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Management of Diabetes:A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November,2001.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弱
2- 3 4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心血管危险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
餐后高血糖
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变
老年糖尿病人 认知功能损害
肿瘤风险增加
2007IDF GUILDLINE FOR MANAGEMENT POSTMEAL GLUCOSE
餐后高血糖或应激后高血糖是心血管 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证据水平1+]
1.2 1.00 1 0.74 0.53 0.44 0.4 0.2 0 0.25 0.57 0.80 0.76 0.54
Q2 餐后高血糖的治疗能否获益?
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餐后血糖升幅
300 血浆葡萄糖浓度 (mg/dl)
200 进餐后血糖峰值
T2DM 血糖变化谱
糖 尿 病 引 起 的 视 网 膜 病 发 病 率 (%)
餐后2小时血 糖浓度 (mmol/l) 餐后2小时胰岛素浓度(pmol/l)
Shiraiwa T,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 336 (1):339-345
Q1小结:餐后高血糖是否有害?
Rancho–Bernardo研究 19986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增加致命 性CVD及CHD2倍以上
餐后血糖
心血管 死亡
Funagata研究 19993
IGT,而非IFG,是CVD 危险因子
糖尿病干预研究(DIS) 19965
Verona Diabetes研究 2000 血糖波动与CVD
1 DECODE Study Group. Lancet 1999 2 Shaw J et al. Diabetologia 1999 3 Tominaga M et al. Diabetes Care 1999
Q1
餐后高血糖是否有害?
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分级标准
强
水平 1++ 1+ 1- 2++ 2+
高质量RCTs的Meta-分析、
证据类型
或偏倚率非常低的RCTs 系统回顾 系统回顾
设计合理的RCTs的Meta-分析、或低偏倚率的RCTs RCTs的Meta-分析、系统回顾,或偏倚率高的RCTs
• 病例对照研究或高质量的大样本研究的系统回顾 • 高质量的病例对照或混杂偏倚率非常低且具有明显因果关系的大样本研究 • 设计合理的病例对照试验或混杂偏倚率或机会低且具有中等程度因果关系 的大样本研究 • 设计合理的低偏倚率基础研究 病例对照或混杂偏倚率或机会高且有显著的非因果关系风险的大样本研究 非分析性研究(如典型病例报告、系列病例) 专家意见
Whitehall,Paris 和Helsinki研究 19984
2h-PG 分布最高的男性 冠心病死亡率明显提高
4 Balkau B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 5 Hanefeld M et al. Diabetologia 1996 6 Barrett-Connor E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 7 Donahue R. Diabetes 1987
氧化应激/炎症: 引起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
营养过剩 及运动缺乏 细胞内 葡萄糖及FFA 超载和波动增高
氧化 应激
β细胞 胰岛素分泌 功能受损
内皮细胞
受损
肌肉及 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IGT(餐后高血糖) 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4;24:816-823.
2hPG FPG
0.65 0.48
风 险 比
0.8 0.6
以已知糖尿病为参照,FPG和2h-PG不同浓度区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危险比
(The
≤3.0
3.1-6.5
6.6-7.7
7.8-10.0
10.7-11.0
DECODE Study Group. Diabetes Care. 2003;26:688-696
≥11.1
已知DM
≥7.0
6.1-6.9
4.6-6.0
<4.5
餐(负荷)后高血糖与心血管死亡的关系
DECODE研究 2001 19991 檀香山心脏研究 19877
2h-PG 增高与CVD 和死亡增加 相关 RIAD 2000 PPG与IMT相关
太平洋和印度洋研究 19992
负荷后2-h血糖增加,死亡率2倍
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背景
2007年,43届EASD年会,IDF发布了 以循证依据为基础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号召运用更有力度的措施 制定规范控制 餐后血糖,达到优化糖尿病控制,减少心 血管疾病的危险
四个主要问题
Q1:餐后高血糖是否有害? Q2:从餐后高血糖的治疗中能否获益? Q3:哪些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Q4:餐后血糖控制的目标及其评估
餐后高血糖导致氧化应激、炎性反应 和内皮功能障碍[证据水平2+]
8-异前列腺素F2α是前列腺素F2α的异构体,被公认为氧化应激反应的标志物。
尿素8-异前列腺素F2α清除率 (pg/mg肌氨酸酐)
r=0.86 P<0.001
平均血糖漂移幅度 (mg/dl)
8-异前列腺素F2α与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呈线性强正相关,餐后血糖 波动越大,氧化应激反应越严重
Monnier L, et al. JAMA. 2006; 295 (14): 1681-1687
餐后高血糖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证据水平2+ ]
PPG 年龄
0.4
性别
总胆固醇 HDL 甘油三酯
C-肽
相 0.3 关 风 0.2 险
0.1 0
P<0.001 P<0.001 P=0.007 P=0.065 P=0.066
n.s.
n.s.
-0.1 -0.2
多变量分析显示:餐后血糖、年龄、男性、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 分别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Hanefeld M, et . Atherosclerosis. 1999; 144 (1): 229-235
餐后高血糖增加视网膜病变危险性 [证据水平 2+] 232名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