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山景区导游词

军山景区导游词

军山风景区导游词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军山风景区游览!我是讲解员,我叫***,大家叫我小*,今天由我为大家服务,祝大家在这里游览愉快。

【军山概况→观音净瓶→大观瀑→大山门崖→憩台→望江台→普陀别院→军山气象台】【军山概况,得名和历史变迁】军山是狼五山中的最东边,也是长江北岸最东面的一座山,离南通城18里。

在五山中,军山的山体最大,占地5.4公顷,同时也是最高的一座山,海拔118米。

如果站在狼山上望去,军山顶部平坦,北部延伸,形似大象,因此又称为“象山”。

相传,军山曾是秦始皇驻军的地方,所以呢大家就叫它“军山”了。

很久以前,狼五山中它四座都已和大陆相连,而军山仍独居江中,四面是江流巨浪,汹涌澎湃,有诗云“军剑两峡断横处,浪花如百万兵甲”,就是描写了这样的壮观场面。

直到康熙末年,军山才与长江北岸连城成一片。

【观音净瓶】走进军山大门,(大门楹联:真实不虚大慈悲度一切苦厄;意识无界空色相现五蕴光明。

)首先看到的是“观音”菩萨所持的法器——观音净瓶,这也就告诉我们,这里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佛门圣地。

“观音”原来称“观世音”,也叫“观自在”,到唐朝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尊净瓶,高9米19,暗合了“观音”菩萨的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净瓶连同下部的巨型莲花座,总共重达10吨,全部为黄铜铸成,传说中观音所持为白玉净瓶,因此将上面的瓶状部分漆成白色。

瓶口一枝杨柳,垂于瓶外,点点甘露从杨柳枝梢洒落向人间。

此净瓶目前是世界之最,乃为纪念军山的开山祖师——法空而建。

莲花台下面是甘露池,设婉转山溪,象征“八功德水环绕四方”,这里是承露台,大家可以在承露台上接引飘然而下的甘露。

甘露池上云雾缭绕,好象是到了人间仙境,这是我们从美国引进的最先进的喷雾系统所产生的效果。

【大观瀑】各位游客,在我们眼前的是大观瀑。

相传,法空大师曾在军山上凿出山泉,但后来日渐干涸,现在为了纪念法空大师,就在此处建此瀑布。

大观瀑是迄今为止,长江以北最为壮观的人工瀑布,瀑布落差45米,宽10米,日用水量1000个立方米,日耗电量2000度。

瀑布之水飞泻而下,水珠四溅,轰鸣之声不绝于耳。

大家站在瀑布下,可以真实的感受一下李白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意境,同时又有几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感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雄壮。

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大山门崖】向前走几十米,现在大家就来到了大山门崖,上方突出的岩石叫普陀岩,一般大家都从这儿上山,所以称为山门。

上面“大山门崖”四个字是民国时期所刻的。

此处供奉着山神,据说非常灵验,一直到现在,依然香火不绝。

并且老百姓传说,这后面有秦始皇藏的宝贝,只要能找到一根长一丈二尺中间没有节的芦苇,靠在大山门崖上,石门就会自动打开,里面全部都是金银珠宝,奇珍异品,但直至今天,依然没有找到有缘人,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试试。

大山门崖东边的石壁上刻的“此海平线也,乙卯季测海平面下此十四尺”,这是旧时测量海平面的标记。

【憩台】这里是憩台。

相传,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听说海上有三座仙山,名叫“方丈”、“瀛洲”、“蓬莱”,山上有“长生不老之药”,于是就派徐福去寻找。

徐福坐船在江上老远看到几座山头,就连忙赶过来,结果一看并不是他要找的地方,而这里就是当年徐福登上军山休息的地方。

好,大家就在这里休息一下,乘这个时候,我给大家讲讲咱们军山的兴衰史。

四百年前,法空来到这里,觉得这里好象世外桃园,风光不亚于南海洛迦山,于是就决定挂锡于此,和僧人崇玄一起在军山上共结茅庐。

后来,在狼山总兵王扬德的帮助下,消灭了海盗,于崇祯三年冬,建起了普陀别院,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使军山成为东南佛门胜地。

到了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拥兵十七万,攻入南京江面,促使清政府执行海禁政策,军山也因此毁于战火。

到了康乾年间,军山寺庙得到了重建,并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山上有僧舍近千间,庵堂16座,寺庙香火及规模甚至超过了狼山。

后来,到了清同治年间,南通兴起了“一杯茶教”,他们以军山为活动基地,准备夺取通州,迎接太平军过江,后来因为有奸细告密而失败,清廷下令围剿军山,从而使军山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经过了将近150年的沉寂,直到2002年,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军山才得以重建普陀别院。

【望江台】走过曲径通幽的情人路,现在大家来到了望江台。

望江台独居军山西南峭壁之上,凌空搭建,视野开阔,是狼五山中欣赏长江美景的最佳地点我们都知道,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海拔6221米的各拉丹东雪山,干流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公里,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南通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与65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

并且南通的如东洋口港有30米的天然水深,国家正计划投资160亿人民币,建中国最大的天然深水港。

由这里向上游80公里处,是悬索大桥中世界排名第六、中国第三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385米。

向下游20公里处,不久以后将会矗立起一座雄伟的跨江大桥——苏通大桥,它是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它将拥在四项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大的主跨度,长1088米;世界第一高的主桥塔,高306米;世界第一长的斜拉索,长580米;世界第一大的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 48.1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到2008年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之后,南通将纳入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以内,那时南通的交通将更加便利,经济发展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普陀别院,三门→概述→大门→圆通宝殿→千手千眼观音→三十三应身像→太师椅→香炉】【三门】前面就是军山普陀别院的三门了。

(三门对联,华藏风月:海纳百川龙奋风雷开宇宙;天容万象鹏飞穹冥启东西。

法华山川: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三门,也叫“三解脱门”,因为寺庙大都在山中,所以“三门”也叫“山门”。

“三门”中间的一个门叫做“空门”,两边分别是“无相门”和“无愿门”,或者叫“无作门”。

通常,善男信女们走两边的“无相门”和“无愿门”,而中间的“空门”是僧人走的,所以“皈依佛门”也就叫“遁入空门”了。

(三解脱门:“解脱”者,解除世间之“脱”而得自在也,“门”者,能通,谓三解脱门,则能通至涅槃也。

一曰空,二曰无相,三曰无愿。

“空”者,无实体,自性本空,无我我所;“无相”者,离男女等之诸相,知一切法空,即得自在;“无愿”或称“无作”者,无因缘造作,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亦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

)【概述】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普陀别院”了。

为何称为“别院”呢?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的普陀山,将这里称为“别院”,是与之有别的意思。

并且,这座寺院的规模较小,等级略低,因此只能称作“院”,而不能称作“寺”了。

【大门,篇额→石碑】普陀别院重建于2002年8月,分为山门,圆通宝殿,翡翠观音楼三部分。

山门上悬挂篇额,“普陀别院”原为明代礼部尚书董其昌所书,但原物已毁,这个是由南通籍的中国著名书画范曾所题。

在进门右手边的山墙上嵌有一方石碑,上面刻的是军山新建普陀别院记,为崇祯三年,董其昌所书,牌文详细记述了军山新建普陀别院的经过和种种奇闻异事。

相传建寺之时,狼山总兵王扬德(石碑上方的纹饰上有鹤,说明他是三品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别)做梦梦见鼓乐齐鸣,观音坐莲而来,又见白龙负舟而行。

次日听说,江上有异木浮海而来,长约有16尺,上面刻有“观大士”三个字,破开此木见每个剖面都有观音形像。

于是命人取木,雕成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

菩萨的额头,鼻端都有花纹,眼睛如同释迦牟尼佛舍利子,佛像竟能发出奇光,透墙而出。

从此,军山成为东南佛门胜地。

民间有“军山养狼山”之说,可见,当时军山香火之盛。

【圆通宝殿,千手千眼观音】走过放生池,现在大家来到了圆通宝殿。

“圆通”是观音的法号,意思是“明白”。

大殿中央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目前,世界上象这样的真正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的观世音菩萨像仅有三尊,一尊在香港,一尊在台湾省,第三尊就在这里。

“千手”象征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伟大力量,“千眼”象征观音菩萨深不可测的智慧,可见“千手千眼”表示观音菩萨法力无边。

这尊观音像同时又是“十一面观音”像,因有十一个面孔而得名。

这十一张面孔重叠排列,象宝塔一样,自下向上代表大乘修行的十一个阶位(即“十一地”)。

最顶上的一面呈佛面,代最高的阶位(即“佛果”),正中的宝冠上有他的师傅“阿弥陀佛”的像,意为尊师重道。

观音像高2米8,宽1米8,重约1吨。

千手为法身8只手最大,其中二手合掌,其他六只手各执莲花,宝座,玉帛,乐器,文房四宝等各种法器。

报身40只手稍小,各执法器。

化身952只手,每只手中各有一只眼睛,塑得最小,手中都有一只眼睛,分十层排列,像孔雀开屏一般。

为什么观音会有千手千眼呢?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个妙庄国的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公主、二公主吃喝玩乐,花天酒地,不思进取,三公主贤淑方正又聪明。

妙庄王拿定主意后,就想给三公主招个上门女婿,尽早成家立业,将王位传给她。

谁知,三公主死活不肯嫁人,出家当了尼姑,取名叫妙善。

妙庄王派人去劝说三公主,要她回心转意,还俗回宫,谁知三公主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妙庄王劝说不成,就用重金买通了白雀寺的当家师姑,要她虐待三公主,逼她还俗。

那师姑得了银子,黑了良心,千方百计折磨三公主。

这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桃花岛上遍地白雪,打不到柴草,可是三公主知道,如果不背柴草回去,师姑肯定不会放过她。

她只能冒着寒风,在雪地上爬呀爬,寻找柴草。

渐渐地,手脚冻麻木了,一头栽倒在山沟里……迷迷糊糊的,她听“哗哗”的水声,有人撑着船过来了。

一会,船靠了岸,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走过来,他走到三公主身边,掏出一颗亮晶晶的珠子,放在她嘴里,“咕噜”一声,珠子顺着喉咙滑下肚去。

说也奇怪,珠子一落肚,三公主顿时神清气爽,浑身舒畅。

她一骨碌爬了起来,跟着老人登上小船,来到桃花岛东边的一个山头。

三公主就留在那座荒山上,结茅为蓬,念经修行,与鸟兽做伴。

这样过了好几年,终于,三公主的行踪又被妙庄王发现了。

这一次,他亲自带着人马,将三公主安身的小岛团团围住,登岸搜山。

谁知山上蛇虫百脚一齐出洞,见人就咬,搜山的人连滚带爬逃了回来。

妙庄王气得七窍生烟,命人用硫磺、硝石,点火烧山,顿时山上成了一片火海。

突然,火海里升起一团红光,三公主穿着白袍,踏着莲台,出现在红光里,飘向岛对面的一个礁洞。

妙庄王枉费心计,只好收兵回宫。

妙庄王回宫没几天,忽然浑身奇痒,长出无数脓疮。

访遍名医,用尽良药,全然无效,眼看越来越严重,有法师占卜说,需要以亲生女儿的一只手和一只眼为药引,才能救命。

妙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死不肯断手去眼,他只能等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