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理论与配网安全运营管理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本质安全”理论与配网安全运营管理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城市配网是电网企业的电能输送终端环节,是电网公司实现销售、提供服务的基础,是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公司经济效益增长的保障。
实现配网的本质安全,对于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经济效益、行业形象非常重要。
本文针对配网现状,引用“本质安全”理论,试对配网安全运营管理提出对策。
一、“本质安全”理论1.“本质安全”的由来“本质安全”概念最初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主要是指电气系统具备防止可能导致可燃物质燃烧所需能量释放的安全性。
由于有了电气设备的防爆构造,电气设备在正常状态下或发生事故时,所产生的火花、电弧以及高热等不至于引燃爆炸性气体。
这种构造不是从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施,而是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使设备或系统在发生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安全。
本质安全性的开发研究已经由电气防爆构造扩展到所有机械装置和其他领域,尤其是人的能力难以适应和控制的设备和装置方面。
扩展之后的本质安全,是指操作者在误操作或判断失误的情况下,即使有不安全行为,设备、系统仍能自动地保证安全;当设备、系统发生故障时,它能自动排除,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本质安全”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安全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成为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
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广泛应用在交通、石油、煤炭等行业。
2.“本质安全型企业”基本特征“本质安全型企业”由人、物、系统、管理体系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基本特征:在正常的生产建设过程中,无人员伤害、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
具体特征如下:(1)人是本质安全的。
作业人员有较好的心理、生理、技术业务素质,即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过硬的安全技能和专业岗位知识、规范的作业行为。
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章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
(2)物是本质安全的。
即不论是在动态还是静态过程中,设备始终能够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绝对灵敏、可靠。
(3)系统是本质安全的。
不论何种作业,何时何地,必须保证有一个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
(4)管理体系是本质安全的。
在风险评估和全员参与的基础之上,策划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易于执行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二、“本质安全型”配网结合电网企业特点,归纳“本质安全型”配网的特征就是人员安全意识强、设备设施无安全隐患,人、设备、环境和谐统一,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环境氛围好,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的本质安全。
建设“本质安全型”配网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型”配网的核心。
要求每一个员工,无论在何种作业环境中,都能按规程操作,自觉的遵循规章制度,实现个体到群体的本身安全。
2.设备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型”配网的基础。
不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
即保证配网设备能够以良好的状态运行,不发生故障;各类电力设施齐全,动作灵敏可靠;电力生产材料优质,符合规定的使用要求。
3.系统的本质安全系统的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型”配网的支撑。
配网系统是由设备、线路、信息系统、调度及用户专属设备构成的系统网络,配网实时监控,故障判断准确,设备运转可靠,系统稳定安全。
4.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型”配网的保证。
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配网生产管理的闭环流程,实现管理的零缺陷,安全检查经常化、时时化、人人化,使安全管理无处不在,无人不管。
三、对建设“本质安全型”配网的建议要实现配网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需要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配网。
笔者结合在配网系统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建议:1.以人为本,培养本质安全的员工人是第一位的,企业的每一项规章、操作、任务都是由人去执行和完成的。
本质安全员工可通俗的解释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
即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保证安全结果的企业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
培养本质安全的员工可以从四个方面下功夫:(1)从“进”的渠道把关口采用“招、选、派、包”四种方式来把好本质安全员工的进入关:“招”即从学校直接招聘优秀主营专业毕业生;“选”即从辅业单位或多经企业内部选配一批熟练技工;“派”即跟社会劳务派遣机构合作,按照《劳动合同法》要求,使用派遣技工;“包”即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具有优秀安全资质的公司。
“进”应做好对进入员工的安全能力的评价工作,凡是评价不合格的,应视其为本质不安全员工,不允许其准入作业。
(2)从“育”的方面下功夫本质安全型配网的建设必须以本质安全员工的培育作为基础。
只有员工都具有较高的安全素质,才有可靠的安全先决条件。
因此,员工教育要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少灌输,多启发;重实际,远形式,员工本质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系统观等三个方面。
在安全意识教育方面,应注重珍爱生命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法律意识、安全事故可控可防意识等内容,旨在解决“要安全”的问题。
在安全技术能力培训上着重要培训对岗位安全技能、基础安全技能、即时安全技能的培训,旨在解决“会安全”的问题。
要通过班组安全学习日、班前班后会、师带徒活动等灵活方式,抓好员工的技能培训,运用正反两方面激励,抓教育效果,努力实现员工行为的本质安全。
(3)从“带”的方面抓关键带好“本质安全型”的工作负责人是抓好本质安全型配网的关键。
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每一项配网作业视同一个项目,工作负责人就是项目经理。
加强对工作负责人资格的管理,参照技术职称的考核要求,建立工作负责人的准入考核机制,实行流动管理。
特别是对外包施工队的工作负责人,要等同对待,严格准入。
抓好了工作负责人这个群体,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就有了保证。
(4)从“建”的方面求长远人的本质安全的真正实现依赖于电网安全文化的深化建设。
以提升全员安全思想境界为着眼点,培育共同的安全理念和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全体员工树立本质安全理念,提倡“一次性做对事情”的准则,树立“管理上的灵活是艺术,制度上的灵活是灾难”的意识,以安全文化推动生产力,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良好安全氛围。
全体员工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生命和健康成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2.改建并举,发展本质安全的电力设备建设“本质安全型”配网离不开高可靠的设备。
对设备的管理从“引进”和“评价”两个方面下功夫:(1)注意引进有科技含量的配网新设备提高装置水平,提升设备的质量和档次,重要用户、重要地段选用国内外品牌产品,市区优先考虑电缆线路,提高设备运行寿命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台区布点要坚持“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降低损耗,合理调配,缩小单台配电变压器供电范围,减少由于配变过负荷引起的故障;加大资金投入对设备进行大修技改,在“强本”上下功夫,完善安全作业环境,在绝缘线路两端加装接地环,解决绝缘线路装设接地线难的问题;加强对配网设备进货渠道的质量管理,避免低端产品重复进入,新型先进装备供应不足,坚决杜绝劣质产品或“三无”产品进入配网,确保配网安全稳定运行。
(2)落实运行设备设施的安全评价工作建立设备检修标准卡和运行设备巡视卡等规章制度,查评出电力设备设施管理中存在的控制、管理和监督问题。
及时采取相关整改措施,确保设备持续安全健康运行。
做好配网运行、消缺工作,及时消除线路隐患,提高设备运行建康水平。
对配网设备设施的台账、运行维护、寿命检测及缺陷管理进行全过程评价,保证其运行、检修、试验等各项工作严格执行电力生产的有关规程、制度。
3.科技创新,建设本质安全的配网系统系统可靠性理论指出:整条生产线的可靠性应等于各个环节可靠率的连乘,即使每个岗位的可靠率都达到了99%,100个99%连乘的结果是36.67%。
说明安全问题无小事,很小的事情经过系统会放大到惊人的地步。
因此系统的安全尤为重要。
(1)加大对配网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加快制定配网建设与改造的科学规划。
准确预测城市负荷增长,优化配网结构,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三个方面统筹考虑,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网架结构薄弱、设备水平落后等关键问题。
(2)加快对配网新技术应用开发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整个系统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保护闭环。
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加快配变监测和管理系统应用,实现对配变的科学管理与有效配置。
完善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建立一套准确完整的10KV配网设备资料,并与地理信息系统实时对应。
严格控制非计划停电,加大带电作业在消缺工作、新报装用户接火工作中的比例,加大带电作业项目的研发和培训工作,推广带电作业应用范围。
(3)加强对配网设施的保护力度从法治和综合体系方面努力解决电网设施建设难、保护难的情况。
争取园林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解决突出的树线矛盾力度,给线路保护区内创造无树、少树的安全走廊,降低配网故障率。
加强施工现场的反外力破坏宣传力度,减少重点施工现场的外力破坏次数。
4.狠抓落实,构建本质安全的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上有一个事故法则,又称1:29:300法则。
该法则提出在300次无伤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要消除1次死亡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
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所以,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如果基础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小事故不断,就很难避免大事故的发生。
(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实施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体系,积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分层次加强对管理层、执行层、作业层的履职监督,分专业提高本质安全标准化作业书的制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