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暑假关于对家乡特色产业与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暑假关于对家乡特色产业与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暑假关于对家乡特色产业与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摘要:桂东县不断发挥资源优势,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资源储备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以突出抓好“四个一”工程:即一头牛(哈哈牛业),一杯茶(玲珑王茶业),一根竹(楠竹产业),一瓶酒(桂花酒业);实现了“二个变化”:即变品种为品牌,“玲珑王”、“哈哈牛”、“桂花养生酒”、“中国高寒第一红——富硒红米”成为了知名品牌;变单一生产型为生产加工销售型,培育出哈哈牛业、玲珑王茶业、桂花酒业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家,逐步形成了以品牌带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特色产业,经济,农业,发展在这个暑假中,本人通过对我的家乡郴州市桂东县经济发展网上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据此做出报告。

我的家乡桂东县是一个农业山区县。

近年来,坚持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为重点,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农业稳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桂东县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出产多种颇具地方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反季节、原生态农产品。

长期以来,这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量少,除自用外,就是用来馈赠亲友,当地人打趣地称为“贡品”。

近年来,该县着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提出把桂东建设成为华南原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花豆、茶叶、甜玉米、反季节蔬菜、富硒红米、草山牛羊等6大特色农产品,使之成为新的农业支柱产业。

他们采取以奖代投、贴息贷款等方式,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对种养户进行扶持。

县农业部门还引进“超甜玉米”等优良品种,在全县推广。

桂东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先后引资创办了玲珑王茶业等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玲珑茶是桂东特产,为发展这一产业,玲珑王茶业公司在清泉镇建起了万亩茶园。

在其示范带动下,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由过去8000余亩发展到2.85万亩。

目前,桂东已建立无公害、原生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18个,总面积达14.5万亩。

花豆、甜玉米等6大特色农产品初具产业规模,今年1至9月创产值1.6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3.7%。

“三农”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求,要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是关键,增加农民收入是重点。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地处边远的桂东山区农民增收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应立足于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突出“扶贫、发展”两大主题,实施扶贫攻坚,以发展山区特色农业为切入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特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一、桂东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特别是桂东贫困山区的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不少深层次的矛盾更加显露出来。

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而效益却在逐步降低;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民由过去的求温饱转到求富裕。

如果继续沿着传统农业的路子走下去,不但小康难以实现,农业自身的扩大再生产也难以进行。

为此,必须引导干部、群众强化认识,走发展特色农业的道路。

1、发展特色农业综合效益高。

特色农业是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要求的农业,一般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率高、加工增值率高、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效益高等特征。

例如桂东县城关镇大洞村2000年通过种植“三木”药材使全村人平增收260元,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已成为山区农业,尤其是特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增长点,这是常规农业不可比拟的。

2、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强。

特色农业是贫困山区农民奔小康的致富产业、希望产业,它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既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直接给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加工、运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

特色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是桂东山区农民增收的希望产业。

3、发展特色农业资源潜力大。

桂东境内海拔高,污染小,对发展“无毒、无公害绿色食品”这一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桂东县黄洞乡,草山资源丰富,发展肉牛、山羊等草食动物,黄洞乡政府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在“特色”上做文章,办起了八月窝奶牛场和南华养牛基地,带动贫困山区的建设,使山区农民人平收入逐年增长。

二、发展特色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特色农业是桂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牛鼻子”,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农民收入才会大幅度地增加,生活水平才会大幅度提高。

但是,桂东山区发展特色农业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1、市场信息掌握不够。

桂东相当一部分农民,由于处在边远贫瘠的自然环境,一些人至今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对市场需求缺乏较多的了解,更谈不上研究市场,把握市场。

大多是“凭着自我感觉抓生产,跟在别人后面搞调整”,致使市场波动带来的负效应时有出现。

2、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农民运用农业科技,尤其是特色农业的种养技术运用滞后。

即使有一些实用技术,也是覆盖面小、科技含量低、粗放经营,带来的只能是高成本运行,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3、示范基地建设不够。

一部分山区特色农产品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而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或零星的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吸引不了市场,缺乏参与大市场流通的能力。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直接制约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须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挖掘农民增收潜力,解除增收制约因素,壮大农村经济,特别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才能够快速增长。

三、特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分析根据近年来桂东山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情况分析,从农民自身因素和存在于农业内部的矛盾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农民是增收的主体,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收入能否快速提高。

但是,目前农民的整体素质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经济观念仍普遍存在,究其根源是文化素质偏低,无法接受高科技含量的种养技术,无法正确判断市场的供求信息,无法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2、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表现在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中介组织不够健全,产业链条缺乏紧密度,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慢,大部分农副产品只能以原料为主进入市场,难以实现再次或多次增值。

大多数龙头企业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不高,占有市场份额少,一体化经营机制不健全,龙头、基地、农户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松散等弊端,致使抵御市场风险力差,市场稍有波动,农产品就会出现“卖难”现象,既压抑农民生产积极性,又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3、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一般性品种多,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产品更少;农业结构调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多、小而全问题,缺乏特色,竞争力不强;结构调整盲目跟从,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市场信息把握不准,一哄而上;存在短期性,品牌意识不强,持续发展力弱;规模小,形不成支柱产业。

由于这些原因,致使农产品供求脱节,导致农产品价格下滑,影响农民收入提高。

四、强化桂东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措施特色农业是商品性农业。

促进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着力点要放在更新观念、强化经济意识上来。

要破除“温饱则满”的小农思想,树立“以农为本、艰苦创业、多业致富”观念。

在稳定常规农业的基础上,重拳出击,突出抓好各主导产业的发展,在特色、规模、效益上狠下功夫。

1、更新观念,切实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艰苦探索,桂东山区开始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绝大多数还没有完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由种植种养的状态,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桂东山区必须把依靠市场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首先,要立足于市场需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的原则,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以增强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彻底改变目前基本上自种自养自食的现状,用更多的优质产品去占领省内外乃至国际市场。

其次,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优化资源配置。

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特色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的高山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征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第三,要适应市场规则,改进工作方法。

要从过去抓生产计划,采取行政号令、依靠行政手段的工作方法,转到分析市场、研究市场,注重搞好市场调查、分析、预测、预报,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减轻风险上来。

第四,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快流通体系的建设。

把搞活流通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来抓。

把分散、零乱的产品经营,通过“三制一化”联系定点销售地。

并以此带动特色产品的销售,抢占市场,扩大特色产品销售半径。

第五,要牢固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推进农业信息化,实施“信息兴农”战略。

加强对农民信息知识的普及,扩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使之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只有掌握准确完备的农业信息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针对农业信息的公共特性和农村还不具备农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政府逐步加大对农业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加快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提高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大力开发高质量的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动态信息的收集,做好预测,增加信息的有效供给。

2、突出品牌,提高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

科技含量的高低,科技推广的快慢,直接关系到特色农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兴农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

目前桂东山区在发展特色农业中,一方面是科技含量还不高,另一方面是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成果的潜力很大。

桂东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应把着力点放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上,努力提高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

农技站和农民技术人员处在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群众直接联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必须十分重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要依托农校、农函大,搞好科技培训,依靠“土专家”、“田秀才”这支队伍,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加工信息和科技承包服务,从而使特色农业的发展建立在较高的科技起点之上。

例如桂东近年来立足品牌开发,突出规模效益,重点实施的花豆基地、猪—沼—菜(果)项目、巴西菇项目、玲珑茶项目、朝贡金桔项目、烤烟项目、无公害反季节蔬菜项目、楠竹低改项目、厚朴、黄柏、杜仲等“三木”药材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突出了品牌效益。

3、创新机制,增强发展特色农业的活力。

机制创新,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桂东山区要使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同样离不开机制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