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1)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
2、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一个政治理论与政治纲领,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为中国国民党的基本理论。
3、革命:第一,用暴力推翻现存的政权或王朝。
第二,以暴力改变旧的政治制度(不一定绝对改变社会结构和体制),同时推翻现政权,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新政权。
4、孙中山:孙中山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
曾任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亦为三民主义思想的创建者。
5、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八一起义、南昌起事,是指1927年8月1日于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设武装力量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政府的标志。
6、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7、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不只单单是走在中间,或只是一种妥协或混合出来的东西,第三条道路的提倡者看到了双方主义互有不足之处,所以偏向某一极端也不是一件好事,第三条道路正正是揉合了双方主义的优点,互补不足而成的政治哲学。
8、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指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
二、简答题1、请问你如何看待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从是非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价值看,侵略就是侵略,不存在为此进行辩护甚至美化的任何理由。
2、从整个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来看,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确实具有“双重性”。
﹡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是变中国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瓦解中国自然经济基础、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及传播西方文明等,则是客观效果。
2、试比较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共同点第一,同以外部压力为动力。
第二,同以兴办军事工业为开端。
第三,同以移植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要途径。
第四,同以内外结合、新旧结合为基本方针。
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和魂洋才”。
第五,同以土洋并举,以洋带土、以土养洋为模式。
不同点第一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东渐的不同反响。
第二是军事工业对全民工业化带动作用的不同。
第三是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
第四是内部因素的不同。
第五是政府对民办企业支持力度的不同。
第六是社会动员程度的不同。
3试述革命与改良的关系?第一种是改良避免了革命。
改良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改变不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政治制度,缓解社会矛盾;同时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旧的特权阶层能够作出妥协,从而避免了激烈的冲突和革命。
第二种是改良引起了革命1.改良的时候政治比较宽容,与现存统治相矛盾相冲突。
新生力量容易在这种宽容的环境下聚集成长,当新势力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与旧势力分庭抗礼,要求参与或独占政权,如果要求无法达到,就可能采取极端的方式,即革命。
改良会造成社会变动,引发各种各样的新矛盾,产生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使掌权者难以驾驭。
2.当人们的处境因为改革而有所改善时,便会要求更多更大的改善,并且更能体会现实政治的弊端和现政府的种种缺点,一旦由于某种原因改革陷于停顿,不满情绪就可能爆发,即发生革命。
3、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开创国民革命大局面第一,国共两党都得到了大发展;第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第三,革命武装力量不断扩大;第四,国民革命思想得到空前的传播;第五,举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
史实说明①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②1925年,掀起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③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为北伐奠定了基础;④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将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⑤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较典型的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湖南等省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⑥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4、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
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因而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所以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
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正规战为主,是抗战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要力量。
(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国民党共俘虏日军250.730人,牵制日军70万以上,而且付出了较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1,044,268人。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3)、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简述1937--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的严重罪行及其危害。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施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侵略暴行。
政治上建立殖民机构,实行殖民统治形式:(1)扶植代理人,建立伪政权。
从1935年华北事变到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
(2)组织收编伪军(3)建立汉奸奴化团体军事上1.实施“三光政策”,制造大屠杀2.“七三一部队”对华进行细菌战3.贩卖、强征华工4.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经济上1.农业(1)强占耕地(2)低价收购农产品2.工矿交通运输(1)利用殖民机构直接控制:军事管理、委托经营(2)“中日合办”3.金融(1)抢占银行、掠夺金银、现款(2)开设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军用票(3)增加苛捐杂税4.劳动力疯狂掠夺劳工文化上掠夺中国的文化成果,摧毁中国思想文化传统1.成立专门的文化侵略组织2.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劫掠与摧残实行文化专制、推行奴化教育1.强化美化侵略宣传。
2.控制传播媒介。
3.推行奴化教育。
4.迫害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
5.进行思想腐蚀。
三、论述题1、试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是息息相关的。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由于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就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了民主革命的阵地。
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2、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这种性质的辛亥革命,在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情况下,从外部到内部被绞杀了。
3、试分析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外各政治力量对时局的态度、原因和影响。
在国际上,一方面,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力量有了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了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格局。
美国支持国民党反共方针。
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国民党做出的种种扶持措施,恰恰是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战政策的最实际的支持。
在国内,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发表政见,提出自己的建国主张。
国民党坚持独裁战争的政策。
蒋介石集团仍坚持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是其主要的障碍。
中国面临内战的危险。
4、试析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走大陆的原因。
第一,国民党违背民意,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使它迅速失去民心,而共产党一直在争取这一目标的实现。
这使人民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并把自己的同情和支持给予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
第二,国民党政府和官员们贪污腐败,大发战争财;共产党及其队伍清正廉洁,绝大部分共产党人都是为革命献身,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志士。
第三,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拒绝实施社会改革,对广大人民横征暴敛;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在解放区广泛实行民主、土改和其他改革。
第四,国民党进行的战争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国民党政府严重依附帝国主义,损害了中国主权与尊严;共产党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敢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美国在战后把中国殖民地化,坚决维护中国主权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