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夜话答疑2021.01.07--闫海廷

经方夜话答疑2021.01.07--闫海廷

上冲,胃反,纳差,腹痛,小便不利。
经方中痰饮水湿证的代表方剂,辨证要点
• 小半夏汤及其类方方证
• 小半夏汤 水实 里虚证 呕逆,纳差,纳后欲呕。 • 生姜半夏汤 水实 里虚 小半夏汤证重者。 •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里虚 水实 呕逆,纳差,头晕,心悸。 • 大半夏汤 水实 里虚 呕逆 腹痛 心下痞 (法半夏用量在25-30
经方中痰饮水湿证的代表方剂,辨证要点。
(注解:所谓方证是指一系列不固定出现的症候群)
• 五苓散及其类方方证 • 五苓散 表虚 水实证 恶寒,有微热,小便不利或利,渴欲饮
水,口舌干燥,得水则吐逆,霍乱热多欲饮水。
• 苓桂术甘汤 表虚 水实 气实 恶寒,心下满,气上冲胸,短气,头晕目眩, 小便不利。
• 苓桂枣甘汤 表虚 水实 气实 汗出,微恶寒,心悸,脐下悸,腹挛急,气 上冲,小便不利。加龙牡有治疗失眠之机。
必有伏饮。 • 支饮者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 •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 • 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金匮要略》
患者体内存在痰饮水湿等病理因素的临床表现。
• 脉:弦,滑,沉、濡。 • 舌:舌体胖有齿痕,舌苔厚,厚腻,黄腻,水滑舌有痰涎欲滴,
•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半水实 胸闷,短气,咳喘,多唾口燥。
(实际上此方就是小青龙汤去掉麻桂等发汗解表成分加茯苓而成,本人临床多与华盖散合 用,用于慢阻肺,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有肺水肿或痰涎粘液阻塞换气通 道时。仲师所谓加杏仁治浮肿者,临床推测,可能是慢阻肺等肺系疾病日久影响肺心循环 造成的心源性水肿,但是临床治疗这种疾病还要综合考虑水实,血实等因素,宜加入真武 汤,桂枝茯苓丸结合具体辨正结果才有一战之力。)
痰饮水湿病症、方药答疑
闫海廷
• 痰饮水湿的辨证要点与患者体内存在痰饮水湿等病理因素的临床 表现。
• 身为振振摇与振振欲僻地的临床分辨 • 简述经方中痰饮水湿证的代表方剂,辨证要点,类证鉴别。 • 太阴病和痰饮水湿病的关系。 •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与真武汤治疗痰饮的区别。
痰饮水湿的辨证要点
•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
临床验案分享(1)
2020.12.18
某女 58岁 密云
主诉:今晨突发怪病,咽喉发紧不利无法进食。
食物下咽则咽喉麻痒刺痛难耐,必与呕吐而后快,惟能少进米汤清 水,丸药胶囊亦不能下。昨日晚间饮食如常,今晨大便1次,成型 且顺畅。平素饮食无异常,习惯温热饮食,但是辛辣生冷都可,食 后亦无不适。小便色黄,胸闷,背部亦有憋闷感捶打后不适缓解, 过后扔觉憋闷不适。心烦口干,微恶风寒,小便色黄。经详细询问 告知:昨晚因为好奇吃杨桃一个,以前从未吃过。
三副 另:煎药时加生姜三片 药后诸症大减,已能如常进食,但仍感觉食管上口附近不适感。 拟前方再进三剂而愈。
临床验案分享(2)
2020.7 杨某 女 39岁 朝阳 主诉:浮肿多年不愈 患者自34岁起突发四肢水肿,时发时消,夏天严重。多方求治, 中西医均不见效。西医检查血尿常规,肾功均无异常。患者自诉: 患病前身体健康,喜爱运动,擅长骑行,登山等项目,但是自患病 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已经很少外出。触诊患者手足,虽在夏日 仍感觉冰冷。皮肤颜色大体正常仔细观察略显青暗,关节处无疼痛 感。月时事以时至,量可色暗,二便调。 舌质黯苔薄白 。脉沉细弱。
第三阶段我认为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推而广之的阶
段。世上没有完美的理论,没有包治百病的神医。仲师授 我以准绳,教我以规矩。胡老,李老师两代人的努力终于 将这套医学系统内在的逻辑关系,辨证方法正本清源的还 原了他本来面目。我们要做的是拿着这套方法,这套理论 把中医学的发展拉回本该属于他的正轨,并且吸收新的知 识不断完善它。
临床验案分享(2)
• 诊断:(中医)表虚 血实 阴水实
(西医)血管神经性水肿,末梢神经炎
方:生黄芪30g 桂枝10g 赤芍10g 当归10g
细辛8g
吴茱萸6g 炮附子10g 茯苓20g
炒白术10g 防己10g
七副
另:煎药时加生姜三片
患者3月后介绍其他朋友就诊时告知,药后水肿未再发作,精神好 转,四肢已不冰冷,恢复工作生活。
• 枳术丸 水实 里实 心下坚满,小便不利(类似腹部软 组织水肿之类的疾病。
• 茯苓饮 水实 气实 里虚 胸闷,气短,嗳气,呃逆, 腹胀,心下痞,纳差,小便不利。
经方中痰饮水湿证的代表方剂,辨证要点
• 越婢汤类方方证
• 越婢汤 表实 水实 里热 无汗或有汗,恶寒,身肿,口不渴。 • 越婢加术汤 表实 水实 里热 越婢汤证而下肢酸重疼痛者。 • 越婢加半夏汤 表实 水实 里热 越婢汤证喘咳严重者。 (越婢汤类方临床上主要用于肾小球肾炎急性期或其他水肿疾病, 但是由于麻黄用量达到15克,会加重病人血压升高,带来临床风险, 所以本人临床基本不用,改用其他方剂治疗外有表证而浮肿的病患。 不是越婢汤不管用不能用,实在是现代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过于 紧张,不敢轻易弄险。)
舌面两侧有竖涎道。 • 色:面色黧黑,脸颊眼眶附近出现黑斑或黑圈,面色黄。 • 证:小便利或不利,渴或不渴,口舌干燥,咳嗽,喘满,短气,
不得卧,胸闷,心悸,心下悸,心下痞,脐下悸,呕吐,干呕, 寒热,头项强痛,关节疼痛,肢颤,腹痛,腹胀,眩冒,身为振 振摇,头痛,心烦,不寐,身重,振振欲擗地,纳差,泄泻,水 肿,身倦乏力,神疲,自汗,黄汗。 • 西医检查:胸水,腹水,各种囊肿,高尿酸血症,肌酐升高等。
便溏腹泻是否是半夏泻心汤的必见证?
• 答案:不是。 任何一个单一的症状都不能确定指向某一方剂。任何一个确定的方 剂都不能够机械的指向任意一个单一的症状。所谓方证是指一系列 不确定的症状的集合。
李老师答疑时,说的基本理念,先辨疾病类型: 表里半水血气,再辨疾病性质:阴阳寒热虚实,可不 可以理解成找到核心病理要素这个战略方向,再分辨 具体病理要素的性质分布以及强弱治疗次序,然后再 “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相应”的战术选择,斟酌 全面辨证施治,合方比例,再斟酌药性加减。去完成 一次诊疗过程。
•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半水实 里实 胸闷,短气,咳喘, 多唾口燥,大便干燥,大便难。
经方中痰饮水湿证的代表方剂,辨证要点
• 大青龙汤 表水实 里热 发热,恶寒,无汗,烦躁 ,身疼痛或身 不疼但重,乍有轻时。
• 十枣汤/半夏甘遂汤 水实 咳喘,腹水。(现在临床上进本淘汰 了,有毒,有反药)
• 己椒苈黄丸 水实 里实 腹满,口舌干燥,大便难,下焦停饮。 (妇科中常见的盆腔积液等疾病)
经方中含有痰饮水湿病理因素的其他方剂
• 麻杏苡甘汤 • 麻黄加术汤 • 麻黄连轺赤豆汤 • 桂枝附子汤
去桂加白术汤 甘草附子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经方中含有痰饮水湿病理因素的其他方剂
• 当归芍药散 •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散加吴茱萸生姜汤 • 半夏厚朴汤 • 小陷胸汤 • 大陷胸汤/丸 • 等等等等。。。。。。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左沉短无力。右弦滑。
查体:咽喉部甲状腺峡部向下1-2厘米处按压则喉咙麻痒刺痛呕吐 发作;腹诊心下有轻微拒按感。
临床验案分享(1)
• 诊断:半热 水实 气实 表虚 • 方:柴胡10g 黄芩10g 黄连6g 法半夏12g
瓜蒌30g 厚朴10g 茯苓15g 炒枳壳10g 苏叶10g 陈皮10g 滑石15g 炒栀子10g
口渴,面色黧黑或有黑斑。 •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水实 里虚 里实热 木防己汤证烦渴
较轻而心悸心下痞坚较பைடு நூலகம்,二便不利者。
经方中痰饮水湿证的代表方剂,辨证要点
• 小青龙汤及其类方方证
• 小青龙汤 表实 半水实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水滑舌,痰涎 欲滴,泡沫样稀水痰,小便不利,少腹满。
• 小青龙加石膏汤 表实 半水实 里热 小青龙汤证而烦躁口干者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和真武汤的临床鉴别应用
•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半水实 胸闷,短气,咳喘,多唾口燥。 • 真武汤 阴水证 心悸,眩晕,浮肿,四肢沉重,乏力,神疲,
小便不利或频数。 我的看法是:这两个方剂根本不用鉴别,一个是临床治疗咳嗽
哮喘的,一个是治疗全身水液代谢障碍并且陷于阴的。如果遇到过 敏性哮喘兼有水肿的情况可以合方。不存在单用混淆的情况。
• 茯苓甘草汤 表虚 水实 气实 汗出,微恶寒,心悸,口不渴,呕逆小便不 利。增茯苓加枣则变与苓桂枣甘汤的合方,单独使用机会不多。
经方中痰饮水湿证的代表方剂,辨证要点
• 五苓散及其类方方证 • 泽泻汤 水实 眩冒,头不清感,小便不利,舌体胖大有齿痕 • 茯苓泽泻汤 表虚 水实 气实 里虚寒 汗出,微恶寒,心悸,气
• 葶苈大枣泻肺汤 半水实 喘满不得卧。(胸腔积液,肺水肿的 疾病)
• 葵子茯苓散 水实 水在下焦,二便不通。(卵巢囊肿 多囊卵巢 类疾病)
经方中痰饮水湿证的代表方剂,辨证要点
• 猪苓汤类方方证
• 猪苓汤 水实 血虚 里热证 小便不利,口渴,血尿,心烦,不 寐,泌尿系感染类症状。
• 猪苓散 水实 呕渴而小便不利。
王师兄这个问题问的是:学习了经方理论之后如何正
确运用。更具体一点说,是怎么用这套理论看病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作为初学者,一定要先追求形似。这个层面我觉得最
好的方法就是拿着李老师的给的问诊模板表格,在诊病的 时候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填写,然后根据经方理论找出 对应方剂。就是假装自己就是李老师在看这个病,设想在 这个情况下他会出什么样的方子。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我认为是追求神似,有了第一阶段的基本功, 应该说对于经方理论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的任务就是 熟练应用。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资质悟性有高低,所 知所学更有很大差别,临床习惯也千差万别,即使你放弃 你以前所学的一切,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学一辈子,你 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张仲景,第二个胡希恕,你要拿着从 李老师这里学习的精髓,带着他的神韵,结合你自己的临 床经验用药习惯成为你自己,化形似为神似。这是第二阶 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