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一:宣传部在师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抢抓机遇,按照师党委对口支援工作安排部署,力争对口援建省市多渠道、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依托河北省和内地省市的宣传文化资源,加大了援疆工作宣传力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拟定了《农二师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宣传方案》,把此次专项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安排部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梳理总结,提振信心。

要求各单位认真梳理两年来援疆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形成书面材料,并将两年来援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上报宣传部。

2、提高标准,全面落实。

以“五个明显、一个确保”阶段目标,全面落实黄金忠政委在“农二师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提出的“八要”。

3、宣传先行,营造氛围。

此次专项学习宣传活动,实行专项考核奖惩,宣传部对考核内容进行了量化。

各单位要积极组织稿源,向新华网、中新网、兵团网、兵团日报、兵团电视台等国内和区内重点媒体投稿。

7月初,宣传部将对本次专项宣传活动进行检查评比,对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宣传部在对口援疆工作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1、通过主动出击、多次对接,与河北省和内地省市进行交往交流交融。

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宣传力度。

先后邀请保定市新闻采访团、19援疆省市新闻采访团赴二师采访,采写了70余篇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稿件。

开展了“河北媒体二师行”活动,首次利用新闻通气会的形式发布权威信息,长城网开设专栏对二师进行深度宣传报道。

2、农二师新闻网开设了“河北对口支援二师”专题,发布各类新闻信息600多条。

农二师新闻网与河北省20家主要新闻网站实现链接。

国家图书馆向我师赠送的40万册图书和兵团党委宣传部支持二师图书馆建设的图书已到位。

河北省对口支援我师的5000册图书正在落实中。

3、编发《对口支援工作简报》95期,向兵团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信息90条。

广泛发放到兵团和师各部门各单位;河北省援疆办领导和河北省各对口援建地市部门;加强了河北盛兵团及二师援疆工作的信息沟通。

4、充分利用农二师“一报、一台、两网”的宣传平台,加大对口支援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

一是在《绿原报》开辟“对口支援专栏”和专版。

二是在师电视台开办“对口支援专题”,三是在农二师新闻网、农二师政务网开办“对口支援”专题栏目。

四是组织兵团、自治区有关媒体深入二师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专题报道,扩大全师对口支援工作在兵团及自治区的影响。

5、充分利用二师赴河北招商引资契机,宣传部想方设法,主动跟进,协调河北及中央驻河北各媒体全方位高密度宣传农二师。

并组织编写发放宣传画册等资料,制作对外招商宣传专题片,组织宣传专题专栏,在河北各地报台媒体刊发和播放,有效的促进援建双方合作互赢。

6、积极协调了新华社新疆分社、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和兵团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资源录制播放了多期“高端访谈”节目。

扩大了农二师援建工作的影响力。

7、组织对援疆工作先进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在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刊播了二师党委关心援疆干部,援疆干部与二师职工共同过端午节的新闻,扩大了中央援疆工作的影响力,增进了二师与河北省的相互交流。

8、做到了七个一:制作了一个援疆报道:援疆大事记;树立了一个典型:援疆干部心路历程;编辑了一本书:援疆画册;办了一个讲座:新闻集编写与制作;做了一部宣传片:援疆主题宣传片;搞了一台晚会:援疆专题晚会并表彰先进;开展了一次主题宣传:援疆专题展版和援疆宣传标语。

三、今后工作的一些打算1、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吹响了援疆工作的冲锋号,宣传部为加强与内地的交流交往交融,邀请河北派遣挂职干部来宣传部挂职,加强合作,增进友谊。

同时,宣传部计划每年选送1-2名新闻管理人员、5名以上记者、编辑、5名基层通讯员和2名印刷业经营管理及从业人员,去河北省参加新闻管理、报纸采编人员、新闻通讯员和印刷经营管理、印刷业务培训班的培训。

2、积极利用电视媒体互动,宣传部将选送一部反映河北对口支援二师的电视纪录片《开都河畔燕赵情》,在河北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努力扩大河北对口支援二师的各项工作。

3、河北省主流网络长城网即将着手农二师新闻网的改版升级开展工作,加强河北与二师网络新闻事业的互通和对接。

4、积极做好农二师电视台建设和18个团场电视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做好农二师和18个团电视数字化改造及网络建设,积极为农二师和和18个团场电影院建设做好服务。

5、为《绿原报》建设办公场所,添加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复印机等设备,并启动《绿原报》电子报刊建设项目。

为党报党刊出版印刷增添部分设备。

6、充分做好“春雨工程及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把重点放在团、连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方面。

范文二:2012年6月,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计划”,确定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

2012年1月为进一步加大对新疆高校的支援力度,教育部又决定增加天津大学对口支援我校。

2012年4月教育部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指定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口支援我校11个学科。

2012年3月,教育部将江南大学列入“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对口支援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启动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教育部实现东西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尝试。

新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当今世界独有、中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是稳定新疆、建设新疆、繁荣新疆的一支关键力量。

作为兵团高等教育的龙头,石河子大学担负着兵团“人才库、思想库、智力源”的重要任务。

正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对口支援我校纳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整体规划中,并作为北大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落实。

天津大学也将对口支援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本着实事求是的校训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支援高校也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对口支援工作,积极支援我校。

石河子大学更是将对口支援工作当作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对口支援的各项资源。

五年来,石河子大学以对口支援为契机,抓住机遇,统筹规划,乘势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2012年我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在新疆率先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博士点从无到有,已建成4个博士点学位授权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取得立项,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文科硕士点申报成功,留学生教育和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四年位居新疆高校前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美誉度迅速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校正一步步朝着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开放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对口支援工作在我校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北京大学全方位对口支援成果丰硕(一)名校名师支教,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建设明显改善五年来,北大先后有100多位学者、教授来我校讲学、支教。

2012年教育部实施“李嘉诚基金会重点课程教师选派计划”,北大派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的30位教师来我校支教,重点支持我校新办专业,使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在短期内都得到提高与完善。

我校给每位支教老师配备了1-2名助教,使这些青年教师足不出校就可得到名师们的指点。

一批批北大教授来我校支教的同时,将北大百年名校的精神在我校传递。

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

支教期间,他忍着病痛坚持完成了支教任务,最终咳血住进医院。

他在我校支教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为孟二冬同志题词:“为人师表,品德高尚”。

北大精神孕育培养了孟二冬,同时,他对学生高度负责、对科研锲而不舍、对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在我校得到了升华。

名校优秀教师群体所传递的奉献精神与我校一贯秉承的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高度融合,这两种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校的教师,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校教师扎根边疆、献身边疆教育事业的决心明显增强,我校教师流失率从2012年的10%下降到2012年的1%。

(二)实施“文化西援”工程,开展“名校名师讲坛”,校园学术氛围空前浓厚“文化西援”工程是北大对口支援的文化盛宴,是弘扬学术精神的主阵地,是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项目。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柯杨、原北大校长吴树青、著名学者梁柱、陆俭明、阎步克、魏英敏、曹文轩、王晓秋、胡壮麟等在内的31位专家学者先后到我校开展了66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伦理学、经济管理、医学、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听讲师生多达三万余人次。

“文化西援”工程引起了新闻界、学术界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新疆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名校名师讲坛”掀起学术高潮。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带动科研和学科建设,2012年3月我校全面启动“名校名师讲坛”计划。

邀请北大、天大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名家名师来我校开坛讲学。

从2012年4月至10月将陆续有40位国内一流学者来我校讲学,为我校十年并校庆典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学术的浓厚氛围。

(三)加大人才培养,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对口支援工作伊始,我校就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对口支援的中心任务认真落实。

五年来,石河子大学共派出12012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新疆研究生培养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重点为我校培养高层次教师。

目前共招收我校21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占目前我校攻读博士学位教师总数的18%。

(四)重点扶持学科建设,以科研为突破口,四个学科取得重大突破对口支援工作伊始,北大确立重点扶持我校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四个专业。

五年来,四个专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药学方面,在北大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申报新专业1个、硕士点1个,立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兵团级重点实验室1个,合作申请国家“973”前期预研项目1项,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

生物技术方面,两校共建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综合类、设计类实验课程的开出率,申报国家“863”转基因项目获得立项。

计算机科学方面,我校教师与北大教师合作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采取共建EDA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联合实验室、实施远程授课等形式,提高了我校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在自治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课程评估中,我校名列第一。

汉语言文学方面,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主,我校成立了文学艺术学院,改变了我校文轻理重的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