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①、长度单位
Ⅰ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Ⅱ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②、换算关系
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um=0.000001m1nm=
0.000000001m
③、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Ⅰ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Ⅱ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Ⅲ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④、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小时h
⑤、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3600s
⑥、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⑦、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⑧、误差的来源
Ⅰ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Ⅱ仪器本身不准确
Ⅲ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⑨、减小误差的办法
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Ⅱ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Ⅲ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③、参照物
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四、测量平均速度
①、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v=s/t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S---路程----米m、千米kmt-----时间----秒s、小时h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③、公式的变形:s=vtt=s/v
④、单位换算1m/s=3.6km/h1km/h=5/18m/s
⑤、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
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⑧、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⑨、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⑩、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Ⅰ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Ⅱ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
Ⅰ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Ⅱ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解题方法
1.如果列车前一半的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v1*v2)/v1+v2
2.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3,后一半时间的平局速度为V4,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v3v4/2
第二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
体)
1、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
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
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
声音都是噪声
表四:第三章物态变化
表二:第四章光现象
表三: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汇编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
3、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
(mg)。
1t=103kg1kg=103g1g=103mg
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位置的
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的策测量
1、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
2、生产生活中测质量常用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等。
三、天平的使用
1、基本步骤
(1)放: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出(归零),在调节平衡螺母(走向高端),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
(3)测: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砝),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4)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
2、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用镊子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3)保持天平清洁、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盘上,也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第二节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v
3、单位:1g/cm 3=103kg/m 3
4、含义:以水为例
ρ水=1.0×103kg/m 3其物理意义为:体积为1m 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
5、应用:(1)求物体的体积(v=m/ρ)或质量(m=ρv);(2)测出物体密度来鉴别物质。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量筒的使用
1、看:首先认清量筒采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
2、放: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当液面是凹形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当液面是凸形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二、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1、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杯与液体的总重量m1;
2、将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ρ=v m =v m1-m2
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住固体,轻放浸没在水中,读出固体水的总体积v2;
4、计算固体的密度:ρ=v m
=v2-v1m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物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个别物质除外,如水4℃时密度最大。
2、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
二、密度与鉴别物质
1、原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
2、方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被鉴定物质的密度,与标准密度表比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