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一、IDD概念碘缺乏病这一术语为人们所熟知是近20年的事,过去一直被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
这种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机体的正常发育,侵害着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着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时至今日,在许多国家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那么,什么是碘缺乏病呢?IDD定义: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引起机体摄碘不足,从而导致机体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时所产生的一系列损害,也叫做“碘缺乏紊乱”。
它不仅可以发生地甲病(俗称大粗脖)、地克病(以呆、小、聋、哑、瘫、傻为特征),还可造成胎儿死亡、流产、先天性畸形等。
最为危险的是造成人类智力、听力和体格发育的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上专业术语称之为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
二、碘的生理意义及需要量碘是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利用碘在甲状腺内合成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脑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激素。
它还具有维持机体热和能代谢的作用,调节肌肉、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和组织的生理生化过程。
人体碘80%--90%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水,极少量来自空气。
所以说食物是碘的主要来源。
人体碘的需要量因不同生理阶段而不同,正常成人每日100-150ug即能满足生理需要,而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每日大约需要160-200ug,儿童需要量略高或持平于孕妇。
人的一生仅需要40-60g 碘,真可谓是极微量元素,然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缺乏会象碘缺乏这样产生如此严重而广泛的后果。
三、碘缺乏的危害1.甲状腺肿:是指甲状腺体积超过了正常范围。
由于机体缺碘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反馈性地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后者促使甲状腺努力合成甲状腺激素。
这本是一个正常的代偿过程,但长期持续性碘缺乏就使此作用变成了一种慢性刺激,最终导致甲状腺肿大。
严重肿大的甲状腺会压迫气管、食管引起窒息和吞咽困难,而且可能伴随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更为严重的损害。
2.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或甲减):当机体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时,其表现为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皮肤干燥、血压下降、畏寒和便秘等,儿童和少年还会导致精神和生长发育迟滞。
如果甲低发生在新生儿期是相当可怕的,因为胎儿期造成的精神迟滞是难以纠正的,可以说是不可逆的。
所以我们提倡新婚和孕妇要及时补碘!3.克汀病:目前,在全民补碘的情况下已罕见发生。
它是胎儿期、新生儿期甲低最严重的后果,其主要表现是呆、小、聋、哑、瘫、傻。
一般情况下,第二代或第三代容易发生克汀病。
这里因大家接触不到就不赘述了。
4.亚克汀:轻微的、不易察觉的智力和发育迟滞,同样是胎儿或新生儿甲低的表现。
主要是精神发育迟滞,轻度智力落后(IQ50-69);轻度听力、语言、运动、身体发育、骨龄发育障碍等。
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抽象思维均低于同龄儿童。
据调查证实,碘缺乏病区儿童的智商比非病区的儿童低10-15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只有补碘才能降低智残率,明显提高儿童智力水平。
5.对生育的影响:严重缺碘会导致妇女发生流产、死胎和其他孕产问题。
其流产率、死胎率、早产率均明显高于非病区。
严重危害婴幼儿和妇女身心健康。
6.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首先,缺碘导致智力损伤的人接受教育能力差,主观能动性差,在实际工作中贡献少。
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
其次,缺碘导致牲畜身体小,肉、蛋、皮毛产出少,子畜成活率低,给农牧业造成极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碘缺乏病临床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触诊法和B超法两种。
1.触诊法触诊的手法有很多种,采用哪种手法可根据检查者的习惯而定。
通常的方法是:检查者面对面站或坐于被检查者之前,使被检查者头部保持正常位置,先肉眼观察其甲状腺大小,然后将两手拇指放在被检查者甲状软骨下部气管两侧轻轻触动,以检查两个侧叶,之后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甲状软骨上下移动检查峽部。
按甲状腺大小分0、1、2度。
2. B超法:由专业人员操作。
方法是:被检查者仰卧位,颈部充分伸展,暴露颈前部,于颈部放一装好脱气水的水囊,将探头置于涂有藕合剂的水囊表面,进行上下横扫和左右纵扫。
上下横扫得两叶宽度(b),左右纵扫得两叶长度(a)和厚度(c)。
每叶的甲状腺体积计算方法为:V=0.479abc我们一般以8-10学龄儿童为目标人群:8岁甲状腺体积大于4.5毫升9岁甲状腺体积大于5.0毫升10岁甲状腺体积大于6.0毫升超过上述标准即为甲状腺肿大。
3.甲状腺肿的分型与分度(1)分型:临床上我们把它分为三个型:弥漫型、结节型、混合型。
(2)分度:现行的分度方法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简化,其分度方法为:0度:摸不着,看不见Ⅰ度:颈部端正时,甲状腺摸得着,看不见。
Ⅱ度:颈部端正时,甲状腺摸得着,看得见。
4.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以上介绍了怎样诊断甲状腺肿大,下面谈谈诊断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条件:(1)居住和生活的外环境缺碘(水碘低于10ug/L)。
(2)经触诊或B超检查甲状腺肿大。
(3)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五、有关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知识1.碘缺乏区的确定:有三个重要指标⑴水碘:它既反映了某一地区土壤中含碘水平,又决定了当地动植物的含碘量,所以水碘是确定碘缺乏地区的首要指标。
我们通辽市所有旗县市区都是碘缺乏地区。
⑵甲状腺肿大率: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某种病理损害则发生疾病,碘缺乏所造成的一系列损害甲状腺肿是最明显的征象,所以甲肿率是确定碘缺乏地区的重要指标。
⑶尿碘:它反映了人体碘摄入水平和碘营养水平,与病情直接相关,所以是确定碘缺乏地区的必要指标。
当然,上述三种指标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会出现偏离正常规律的现象,这就需要专业工作者依据指标数据进行综合判定。
2.碘缺乏病区划分:1993年WHO等组织推荐了划分病区的标准,终止了过去一直沿用的病区划分方法。
目前我们正在使用此标准。
3.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已列入国家强制标准。
⑴碘盐:碘盐合格率大于90%(合格碘盐为加工单位40㎎/㎏,销售单位30㎎/㎏,居民用户20㎎/㎏)。
碘缺乏病流行病学指标判断标准指标目标人群IDD病情严重程度轻中重甲肿率(%)学龄儿童 5.0-19.9 20-29.9 ≥30尿碘(ug/L)学龄儿童50-99 20-49 <20全血TSH>5mIU/L者(%)新生儿 3.0-19.9 20-39.9 ≥40⑵甲状腺肿大率:目标人群8-10岁学生。
触诊(必测指标):甲肿率小于或等于5%(包括Ⅰ、Ⅱ度)。
B超(选择指标):甲肿率大于第97百分位数的比率≤5%(8岁---4.5ml,9岁---5.0ml,10岁---6.0ml)。
⑶生化指标:尿碘(必测):8-10岁在校学生尿碘中位数>100ug/L,≤20ug/L 的样品数不得超过10%。
TSH(选择):新生儿全血TSH纸片法(放射免疫或酶联免疫法)测定>5mu/L的比率<3%。
六、监测1.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监测是一种了解疾病消长趋势,掌握流行规律,探讨病因,检验预防效果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和意义为:⑴评估IDD分布和流行状况⑵检验防治效果的质量、落实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⑶评价控制IDD规划进展和效益。
⑷了解人群碘营养水平和动态。
2.监测人群:病区内所有人口都在受着缺碘的威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成人。
在成人中特别是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女更是高度敏感。
上述人群皆可作为目标人群。
我们通常选取的是8-10岁学龄儿童,当然,根据不同要求,亦可选择新生儿、育龄妇女或孕乳妇女作为目标人群。
上述人群虽然对缺碘敏感,但与学龄儿童相比在代表性和易接近性上略嫌不足。
所以我们通常选择学龄儿童为目标人群。
3.监测指标⑴甲状腺肿大率:这是最敏感的指标。
⑵神经发育指标:神经发育障碍的一个极端表现形式是地方性克汀病,但地克病不是碘缺乏的敏感指标。
该指标最有意义的是对亚克汀的监测,我们通常用智商测定来监测这一指标。
IQ>130 非常优秀IQ120—129 优秀IQ 110—119 中上IQ 90—109 中等IQ 80—89 中下IQ 70—79 边缘状态IQ<69 智力落后⑶尿碘:机体中几乎所有的碘最终都经尿排出体外,其排出量大约与摄入量相等,是一个动态平衡,所以尿碘是反映机体碘摄入量的良好指标,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单位)至少要采集50份尿样才能具有代表性。
尿碘中位数应该大于100ug/L。
⑷碘盐:食用含碘食盐是人群补碘的最有效途径,碘盐监测是碘缺乏病监测的基本的、必测的指标,食用盐碘化率应达到100%,合格率应在90%以上。
与此同时,家畜也要食用碘盐。
坚决拒绝土私盐和非碘盐进入市场和用户。
七、预防与治疗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普及以碘盐为主,以碘油等含碘药(食)品为辅的综合预防措施。
2.经常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之自觉地参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