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念学习力》读后感
关键词:思维定式专念标准数学建模
当我还在努力尝试着去模仿我上学时老师是如何给我们上课时,《专念学习力》及时地出现并制止了我;当我还在为学生已经把上学期学过的知识都忘掉而苦恼时,《专念学习力》却说:“记忆让我们待在过去,而遗忘让我们聚焦当下”;当我还在给一个家长讲解什么是延迟满足时,《专念学习力》却告诉我延迟的回报不可靠。
《专念学习力》一书用七章分别打破了七个扼杀创造力的学习神话,犹如七场革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些“神话”使得本该容易、有趣的学习变得困难重重。
这本书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来告诉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变得更加专念。
其中,《专念学习力》在第六章中总结到:“在任何情境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最优的标准。
”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我们需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但有时我们又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或评价孩子。
很简单,一个以前考试连60分都很难拿到然后经过长时间努力考到了80分的孩子,和一个每次都考80分的孩子相比,难道不应该得到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吗?小廖同学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有个缺点,就是题目虽然都会做,却经常在步骤上出问题。
有一次在放学的时候我要检查学生们的习题,经过我的同意合格了才能走。
结果直到全班就剩下5个人,小廖同学也没能过我这一关。
现在我教的两个班,在学习成绩和积极性上有着较大差异,所以我对这两个班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习题难度、习题数量、检查严格程度等也不尽相同。
《专念学习力》在第七章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把数据看成是稳定的事实,而要看成不确定的源泉,由此我们将具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在2007年我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是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
最简单的人口增长模型是指数增长模型,它是由二百多年前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调查了英国一百多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得出了人口增长率不变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模型。
历史上,指数增长模型与十九世纪以前欧洲一些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很好地吻合,而且用它作短期人口预测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但是长期来看,任何地区的人口都不可能无限增长。
于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由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提出了一个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这种模型考虑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起着阻滞作用,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阻滞作用越来越大。
我们小组在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将预测方案进一步精确化、系统化得到了一个新的动态预测模型。
说实话,在创新性上我们的预测实在是一般,果然最后也没得到评委老师的青睐。
后来跟网上的一些同学交流,发现很多获得一等奖的
小组都有一些独特的视角,比如说有一个小组考虑了民族这一重要因素!是啊,我国56个民族一直都呈现着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每个民族的人口变化都是国家要仔细考虑的!这也印证了《专念学习力》中的观点:“思考答案的标准,要认识到每个不恰当的答案在另一种情境中就是恰当的。
在每个人的视角中都有一个透镜,透过这个透镜,我们也许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
数学建模这一课程非常符合《专念学习力》中所说的“正确的事实往往没有标准答案”。
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都接触到了数学建模,我相信通过这种思维的训练一定可以让他们的潜力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