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生产资料所有制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劳动力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A、劳动对象B、劳动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科学抽象法B、唯物辩证法C、定量分析法D、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7、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是()A、批判资本主义B、建设社会主义C、揭示经济规律D、学习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A、重商学派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2、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E、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力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C、人们可以改造经济规律D、人们可认识经济规律E、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7、关于生产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力量C、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条件D、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E、生产力反映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8、关于生产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关系B、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C、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D、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E、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B、经济规律存在的条件是客观的C、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D、人们不能创造但可以改造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创造但可以利用经济规律二、辨析题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2、科学技术不是直接的生产力。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D、相对过剩人口规律2、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3、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4、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抽象劳动5、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商品两因素理论B、劳动二重性理论C、价值规律D、剩余价值理论6、在货币的起源中,没有发生质的飞跃的是()A、从简单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的价值形式B、从扩大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C、从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D、从货币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7、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必须是观念的货币C、必须是金属货币D、只要是观念的货币8、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9、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是()A、纸币贬值B、物价上涨C、纸币发行过多D、纸币发行过少10、价值规律的核心是()A、价值决定规律B、价值实现规律C、价值转移规律D、价值消耗规律11、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是()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一无所有C、社会分工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关于价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B、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C、价值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D、价值决定交换价值E、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A、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C、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D、有价值不一定有使用价值E、有使用价值但不一定有价值4、关于抽象劳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C、抽象劳动是劳动的个性D、抽象劳动是的共性E、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实体5、关于商品的价值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价值量的计算以简单劳动为基础C、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6、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一产品的所有生产者平均花费的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基础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7、关于货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C、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D、货币是商品经济关系的体现E、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三、辩析题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只要纸币发行量增加,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3、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5、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四、问答题1、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既要实行等价交换又要实现价值增殖D、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劳动人身自由B、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C、既要实行等价交换,又要实现价值增殖D、劳动力成为商品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预付总资本的比例B、不变资本的比例C、可变资本的比例D、生产成本的比例5、资本主义工作日的实际长度取决于()A、资本的意志B、劳动的意志C、政府的意志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力量对比6、资本主义工资是()A、劳动力价值B、劳动的价值C、工人劳动的报酬D、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A、劳动过程B、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转移过程D、价值增殖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是()A、运动形式不同B、运动的内容不同C、运动限度不同D、运动的目的不同E、运动的方向不同2、从本质上看,资本是()A、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物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永不停息的运动D、历史的范畴E、资本家工厂里的机器设备。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A、社会分工B、私有制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有人生自由E、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4、劳动力价值()A、是由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是由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C、是由劳动者所消费的所有生活资料价值决定D、其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E、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在生产中,工人的()A、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B、具体劳动转移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C、抽象劳动创造新的价值D、抽象劳动创造剩余价值E、具体劳动转移劳动力价值6、相对剩余价值()A、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由整个资本家阶级共享E、只有少数先进企业才能获得7、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社会价值低于个别价值的差额C、由整个资本家阶级共享D、只有少数先进企业才能获得E、各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机和目的8、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名义工资有不断提高的趋势B、实际工资也有不断提高趋势C、实际工资有下降趋势D、相对工资有不断提高的趋势E、相对工资有不断下降的趋势9、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包括()A、生产资料价值B、再生产的劳动力价值C、剩余价值D、商品的全部价值E、原材料价值三、辨析题1、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2、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
3、超额剩余价值也属于相对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
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2、劳动力商品有哪些特殊性?3、试用劳动二重性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五、计算题设制鞋部门平均一个工人一天劳动8小时生产一双鞋,消耗各种生产资料50元。
工人一天的工资是5元,每小时活劳动创造新价值1元。
请计算:(1)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各多长?(2)剩余价值和和剩余价值率多少?若该部门中有一个企业将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个工人一天劳动8小时生产2双鞋,其他条件与该部门相同,则每生产1双鞋能产生多少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为多少?第四章资本积累一、单项选择题1、再生产按其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D、内含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3、相对过剩人口是指()A、劳动力绝对过剩B、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C、总人口过剩D、名义上过剩实际上并不过剩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5、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失衡B、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D、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6、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再生产B、生产关系再生产C、简单再生产D、劳动力再生产7、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表明,工人的个人消费是()A、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B、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C、是工人自己的事情D、在生产过程中进行8、组建股份公司属于()A、资本集中B、资本积聚C、资本积累D、资本增殖9、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A、内含扩大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扩大再生产D、速度型扩大再生产10、从再生产的角度看,劳动力买卖是()A、等价交换的商品买卖关系B、工人出卖劳动力,资本家支付劳动力价值C、资本家和工人是平等的商品所有者D、资本家用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占有更多的工人劳动二、多项选择1、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是为了()A、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B、竞争中占据优势C、扩大生产规模D、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E、更好地发展生产2、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表明()A、资本家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养活了工人B、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