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11-传染病学一、传染病学基础1、感染的概念——寄生物与人体的相对不适应。
称为‘病原体’。
2、感染的三要素——病原体;人体;环境。
3、了解感染的五种变化形式: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体携带;潜伏性感染。
4、了解病原体的四种特性:侵袭能力;毒力;数量;变异能力。
5、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传染源(病原载体);传播途径(传播媒介);易感人群(免疫缺乏)。
6、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性——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7、传染病的三个临床特性——阶段性;特征性;类型性。
病程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显性期-恢复期-(复发、再燃)-(后遗症)症状特征性——发热;斑疹;毒血征;免疫反应(单核-巨噬细胞)。
临床类型性——针对某一传染病分类:轻;中;重;极重。
8、传染病诊断的特殊性——临床资料 + 流行病学资料 + 实验室检查。
9、根据《大纲》要求,掌握流行病诊断的常用实验室检查内容。
10、传染病治疗的原则——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 控制传染源。
(二者并重)11、对感染者治疗的措施原则——持续治疗 + 护理 + 隔离 + 消毒(并重)对感染者治疗的技术原则——一般治疗 + 对症治疗 + 特效治疗(并重)12、了解传染病治疗中的临床常用方法。
13、传染病的三大预防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4、控制传染源的基本方法——‘四早一积极’,既: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积极治疗。
15、《传染病防治法》——2004.8.28全国人大通过,2004-12-1执行。
16、传染病防治法中划分的三类:甲2种;乙25种;丙10种。
(鼠疫、霍乱属于甲类)17、‘三管一灭’原则——是切断消化系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基本方法。
(管理食品、水源、粪便,消灭苍蝇)18、对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基本控制方法——空气流通;消毒;戴口罩。
19、保护易感人群的最重要方式——预防免疫接种。
20、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方式——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预防接种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12-医学伦理学一、概论1、道德的基础是——经济基础。
2、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恶。
3、影响道德标准的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
4、道德的作用是——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5、了解道德所表现的五大特征。
6、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标准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
7、职业道德的四大特征——专业性;稳定性;多样性;适应性。
8、职业道德的八个基本要素——思想;态度;责任;技能;纪律;良心;荣誉;作风。
9、医学道德是——医务人员的道德标准。
(同1-4)是职业道德的专业体现。
10、医学道德的五种特征——科学性;服务性;继承性;实践性;时代性。
11、医学道德的社会作用——调节医务人员关系;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推动社会文明。
12、以上内容应注意考题中原命题所使用的名词涵盖:‘道德’范围包含‘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含‘医学道德’。
13、伦理学是——道德的原理学。
14、伦理学研究的范畴——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规律。
15、医学伦理是——针对医学道德的原理学。
16、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医务人员之间、医学团体之间、医学团体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
17、医学伦理的研究对象——医学道德现象;医学道德关系。
18、医学道德现象包括——医学活动中的意识现象;规范现象;活动现象。
19、医学道德关系包括——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与社会;医务人员与科学技术发展。
20、了解医学伦理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时期划分;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学说。
二、医学伦理基础概念1、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框架——生命论;人道论;美德论;公益论。
2、了解上述学说的基本含义。
3、熟悉医德品质的四个要点——仁慈、严谨、诚挚、公正。
4、熟悉公益论的基本原则。
三、医学道德体系1、了解医学道德体系——原则(核心)、规范、范畴。
2、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
”3、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核心任务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
”4、医学道德的具体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
5、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出自《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卫生部1988)6、熟悉医学道德规范七条(所谓大七条)。
7、了解医学道德范畴——权利与义务;情感与良心;审慎与保密;荣誉与幸福。
四、医患关系道德1、古代医患关系特点——主动性、直接性、稳定性。
2、现代医患关系特点——平等关系、信赖关系、委托关系。
3、医患技术关系——主动与被动型关系、指导与合作型关系、共同参与型关系。
4、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医患技术关系——指导与合作型关系。
5、了解医患非技术关系的主要内容。
6、了解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7、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医生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
8、医生的权利——诊治权;特殊干涉权;工作、生活、学习的被保护权;社会参与权。
9、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权利体现——自主性;权威性;特殊性。
10、特殊干涉权的使用范畴——保护精神病患者;人体实验性治疗;善意隐瞒病情真相。
11、了解医生应尽义务的四类内容。
12、患者的权利——平等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诉讼与索赔权;隐私保护权;免除部分社会责任权。
13、了解患者义务的内容。
14、医患沟通的意义——医学目的需要、医学诊断需要、临床治疗需要、医学人文需要、减少医患纠纷需要。
15、了解医患沟通的技巧。
16、熟悉医患关系的道德要求:(所谓小五条)17、医患关系道德的实际作用——协调医患关系。
18、医患关系道德的内容实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全民健康。
五、临床工作道德1、临床诊疗道德的基本原则——患者健康利益第一原则;最优化原则;身心统一原则。
2、临床诊查过程的道德要求——安神定志;实事求是。
3、了解体检、辅助检查等工作的相应道德要求。
4、临床药物使用中的道德标准——对症下药、剂量安全。
合理配伍、细致观察。
节约费用、公正分配。
5、选择手术治疗的道德标准——手术的必须性;患者知情同意;充分术前准备。
6、了解手术中、手术后的道德要求。
7、急诊工作特点——随机性;时间性;协作性。
8、了解急诊工作的道德标准。
9、传染病科室的特点——心理问题多;管理难度大;道德标准高。
10、了解医学科研工作的特点、道德的含义与标准。
11、医学人体试验的类型——天然试验;自我试验;志愿试验;强迫试验。
12、医学伦理否认的人体试验类型——强迫试验。
13、了解人体试验的道德原则。
六、医学道德评价、教育、修养1、医学道德评价的主要方式——自我评价;客观评价(他人评价)。
2、医学道德评价的主要标准——疗效标准;社会标准;科学标准。
3、医学道德评价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
4、了解医德教育的意义。
5、了解医德修养的方法。
七、生命伦理1、了解生命伦理的含义。
2、了解生命伦理学与传统医学伦理学的差异。
——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社会公益原则;突出医疗公正;突出社会完整的和谐性。
3、了解生命伦理学的意义、作用。
4、了解生命伦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伦理原则。
——(辅助生殖;基因工程;胚胎干细胞学;安乐死;器官移植;行为控制。
)5、了解主要伦理学文献的(贝尔蒙报告、赫尔辛基宣言、吉汉宣言)适用范畴、发布年代。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13-卫生法规一、卫生法1、了解卫生法的基本特征。
2、了解卫生法的法源。
3、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卫生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公平原则;保护社会健康原则;患者自主原则。
4、了解卫生法的基本作用。
5、了解我国卫生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宪法;基本法律;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卫生行政部门规章;地方卫生法规;地方卫生行政规章。
(此顺序为从属顺序)6、了解卫生法律基本构成中各自的适用范围。
(专业性;地区性)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1、了解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
2、民事责任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行为违法性;具有损害事实;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具有过错。
3、了解我国《民法通则》中的民事责任承担的十种基本方式。
4、了解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特征、构成。
5、行政责任的两种基本形式——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6、了解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特征、构成。
7、刑事责任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犯罪客观。
8、犯罪客观的构成要件——犯罪行为与结果;犯罪时间与地点;犯罪方法与实施。
9、了解刑事责任方法。
10、掌握卫生法中关于承担刑事责任的八类情况。
三、执业医师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6-26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9-5-1实施。
2、了解执业医师的法律概念。
(取得资格;注册;执业。
)3、了解执业医师的职责。
4、中医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
5、关于准考制度:基本要求——医学专业。
中专、大专——工作1年——准考:执业助理医师。
本科——工作1年——准考:执业医师。
大专——已取得助理资格,工作2年——准考:执业医师。
中专——已取得助理资格,工作5年——准考:执业医师。
6、关于执业注册:卫生行政部门受理时间——30日答复(准、否)。
取得医师资格后2年内进行执业注册。
未进行注册——属于非法行医性质。
7、申请个体行医——注册、并在医疗机构服务5年以上。
8、了解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规则。
9、了解执业医师考核、培训制度。
10、执业医师法律责任基本构成——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1、执业医师民事责任处理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2、执业医师行政责任处理形式——警告;暂停执业活动;吊销执业证书。
13、执业医师行政责任处理形式之一,暂停执业活动期限——6个月至1年。
14、了解构成执业医师行政责任的12条规定。
15、关于‘擅自开办医疗机构’与‘非医师行医’的行政处理方式——取缔;没收;罚款(十万元以下);吊销执业证书(擅自开办者)。
16、以上各项条例中,凡是‘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药品管理法1、了解药品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2、假药——成分不符;非药物冒充;其他药物冒充。
3、‘推论性’假药——已禁止使用;未经批准;未经检验;变质;被污染;原料无批准文号;药品说明内容超出规定。
4、劣药——成分含量不符合。
5、‘推论性’劣药——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未标明生产批号或更改;超过有效期;内包装材料未经批准;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辅料。
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6、了解特殊管理药品的分类——毒性、麻醉、精神、放射。
7、了解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
8、了解《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列出的中药、西药品种。
9、了解医疗机构药剂管理的有关内容(内部制剂许可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