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操作技能训练捷径

电工操作技能训练捷径

电工操作技能训练的捷径
摘要: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专业课程教学要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文主要讨论电工操作技能训练中,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学到的东西在实训室中加以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得充实、学得具体,真正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第二课堂电工基础技能训练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184-01
《电工基础》是中职、技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机电专业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论核心课程,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渗透到了其他学科领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公式多。

其次,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针对本课程的两大特点,结合职校学生基础差的厌学心理,我认为开展第二课堂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创新人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第二课堂的开展,减少了理论繁琐的内容,增加了实践个性的内容;删除了过时的内容,用现代化手段增加先进的内容,使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社会的需求。

(2)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是最初的动力。

在第二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动画等直观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先开展实验,再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使他们在心情愉快、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掌握知识。

(3)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掌握一定的电工技能。

传统的“口授+板书+挂图”的教学模式已不容易让“90后”个性、潮流的眼光感兴趣。

所以,在上课时可先讲解本次实验的主要任务、目的、要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实验中通过同学间的对比和老师的指导,发现存在的错误和不足,然后改正错误完成实验。

最后师生共同研讨出现各种现象的原因,写出实验报告。

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学生从容地接受自己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学生,围绕实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了动手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1)趣味化教学法。

新课程要求“三能三不”,即能用电教手段的,不空口说教;能用实物演示的不用挂图标本;能用实习基地的不在教室。

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如“电视机原理;收录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课,通过趣味性实验去增强基础知识教学,实现“先懂理论后去做实验”到“从兴趣性动手实验中去学理论”的转变,解决了两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同时也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的双丰收。

(2)演示实验教学。

传统的“打乒乓球式”的启发式教学,已不利于新时代的要求。

利用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可以把多媒体引入课堂,通过视频、动画等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时,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将实际工作情况展现给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容易接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演示实验效果,或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联想、观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兴趣,这时往往就有学生欲尝试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练习看到效果,抓住时机,适时的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再与学生一起分析、提出小任务,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在小任务中包含旧知和新知,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
中逐步学会新知和技能。

(4)发现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互动、讨论,自主合作,积极思维、主动探索,问老师,问学生,问网络,问图书,使自己增加感悟,增加体验,开展独立的思考。

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以小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同时学到科学方法,培养钻研精神。

3 实施第二课堂的效果
(1)改善专业学习气氛,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趣味化教法”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子技术的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使初学者容易入门。

趣味制作兴趣倍增,很多学生将课外时间投入到电子小制作和小发明上,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学生能够自行学习了。

(2)加强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精神。

发现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强调科学的态度及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任务驱动的教学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4)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
加深对新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在操作练习中,学得快学得好的同学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同学,让学生和学生互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总之,第二课堂的开展紧紧围绕“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养”这一目标,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地点教室走向了“专业化实验室”,走向了“专业实训室”,走向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改变了传统的施教方法,实施了行动教学法。

我们相信,体现多动手、多训练、多感悟的第二课堂将会成为培养能力的职业教育常态课,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254-255.
[2] 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7):42-45.
[3] 夏慧贤.当代中小学实训教学模式研究[m].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5-8.
[4] 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章永生.教育心理与教学法[m].北京出版社,1984.
[6]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