装梯级、踏板、扶手等的安装电气设备的安装设备试运5.1.2、在实际施工,允许在不影响整体施工程序下进行部分工序调正整。

5.2、临时电源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设置专用配电箱;b、各回路应有过载、短路几及路、电保护器;c、并列施工时应设单独供电系统;5.3、一般扶梯,应搭设脚手架施工为宜。

5.3.1、一般脚手架搭设方式5.3.2、脚手架的方法及要求如下:a 搭设时应考虑并安装位置和操作距离的需要;b 有效载荷不小于250kg/m;6、防线测量及标准线的固定6.1防线及标准线的固定的精确度,直接关系到安装质量,应严格按照安装技术文件及国家规定执行,用φ0.7-1.0mm钢丝进行防线;6.2.1由于土建井施工时垂直误差较大,所以梯井测量后,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调整放线点,以确定安装标准线。

6.2.2确定标准线时应考虑以下几点:a确定扶梯位置时,要考虑梯井内安装的部件对轿厢不应有防阻(如,随线、感应器板、中线合高度)同时要考虑扶梯的走道、底坎与梯井墙及结构有无相碰,b确定大道位置时,根据扶梯高度要求考虑安装位置。

6.2.3放线点的调整,往往需综合考虑上述内容后多次调整才能确定安装标准线。

确定后便可将样板钉牢,钉后的样板应符合;a在梯井地坑上600-1000mm处用木方和U形卡钉将静止无误后的标准线固定于木方上,见图7.3.3b将全部放线点进行复核,无误后做好明显标记。

6.4激光准直仪,在电梯安装中,用于测量、放线、找轨道等方面施工中已推广使用,它精度更高,使用方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应广泛采用。

激光准直仪施工方法可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

7、机房设备的安装:7.1金属结构内的驱动和转向站、机房以及分离的机房,不允许非指定人员进入。

7.2进入口各机房的通道和入口应便利安全,进口处净高度不得少于1.8m。

7.3指定人员进入分离的机房以及驱动和转向站的检查门和活动门时,要求只能借助于楼梯进行。

在难以安置楼梯的场所允许使用梯子。

7.4机房、驱动站和转向站的结构和设施7.4.1在机房转向站内应有一块没有任何固定设备的,足够大的站立面积和空间该空地至少为0.3m2,其较小一边的长度不少于0.5m。

7.4.2在分离机房、驱动和转向站以及固定的控制屏前面,供活动和工作净空高度在任何情不小于2m。

7.4.3分离机房、各驱动和转向站的电气照明应是永久性的和固定的。

7.4.4停止开关应能在驱动和转向站中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到停止运行,停止开关的动作应能切断主机电源,并使工作制动器制动,有效地停止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8、扶手装置的安装扶手装置通常由下列零部件构成:围裙板、内盖板、护壁板、外盖板、外装饰板,扶手转向端等部分。

8.1每一扶手装置的顶部应装有运行的扶手带,其运行方向应与梯级、踏板或胶带相同,其速度允许偏差为0-+2%。

8.2在出入口,该延伸段的水平部分长度自梳齿板根起至少为0.3m。

8.3扶手装置的扶手带截面及其导轨的成型组合件不挤夹手指和手。

8.4扶手带开口处与导轨或扶手支架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不允许超过8mm。

8.5扶手带宽度应在70mm与100mm之间。

8.6扶手带与护壁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50mm。

8.7扶手带中心线之间距离所超出裙板之间距离的值不应大于0.45m。

8.8扶手带在扶手转向端的入口处最低点与地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1m,切不大于0.25m。

8.9扶手转向端顶点到扶手带入口处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应为0.3m。

8.10扶手带距梯级前缘或踏板面或胶带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9m,切不大于1.1m。

8.11扶手带的导向和张紧应能使其在正常工作时不会脱离扶手导轨。

8.12围裙板可采用适当的材料或在围裙板上有适当的涂层以减小磨差系数。

9、驱动装置的安装9.1每台自动扶梯和每台自动人行道应至少有一台专用主机进行驱动。

9.2自动扶梯的额定速度不应超过:自动扶梯倾斜角不大于300时,为0.75m/s;自动扶梯倾斜角大于300时,为0.5m/s;9.3工作制动器与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应优先采用非磨檫传动元件。

9.4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设置一个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在下列情况下应能自动工作:a.动力电失电;b.控制电路失电;9.4机电式制动器应保持持续通电来保证正常释放。

9.5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配备速度限制装置,使其在速度超过1.2倍之前自动停车。

9.6自动扶梯和倾斜试自动人行道应设置一个装置,使其在梯级、踏板或胶带改变规定方向时能自动停止运行。

9.7附加制动器应能使具有制动载荷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有效地减速停止下来,并使其保持静止状态(附加制动器应为机械式的)。

9.8手动盘车装置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不允许采用曲柄或多孔手轮。

9.9主机的停车电源应由两个独立的接触器来中断,接触器的触头应串接于供点回路中,如果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时,接触器的任一触头未断开,则重新启动不可能的。

9.10驱动站和转向站内的防护:如果传动部件易接近和对人有危险,应设置有效的防护装置,特别是对下列部件:a轴上的键和螺栓;b皮带、链条和传动皮带;c电动机主伸出部分;d外露的限速器;e传动机构、齿轮和链轮;f必须在内部进行维修的驱动站或转向站内的梯级和踏板转向部分。

10、电气设备的安装10.1在分离的机房、分离的驱动装置和转向站内,应采用防护壳以防止直接触电。

10.2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0Ω/V,并且其值不得小于:a动力电路和电器安全装置:500 000Ω;b其他电路(控制、照明、信号等)250 000Ω;10.3对于控制电路和安全电路,导体之间或导体对地之间的直流电压平均值或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不应超过250V。

10.4零线和地线应始终分开。

10.5电动机的保护。

10.5.1直接与电源连接的电动机应进行短路保护。

10.5.2 直接与电源连接的电动机应采用手动复位的自动开关进行过载保护,该开关应切断电动机的所有供电。

10.5.3当过载检测取决于电动机绕组升温时,则短路器可在绕组充分冷却后自动闭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