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系统题目

呼吸系统题目

(1).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特点:A.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布满哮鸣音B.端坐呼吸,双肺底水泡音C.呼气性呼吸困难,两肺散在干湿性罗音D.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音低E.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2).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在于:A.治疗原发病B祛除诱因C.支持疗法D.纠正缺氧和CO2潴留E.纠正酸碱平衡失调(3).肺炎时可减轻胸痛的最常用体位是:A.患侧卧位B.仰卧位C.坐位D.健侧卧位E.俯卧位(4).在肺结核治疗和预防中,最常使用的药物是:A.链霉素B.异烟肼C.利福平D.乙胺丁醇E.对氨基水杨酸(5).肺炎球菌肺炎时产生的铁锈色痰最主要的原因是:A.痰内有大量红细胞B.痰内含大量脓细胞C.白细胞破坏时所产生的溶蛋白酶D.红细胞破坏释放出含铁血黄素E.红细胞碎屑被巨噬细胞吞噬(6)患者,男,26岁。

淋雨后突然寒战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干咳、胸痛。

体检:面色苍白、口唇微绀、表情淡漠。

T39.8℃,R28次/分,血压90/60mmHg。

护士应警惕患者病情恶化,并应特别注意观察A.体温变化B.心率改变C.血压改变D.肺部体征的改变E.呼吸系统症状变化(7)患者,男,25岁,支气管扩张10年。

近日因上感咳嗽剧烈,有大量黄色脓痰。

胸部X线显示病变位于右肺下叶,何种体位引流:A.半坐卧位B.左侧卧位,头高脚低C.左侧卧位,头低脚高D.右侧卧位,头高脚低E.右侧卧位,头低脚高(8)有关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时间应为A.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10年以上B.每年发作至少1个月,持续2年以上C.每年发作至少2个月,持续3年以上D.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2年以上E.每年发作至少6个月,持续4年以上(9)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下列各项中不恰当的是A.应用敏感抗生素B.应用祛痰、镇咳药物C.应用支气管扩张剂D.雾化吸入稀释痰液E.菌苗注射(10)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A.肺出血B.支气管扩张C.小叶性肺炎D.肺栓塞E.肺气肿、肺心病(11)咳铁锈色痰应考虑为A. 病毒感染B. 化脓菌感染C. 厌氧菌感染D. 肺炎链球菌感染E. 肺癌(12)反常呼吸运动多见于A. 开放性气胸B. 闭合性气胸C. 张力性气胸D.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E. 损伤性气胸(13)哮喘发作的典型表现为A. 进行性呼吸困难B.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C. 劳力性呼吸困难D. 阵发性加剧的呼吸困难E. 吸气性呼吸困难(14) 支气管扩张患者最有效的排痰措施是A. 有效咳痰B. 拍背与胸壁震荡C. 湿化呼吸道D. 体位引流E. 机械吸痰(15)呼吸衰竭时最先受损的部位是A. 大脑B. 肺C. 肝D. 心脏E. 肾(16)三凹征是指A. 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B. 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下窝、肋间隙明显凹陷C. 吸气时胸骨下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D. 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明显凹陷E. 吸气时胸骨下窝、锁骨上窝、剑突下明显凹陷(17)患者女性,46岁,因COPD需要做雾化吸入治疗,医嘱使用氨茶碱,其目的是A. 消除炎症B. 减轻黏膜水肿C. 解除支气管痉挛D. 保持呼吸道湿润E. 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咳出(18)患者女性,74岁,输液过程中发生肺水肿,吸氧时需用20%~30%乙醇湿化,其目的是A. 减低肺泡表面张力B. 消毒吸入的氧气C. 使患者呼吸道湿润D. 使痰液湿薄,易咳出E. 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19)患者女性,68岁,患慢性肺心病6年,今日咳嗽咳痰加重,发绀明显,给予半坐卧位的主要目的是A. 使回心血量增加B. 使肺部感染局限化C. 使膈肌下降,呼吸通畅D. 减轻咽部刺激及咳嗽E. 促进排痰,减轻发绀(20)患者女性,因头痛、头晕入院,护士为其进行护理评估。

属于主观资料的是A. 患者的感受B. 实验室检查结果C. 护士用手触摸到的感受D. 护士用眼睛观察到的资料E. 对其进行身体评估得到的资料(21)患者男性,76岁。

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收住院。

护士在收集资料时认为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属于首优问题的是A. 清理呼吸道无效B. 营养不良C. 知识缺乏D. 恐惧E. 疼痛(22) 患者男,36岁,因肺结核大咳血后发生窒息,护士应采取的首要护理措施是A. 保持呼吸道通畅B. 输血,补充血容量C. 静脉推注止血药物D.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E. 减少活动,保持安静(23)患者男,58岁。

患慢性肺心病,近几天神志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兴奋,今晨出现谵妄,肌肉抽搐,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 呼吸衰竭B. 心力衰竭C. 肺性脑病D. 呼吸性酸中毒E. 上消化道出血(24)患者男,38岁。

在高温下持续工作10小时,现意识不清入院。

患者皮肤湿冷,血压70/50mmHg,脉搏细速,体温37.2℃,心率116次/分,此时患者首优的护理问题是A. 有感染的危险B. 清理呼吸道无效C. 知识缺乏D. 体温过高E. 体液不足(25)患者女,69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予以出院,出院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正确的是A. 深呼缓吸B. 取俯卧屈膝位C. 用鼻吸气用口呼气D. 吸气时尽力收腹E. 呼气时尽力挺腹(26)患者女,66岁。

患者胸闷气短,杵状指、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减弱、P2亢进,胸透见右心室大。

最佳的吸氧方式是A. 持续高流量吸氧B. 间断中流量吸氧C. 持续低流量吸氧D. 间断高流量吸氧E. 间断低流量吸氧(27)患者女,20岁。

因外出旅游后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入院。

入院后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护士应协助病人取A. 平卧位B. 端坐位C. 半坐位D. 左侧卧位E. 头低脚高位(28)患者女,38岁,身高160cm,体重45kg。

因肺结核咯血收入院。

夜班护士查房时发现该患者咯血约200ml后突然中断,呼吸极度困难,喉部有痰鸣音,表情恐怖,两手乱抓,眼球上翻,发绀。

(1). 护士判断患者最可能发生了(A). 出血性休克(B). 窒息(C). 肺不张(D). 肺部感染(E). 贫血(2). 此时护士最恰当的处理措施是(A). 立即通知医师(B). 立即气管插管(C). 立即清除呼吸道积血(D).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E). 应用呼吸兴奋剂(3). 上述患者PPD试验结果为阳性,PPD试验阳性的判定标准为硬结直径(A). <5mm(B). 5~9mm(C). 10~19mm(D). >20mm(E). 不足20mm但出现水疱、坏死(4). 护士针对该患者营养失调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 控制蛋白质的入量(B). 少吃牛奶、豆浆、鸡蛋等(C). 控制水的入量(D).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E). 减少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29)对中心静脉压和血压均低于正常值的休克病人,应采取的措施是A.大量输液,加快滴速B.控制滴速,减慢输液C.暂停输液,用强心剂D.用升压药物E.用扩血管药物(30)给休克病人快速大量输血补液时,掌握量和速度,根据哪一项指标可靠A.颈静脉充盈情况B.面色和肢端温度C.血压和脉搏D.尿量和中心静脉压E.根据已丧失量(31)下列哪项符合早期休克A.面色苍白,烦躁不安B.脉弱无力C.血压降低D.代谢性酸中毒E.皮肤粘膜出现瘀斑(32)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首选A.11.2%乳酸钠B.5%碳酸氢钠C.3.6%三羟甲基氨基甲烷D.0.9%氯化钠E.5%葡萄糖溶液+氯化钾(33)典型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带哮鸣音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双肺哮呜音B.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及双肺哮呜音C.带哮鸣音的混合性呼吸困难及双肺哮鸣音D.带哮鸣音的混合性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34)慢性支气管炎最突出的症状是:AA.长期反复咳嗽B.经常咳痰C.时有喘息D.反复发热E.少量咳血(35)肺组织弥散功能障碍时引起单纯缺氧是由于A.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20B.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C.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30D.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E.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10(36)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188,PaCO275mmHg,PaO250mmHg,HCO3-27.6mmol/L,BE-5mmol/L,据此结果诊断该患者酸碱失衡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37)对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最适宜的吸氧浓度为A.10%~45%B.35%~40%C.51%~60%D.25%~35%E.10%~50%(38)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上出现最早的症状是A.胸部疼痛B.呼吸困难C.咯血D.紫绀E.精神错乱(39)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肺功能改变主要是A.动-静脉样分流增加B.肺泡通气功能障碍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D.弥散功能障碍E.机体氧耗量增加(40)引起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病原菌为A.溶血性链球菌B.结核菌C.肺炎球菌D.葡萄球菌E.肺炎克雷白杆菌(41)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咳嗽、咳痰、痰粘稠,砖红色,胶胨状,引起感染最可能的病原菌是A.克雷伯杆菌B.流感嗜血杆菌C.嗜肺军团杆菌D.葡萄球菌E.铜绿假单胞菌(42) 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的抗菌药物是A.氧氟沙星B.红霉素C.青霉素D.链霉素E.环丙沙星(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