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编制要求一、编制依据1、单项(单位)工程全部施工图纸及其采用的标准图集;2、单项(单位)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和地形图;3、合同对本工程的开竣工的时间要求及其它要求;4、单项(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二、参考文献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6、《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建房屋技术规程》7、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8、《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8)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三、工程概况根据本单项(单位)的施工图的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主要说明:临水临电的平面布置要求、使用功能、建设工期要求及机械设备的选及数量、型号、规格。
1、建筑和结构特征主要说明:工程平面组成、层数、层高和建筑面积、结构特点、以便于临水临电的布置;2、建造地点特征主要说明:建造地点及其空间状况,这主要是说明我们的工程是单项的还是群体建筑,这也为临水临电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3、工程施工特点(考虑回填土、室外市政、电力、园林施工时间)。
4、结合工程具体施工条件、找出施工全过程的关键过程,在临水临电的平面布置和措施方面给以合理地解决;如在多层民用房屋施工中,要重点解决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不同时期对临水临电的要求;如果要是群体工程中,还要根据工程的施工流程,及工程的开工先后顺序要求,以及需要设置几个钢筋加工车间等对临水临电的布置进行综合考虑。
5、临时生活区及施工现场临时消防安全用水需求。
6、扬尘天气环境治理等所需水点布置。
四、确定临水临电线路根据单项(单位)工程施工合同要求的目标及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要求确定临水临电的线路修改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并绘制相应临时给排水、消防系统、供配电及照明系统图纸,同时,建设单位应给出合理的市政给水、排水、电力接驳点(位置及规格容量等技术信息参数)。
五、施工准备计划根据项目的施工部署,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1)施工技术准备:如机械设备的选用,消防要求,临建设施的布置对临水临电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编制、技术交底。
(2)施工现场准备: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的要求对生产、生活临建、消防、现场的临时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进行临水临电的策划。
六、施工机械的选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施工机械,编制施工机械计划;因为施工机械的选用直接关系到临电的计算;第二节施工供水设施一、概况建筑工地临时供水主要包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三大类。
(1)生产用水包括工程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2)生活用水包括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和生活区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主要是为防止火灾的用水;二、楼层用水施工、生活用水直接按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源接驳点,装水表计量,楼层施工用水采用贮水池、水泵联合供水方式,泵压水管路与市政水管相连,当市政水压满足时使用市政水,水压不够时,再使用水泵供水,引至楼层施工用水通过二根立管引上,层高不高于100米的临时用水管径宜采用为DN65、DN40,每根立管每层预留一个DN20阀门。
三、现场施工用水量q1可按下式计算:其中q1 ──施工工程用水量(L/s);K1 ──未预见的施工用水系数,(1.05~1.15);取1.10。
Q1 ──年(季)度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表示),查表;N1 ──施工用水定额,查表;取值列下表;T1 ──年(季)度有效工作日(d),(根据工程合同工期有效工作日,按天计算);b ──每天工作班数(班);K2 ──用水不均匀系数,查表:取1.50。
目前施工主要采用商品砼,现场施工用水主要集中在砌砖、抹灰、冲洗模板、混凝土养护、楼地面水泥砂,施工用水定额如下表:施工用水参考定额列表如下:四、施工机械用水量q2 因无特殊机械,故用水量忽略不计。
五、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3可按下式计算:其中q3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L/s);P1 ──施工现场高峰期昼夜生活人数(人);N3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一般为20~60L/人.班,主要需视当地气候而定),一般可暂取30L/人;K4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不均匀系数,1.3~1.5; b ──每天工作班数(班)。
六、施工生活区用水量q4主要是指生活区住宿人数(人)可按下式计算:q4=P2∙N3∙K4 24∗3600其中P2——生活区居住人数(P2主要是要根据工程的大小及劳动力的多少而定);N3——生活区昼夜全部生活用水定额,可取120L/人;K4——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可取2.5;七、消防用水量计算:消防用水量(q5)根据消防范围确定消防用水量,按5000人以内,火灾同时发生次数为1次,查表,选用消防用水量为10L/s。
可取q5 =10L/s。
八、总用水量计算(1)当(q1+q2+q3+ q4)≤q5时,则Q= q5+1/2(q1+q2+q3+ q4)(2)当(q1+q2+q3+ q4)>q5时,则Q=(q1+q2+q3+ q4)(3)当工地面积较小,而且(q1+q2+q3+q4)<q5时,则Q=q5。
最后计算出的总用量,还应增加10﹪,以补偿不可避免的水管漏水损失。
因在正常情况下:q1+q2+q3+q4<q5=10L/s 所以用水总量取Q=10L/s。
九、施工现场临时需用供水管径可按下式计算:其中d ──配水管直径mQ ──供水量(L/s)取Q=10.0(L/S);v ──管网经济流速,取v=1.50(m/s) 所以:d=0.09(m)总给水管选择管径DN100的镀锌钢管。
十、水源选择根据甲方提供的供水管径,装表计量供生活区用水,施工区用水按甲方提供水源点驳接,为满足消防高层供水,现场增设储水池、水泵供水。
因采用市政供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水质符合用水水质标准。
十一、水泵的选择如果市政供水的压力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施工要求,则考虑采用水泵将水直接送到用户时其扬程可按下式计算:H泵=(Z户-Z泵)+ H户+∑h+h吸其中Z户──供水对象(用户)最不利标高,m;H户──供水对象最不利处必须的自由水头,一般取8~10m;∑h ──供水网络中的水头损失,常规取8m;十二、供水管道布置配水管网布置的原则是在保证不间断供水的情况下,管道铺设越短越好,同时还应考虑在施工期间各段管网具有移动的可能性;配水管网布置一般可分环形管网、树枝状管网和混合式管网。
临时水管铺设,可用明管或暗管,在严寒地区,暗管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明管应加保温措施,通过道路部份,应考虑地面上重型机械荷载对埋设管的影响。
十三、贮水池贮水池容积根据施工的要求现场定。
十四、消防给水采用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可以合用一个系统,也可以根据建设单位要求采用两个独立系统(主要考虑总承包措施费用),现场防火采用消火栓系统。
1、现场消火栓布设现场消防干管可环状布置,消火栓的直径65mm,配备水龙带为25米,充实水柱为10米,则消火栓保护半径R = 25×0.9 + 0.71×10 = 29.6m根据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情况,沿施工场地布置N个消火栓可满足要求。
2、楼层消火栓布设每个楼层分别设置一个消火栓接口,可满足要求,单体楼应满足消防主立管保证为双管路供水,通过临时水泵供给的消防水主干管管径不应小于DN150。
十五、化粪池容积计算计算公式:N :化粪池实际使用人数:1500人q :生活污水量:25升/人·天t :化粪池污水停留时间:12小时α:每人每天污泥量:0.4升/人·天T :污泥清掏周期:180天b :进化粪池新鲜污泥含水率:95%c :发酵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0%K :污泥发酵后体积缩减系数:0.8池体材料:钢筋混凝土池顶不覆土、池顶过车、无地下水十五、隔油池容积计算参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隔油池设计与计算如下4.8.1 职工食堂和营业餐厅的含油污水,应经除油装置后方许排入污水管道。
4.8.2 隔油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污水流量应按设计秒流量计算;2 含食用油污水在池内的流速不得大于0.005m/s;3 含食用油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t宜为2~10min;4有效容积V=60Qt(Q为最大设计秒流量)5人工除油的隔油池内存油部分的容积,不得小于该池有效容积的25%;6 隔油池应设活动盖板。
进水管应考虑有清通的可能;7 隔油池出水管管底至池底的深度,不得小于0.6m。
国家标准图的隔油池有4种,这里按污水设计秒流量选用,隔油池选型的数据取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小型排水构筑物》04S519,每座隔油池所承担的污水最大设计秒流量应在0.01L/s~4.80L/s。
第三节临时施工用电一、确定供电数量在施工现场,电是不可缺少的能源。
随着各种类型的电气装置和机械设备的不断增多,且施工现场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性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确保工程正常、安全用电,应根据国家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及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作出具体要求。
建筑工地临时供电,包括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两种,在计算用电量时,从下列各点考虑:1、整个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其它电气工具及照明用电的数量。
2、施工总进度计划中施工高峰阶段同时用电的机械设备最高数量,即主要考虑主体、装修工程同时施工期间的用电需求来计算。
3、各种机械设备在工作中需用的情况。
5、根据临时用电规范而设计。
5、考虑能够满足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配合服务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用电要求。
二、总用电量可按下式计算:三、选择电源1、选择建筑工地临时供电电源时须考虑的因素:(1)建筑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进度;(2)各个施工阶段的电力需要量;(3)施工现场的大小;(4)用电设备在建筑工地上的分布情况和距离电源的远近情况;(5)现有电气设备的容量情况;四、总干线线路敷设根据规范规定和现场的实际情况,临电总箱进线均采用BV-3×240+2×120,分别由接驳点引出。
施工区内的总配电箱电源均由甲方提供的总配电所送供电。
现场施工区和材料加工区以及办公生活区的用电统一由总配电所引出的施工用总配电箱控制,其现场主线路走向可以采用架空或埋设两种方法,其余线路在建筑物成型后可按现场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达到合理、优化的配线。
工程现有的电源电压为三相五线制380V/220V,采用TN-S系统(接零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