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

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里天窗的金钥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

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

当一个教师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他,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与教师的沟通就会停止。

二、爱心和关怀是关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

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

”因此,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
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 肯定和赏识是保证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学生犯了错误,一般存在恐惧心理,教师不能准确了解把握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思想。

要使学生从内心接受教师的正确观点,首先就要先肯定、表扬、赞美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在情感上,在心理上就会接纳你。

如对拖拉作业的学生说:“一早来就补作业,说明你还是想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写作业,还可提前完成作业。

”找出他的闪光点来打动他,表明教师对他没有偏见,是肯定、喜欢他的,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还给他交给了按时完成作业的方法。

这样学生对教师的话才能字字入耳,句句入心,收到教育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

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犯错的过程。

与其罚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

”如果一味的批评学生,责怪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只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这样只会让我和学生间的距离拉得更远。

因此,我对那些经常犯错,自律性很差的学生,都是多给他们表扬和鼓励。

时常表扬他们,说你今天和昨天相比,你那个地方又进步了(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哪一点你做得非常的棒。

然后再指出他今天做得不好需要改正的地方,让他自我反省一下。

鼓励他继续努力,改正缺点。

心灵的成长是要靠很多微妙的东西来滋养——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延伸的恳求等。

每一个教师
—2—
要学会有技巧的表扬学生的行为。

你希望孩子有怎样优点,就怎样肯定孩子,他会按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你说他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他就用坐样站有站
样来回报你,你说他字写得漂亮,他就一笔一画越写越漂亮,,你说他说话很文明,他说话声音立刻变低了,动作也变优美了.15岁的南希写了一首优美的长诗,她的老师赞扬道:“南希,你将来可以申请去参加国际的P.E.N”。

那是什么啊?南希问道。

“就是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的笔会”南希发出了兴奋的欢呼,她觉得被受鼓舞,决定为这一激动人心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如“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

”……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

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另外,批评换个方式。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哪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肯定不会有唯一的答案。

不过,批评这个词肯定很多时候会与严肃的面孔、严厉的话语,甚至打骂、体罚相联系。

其实,这实在是对批评的一种曲解。

我想,赏识教育中的批评不妨换一种方式,如已经上课了,一些同学已经坐好,一些同学却还在说话,这时老师如果说:“看谁还在说话?”说话的同学随即停下来。

如果老师换个方式这样说:“看这排的同学做得最好,他们已养成了课前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说明这些同学有教养,对老师有礼貌......”。

被表扬的同学面露喜色,说话的同学也赶紧坐好。

一个是直接的写批评,一个是表扬中委婉的批评。

哪个效果好不言而喻,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干部在全班开展一个学习、纪律、卫生比
—3—
赛。

由班干部每天记录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扣分,一星期一公布。

等到周末公布扣分情况时,班里一下子炸了营。

很多人认为,自己被多扣了分数,说自己上课挺遵守纪律的,哪方面都不错,等等。

班干部被“围攻”。

当班长哭着把这些情况告诉我时,我非常生气。

自己平时做得不好,被扣分时还大吵大闹,这还了得?幸好当时已放学,我没来得及去惩治这些人。

等到晚上冷静下来一想,不能就这样怒气冲冲地批评学生,这样只能使矛盾激化,同时也极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个竞赛活动置之不理,随便扣分吧。

第二天,我走上讲台与大家这样总结:“同学们,昨天的事我已经知道了,说心里话,当时我非常生气。

可转念一想,不对呀,我应该高兴才是。

”说到这,我看到很多人由起初的愤愤不平已经变成了迷惑不解。

“因为大家的争吵恰恰说明了每个同学对自己的分数,也就是自己的形象都很重视,这说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积极进步的。

我怎么还能生气呢?”这时,我看见很多人的脸色已经缓和下来,“不过,吵闹的方式总是不对的。

很多同学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错了,我想,这恰恰说明我们平时对自己要求还不够严格,有意无意地就在犯错误。

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得更好。

另外,以后,我们的比赛采用加分制。

凡是做得好的,都可以得到表扬,并向家长通报。

”话音落地,很多同学都鼓起掌来。

这件事让我感慨颇深,如果我们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从赏识的角度出发,去指点学生,学生能不愿意接受吗?
孩子就像一本内容丰富多彩的书本,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慢慢品读,如果用一些错误的观念,不得当的方法与孩子们交流,那么孩子们的心门就渐渐关闭,让我们无法走进他们心中的世界。

为了能和学生们进行良好的沟通,让他们对我打开心中的那扇门,我必须做到:理解,尊重,关怀,
—4—
赏识。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沟通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的艺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