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产品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产品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调查报告是国务院规定的13中行政公文中“报告”文种的一个特殊类型,是对具体工作、事或问题,经过认真调查后将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
以书面形式向上级、领导或有关方面报告情况的一种文书体式。
调查报告在财经工作实践中使用频率较高,还经常在报刊等媒体上刊发。
从运用情况看,在标题中,凡以“--考察报告”、“--调研”、“--调研记”、“--调研汇报”为文体名称的均属调研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一)内容真实,观点鲜明要以调研事实为依据,不仅是报告中涉及的事要真实,而且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数据与图片能增强调研报告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二)立场客观指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研者的主观随意性,不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做不切实际的渲染。
(三)针对性强,结构严谨,有条不紊调研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回答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叙述以第三者的身份.运用第三人称总结的作者一般是当事人,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而调研报告中的调研人和作者必须是非当事人,运用第1人称来叙述,这样才能保证叙述的真实、准确和客观。
(五)资料处理量化、数据化调研报告就是为了获得真实、典型、新颖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衡量一篇调研报告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一条重要标准。
所以.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必定是定量化和实证化的。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1.情况调查报告:是针对本地区、本单位财经工作或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系统的、全面的反映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
这种调查报告主要是为了弄清事实,反映情况,为领导者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企业常用的市场调研报告也属于这一类型;2.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对财经工作、生产过程或社会实践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典型工作、先进事迹等的具体做法、突出成绩、主要数据等进行叙述和列举,分析、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借以指导和推动全局性工作;3.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进行调查而写的调查报告。
全面调查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结论或最终意见,可以是肯定性的,也可以是提出质疑或探讨性的:4.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而写成的调查报告。
问题调查报告要澄清事实真相、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性质和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如,《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调研报告》,是河北省高邑县调研组于2021年通过问卷调查(共529份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部门了解等形式,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写出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查摆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上五个方面的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干群矛盾的5条途径,对农村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常用的调查方法确定调查主题后,应结合调查对象、调研目的和范围,选取恰当可行的调查方法,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1)典型调查法。
是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个别或少数的对象,进行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
该种调查法较为细致,适用于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
运用典型调查法时须注意所选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能够集中地有力地体现问题和情况的主要方面。
(2)抽样调查法。
指从研究对象中选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推断出总体情况。
抽样调查法较普查法有方便、快捷的优点,适用于调查范围较广但又资源有限的情形。
但运用抽样调查法时要保证一定的样本数量,注意样本的平均分配,防止以偏概全。
(3)问卷调查法。
指根据调查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问卷调查法能使调查者更好地把握所需要了解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法。
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让对方乐意回答并从容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要便于统计、归纳。
(4)访谈法。
用访问或座谈会的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深入的、面对面的互动式调研方法。
适用于调查对象数量较少,需专门做深入调查的情况。
访谈前要求撰稿人事先需要作好充足准备,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
如调查前要考虑好该提的问题并记在心里;调查过程中要讲清来意和目的,解除对方顾虑,并作好记录;调查结束使对方心情愉快,并留有下次采访余地。
(5)文献法(含网上调查)。
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
(6)其他。
获取调查数据后,必须进行全面整理概括,进行具体化、深度化的分析。
在报告中,可以运用柱状图、饼图、表格等数据统计方式,使数据更加清晰、直观。
四、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法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从内容上看大体上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
由此形成的调研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作者信息、摘要、引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和附录。
(一)标题部分调查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写法:1.公文式标题:“主题+文种”,如,《关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问题的调查报告》。
也可略去“报告”二字,如《我市海砂在港销量下跌调查》;2.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形式:(1)陈述式:“陈述主题+文种”。
例如,《--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2)提问式:用疑问句做标题,正文做回应,全文构成“设问”形态,在标题中不标示文种(调查报告),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
这是典型调查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3)正副标题结合式。
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
这种格式常用于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和新事物的调查报告。
正题揭示主题或表明主要观点,副题标明调查对象及所调查的问题。
其特点是:既以其所揭示的普遍意义而吸引人,也能使人读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产生一个整体印象。
如《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深圳市土产日杂公司的发展情况调查》。
为了增加标题的吸引力与可读性,作者要善用修辞,既可用比喻拟题,如《为传统农业插上现代化“翅膀”》、《让“朝阳产业”魅力四射》、《“5A”助力,“明珠”添彩》等。
有些调查报告还把作者和成文日期标注在标题下一行,时间一般用圆括号括上。
(二)摘要摘要是现代调研报告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
它是解决读者既要尽可能掌握浩瀚的信息海洋,又要面对自身精力十分有限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根据GB6447 86的定义,文中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概要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洁明确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GB7713 87规定:中文摘要一般在200~300字;外文文摘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摘要的编写应该客观、真实,切忌掺杂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和评论。
如果发现文献有原则性错误,可加注“摘者注”。
(三)正文部分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包括前言、主体、结尾三项内容,具体写作方法如下:1.前言的写作:要求画龙点睛,精练概括,直入主题,主要有三种写法。
(1)第一种写法: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
例:“乡镇‘一把手’们在忙什么?他们工作中有哪些忧虑和困惑?对未来工作有什么想法?”最近,针对这些问题,四川省委党校教授师丽面向四川省十个市(州)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一次大型问卷调查。
”;(2)第二种写法: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等基本情况,并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
例:《东莞奇迹是创造的》(《人民日报》2021-1l-17)前言:“雄踞南海之滨,胸怀天下;独居改革潮头,心系中国。
改革开放30年,东莞奇迹震天。
(3)第三种写法:开门见山,概括调查结果,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中心内容。
例:“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得以较快发展的根本。
目前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
尽管它们体制创新形式各异,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地位真正实现。
”2.正文主体写作首先,把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内容用表格或文字的形式加以展示,对数据所表达的含义加以说明;其次,对调查结果,从现状、原因、目的、后果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如果是工作调查,要详述工作情况、经验、体会、做法或问题;如果是事调查,就要历述事的具体状况,事的发生、发展经过、原因结果怎样;如果是问题调查,要把问题的真相、内幕、原委、危害写清楚;最后,找出规律,揭示本质,上升到理论。
主体部分一般都列几个标题去写。
(一)依据逻辑关系安排框架一是纵式结构。
根据事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按调查的顺序安排结构层次。
有些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即采用此种结构。
有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有时也要按调查的经过或事本身演变的顺序反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二是横式结构。
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冠以小标题或序号,从不同的方面围绕全文中心叙述说明。
这种结构多适应于反映情况、介绍经验或研究问题的调查报告;(平等并列)三是综合式结构。
这种调查报告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
互相穿插配合。
组织安排材料。
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使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二)依据内容层次安排框架“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事过程事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是非的调研报告。
总之,主体部分,要求反映真实情况。
内容要充实、具体,由实入虚;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写作格式则应根据调查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灵活掌握,不要千篇一律。
3.正文结尾(结束语)写作结尾也称结语,结构上是尾部,内容上是收束全文。
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提出思考或建议,对主体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
结尾的形式要灵活,要根据写作目的、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表达方式,有话则长,话少则短,无话则止。
切莫画蛇添足,损害全文。
有的调查报告没有专门的结尾段,就以主体部分的末段自然结束,意尽言止。
有结尾段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以提高阅读者的认识;二是提出新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人们更进一步地去探索;三是补充交待在正文里没有涉及到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调查报告结尾的写法很灵活,常见的写法有如下四种:(1)务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