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南阳经济发展成就辉煌2010/04/12 12:5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劳的南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高扬加快发展主旋律,大力发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使南阳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全市圆满完成了“六五”--“十五”计划,提前实现了第二步现代化战略目标,在总体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胜利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年来,南阳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是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最引人注目、令人振奋的成绩是经济建设的显著成就。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南阳坚持从内陆传统农业大市这一基本市情出发,紧紧围绕“富民强市”、“财政增收、城乡居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先后确定并实施了“科技兴宛、教育为本”,“中心突破、南联北靠、周边开放”,“27字经济发展战略——农业奠基、工业立市、科教兴宛、开放带动、城乡一体、富县富民奔小康”,“农业产业化”,“持续高效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和绿色城镇体系”,“建设人文南阳、数字南阳、信用南阳、绿色南阳”,“建设中国中部地区交通枢纽、河南新的经济隆起带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和创新推动战略,强力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大突破”等一系列总体战略规划及措施,并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途径,突出抓好经济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从而使全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78年,全市经济总量仅有18.43亿元,30年间连续跨越几个大台阶,1986年突破50亿元、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0年突破500亿元、2005年更是一举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7年南阳经济总量已达到1406.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8.7倍,年均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0.37亿元增加到335.42亿元,增长5.5倍,年均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从5.90亿元增加到714.78亿元,增长37.4倍,年均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16亿元增加到356.37亿元,增长39.6倍,年均增长13.6%。
人均生产总值由226元增加到12991元,年均增长9.7%。
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全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56.3:32.0:11.7调整为2007年的23.9:50.8:25.3,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转变升级。
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199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二一三”格局转变;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二三一”的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实现了向较高层次的跨越。
30年来,南阳加快发展经济,努力扩大财源,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 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规模达到96.1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83亿元,比1978年增长28.6倍,年均增长12.4%。
随着经济建设加快,南阳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经济总量在全省稳居第三位,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作为全省经济发展“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在河南占据了举足轻重位置。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南阳围绕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一系列改革,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开放了农产品统购销市场,搞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合理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及生产布局,并通过强力组织实施“一调、二转、三突破”;“三改”、“五化”、“三大历史任务”,“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系列加工、规模效益”、“农业奠基”、“持续高效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等发展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生机和活力。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由1978年的33.6万公顷发展到2007年的45.07万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7.9%,比1978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的71.15万千瓦发展到2007年的791.95万千瓦,增长10.1倍;全年农村用电量由1978年0.68亿度增长到2007年的15.1亿度,增长22.3倍,化肥施用量由1978年的20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75.97万吨,增长2.8倍。
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1978年全市粮食、油料、棉花总产量分别为209.88万吨、2.71万吨、5.52万吨,到2007年已提高到560.90万吨、98.87万吨、1 2.06万吨,分别增长1.7倍、35.5倍、1.2倍。
其中粮食产量已连续两年突破1 00亿斤大关。
粮食亩产由1978年的125.38公斤提升到338.57公斤。
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占全省的11%、全国的1%;棉花占全省的19%、全国的2%;油料占全省的20%、全国的4%;肉类占全省的13%、全国的1%。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近几年,全市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0.8万亩,总面积达561万亩。
16家畜牧企业通过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
宛西制药等7家企业被列入国家和省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7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入达1.84亿元。
随着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加工各类肉制品10万吨,河南龙大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和新野科尔沁10万头肉牛产业开发等项目的建设,南阳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007年,全市117个乡镇所辖4500个行政村中,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实现了村村通邮、通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市新建、改扩建乡村敬老院289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30%以上;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830万人,参合率达到91.3%; 加大乡镇卫生院投入,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
三、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崛起势头强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阳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先后提出了主攻“两粗一低”、改变“三低一慢”、“1122工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等发展战略,积极推行放权让利、承包经营、产权制度改革、企业重组改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促进工业经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发展,2005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在传统农业区工业化方面迈上新台阶。
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4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0%,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工业规模迅速扩大,骨干企业成长较快。
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1 1.61万家,是1978年(1299家)的89.4倍,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达到1159家。
工业门类涉及到39个大类,产品达3000多种,初步形成了纺织、医药、机电、油碱化工、冶金建材、汽车配件、光电、电力、生物能源等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
全市大中型企业发展到108 家,工业企业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24家,南阳油田成为首家突破百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企业达到162家。
天冠、新纺、龙成、防爆、二机和中光学6家企业进入全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行列,宛西制药、福森、普康、二胶、中南金刚石、迅天宇和金光数显7家企业进入全省50户高成长型企业行列。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2007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41.40亿元,比1978年的4.93亿元增长了41.3 倍,年均增长13.8 %,快于GDP增长速度3.0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1.32亿元,12个行业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0亿元。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7.2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9.1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0.81亿元。
工业产品结构趋于多样化。
酒精、防爆电机、PS版、洁霉素、汽车后桥轴管、进排气管、天然碱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全市已获得4个中国名牌、29个河南名牌和30个河南优质产品称号,名牌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2007年生产水泥1218.88万吨,比1978年增长49.8倍;发电量66.16亿度,增长51.1倍;生铁147.51万吨,增长36.9倍;酒精80.38万吨,增长50.24倍;纱59.8万吨,增长12.3倍;交流电动机631.75万千瓦,增长36.2倍。
“发动机计划”项目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2007年确定的46个“发动机计划”项目,总投资186.6亿元,至2007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97.45亿元,2008年第二批“发动机计划”项目共55个,总投资169.2亿元。
“发动机计划”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促进南阳工业快速发展。
鸭电二期2X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已于今年4月全部并网发电,投产后年可实现发电量66亿千瓦时,产值20亿元。
一期工程投资2.4亿元的中电投方城风力发电项目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129万元,利税486万元。
中联水泥南阳分公司日产6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顺利投产,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1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幅增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来,南阳有计划、大规模地进行了投资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有力地支撑了南阳经济发展。
1978~2 007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9.59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投资总和的164.3倍。
仅2001~2007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2372.45亿元,占整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总量的73.9%,7年的投资相当于前22年投资总量的2. 8倍。
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9.63亿元,是1978年的243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54.23亿元,是1978年的192倍。
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了南阳经济发展规模和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以鸭河口电厂、普山电厂、方城风电、抽水蓄能、南阳热电为代表的电力建设;以天冠集团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建设;以中光学、二胶、金光数显为代表的光电产业;以迅天宇为代表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以二机石油、防爆电机等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及先进制造业;以安棚碱矿为主的碱硝化工;以南纺、新纺、雪阳为代表的纺织业;以龙成、淅铝为代表的特种钢及冶金工业;以宛西、普康、福森为代表的制药业;以中联水泥为代表的新型建材工业等大型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投资对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仅2007年全市3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就达到17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