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

第十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本章重要概念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是由于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货物,从而使包括物资与劳务在内的总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的总供给,因而引起物价上涨。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变化的一种理论学说。

具体是指由于商品成本上升,即材料、工资保持一定利润水平,从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

结构型通货膨胀:即物价的上涨是由于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虽然经济的总需求并不过多。

其发展过程是最初由于某些经济部门的压力使物价和工资水平上升,随后又使那些需求跟不上的部门的物价和工资额也趋于上升的水平,于是便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爬行式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即货币贬值可达到天文数字,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国民党政府垮台前的退出大陆的情况。

经济增长效应:指的是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这种通货膨胀有益论观点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放弃和反对,而将通货膨胀视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强制储蓄效应:所谓强制储蓄是指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时向中央银行借债透支,直接或间接增大货币发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强制性地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以满足政府的支出,因此又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菲利普斯曲线:以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ΔP /P ),横轴表示失业率(U ),如右图。

图中的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越低时,通货膨胀率越高;反之,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单一规则政策: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对付滞胀的根本措施在于,政府必须首先停止扩张性的总体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当的增长率上,即采取所谓的单一规则政策,以避免货币供给的波动对经济和预期的干扰。

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U ΔP /P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扩大政府采购和投资指出,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以刺激经济,包括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加强技术改造投资,提高居民现期收入等财政手段。

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可采取多种方式适当增加货币供应,促进信用的进一步扩张,如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适当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措施。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通货膨胀?为什么不能将它与货币发行过多、物价上涨、财政赤字划等号?(1)通货膨胀是指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以及总的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2)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过多划等号。

不可否认,货币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不仅是商品价格总额,还有货币流通速度。

即在商品总量和货币量相适应的情况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会使流通中货币过多。

所以,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过多简单等同。

(3)不能将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划等号。

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但决不能引伸为,凡是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因为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价格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能都归咎于通货膨胀。

(4)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划等号。

财政赤字如果通过多发行货币来弥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是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并非都是靠货币发行,还可以采取压缩银行信贷、举借外债、挖掘库存、发行国家债券等。

2.试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分为以下类型:(1)按发生原因划分:①需求拉动型。

即指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

②成本推进型。

即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变化的一种理论假说。

具体是指由于商品成本上升,即材料、工资保持一定利润水平,从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

③结构型。

即物价的上涨是由于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虽然经济的总需求并不过多,其发展过程是最初由于某些经济部门的压力使物价和工资水平上升,随后又使那些需求跟不上的部门的物价和工资额也趋于上升的水平,于是便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④混合型。

即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既不能说是单纯的需求拉动,也不能归咎于单纯的成本推进,又不能笼统地概括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原因,而是由于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货币经济现象。

⑤财政赤字型。

其本质是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但它的侧重点是强调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从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⑥信用扩张型。

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物价上涨的一种信用经济现象。

⑦国际传播型。

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价上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2)按表现状态划分①开放型。

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②抑制型。

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①爬行式膨胀。

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②跑马式膨胀。

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③恶性通货膨胀。

又称极度通货膨胀,即货币贬值可达到天文数字,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国民党政府垮台前退出大陆的情况。

3.如何度量通货膨胀?在目前情况下,一般将物价上涨指数看作是通货膨胀率。

测量物价指数的主要指标有:(1)消费物价指数。

即零售价格指数,它能反映直接影响一般民众生活状况的物价趋势,许多国家通常用它来代表通货膨胀率。

(2)批发物价指数。

它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

(3)国民生产总额平减指数。

它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对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的比率。

4.试述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1)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即使对经济发展有某些刺激作用,也是短时期的,并以积累更大矛盾为代价。

①对生产的影响。

表面上看,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生产的暂时扩大,带来虚假的繁荣,但从根本上说,通货膨胀对生产起破坏性作用。

②对流通的影响。

第一,通货膨胀会使正常的商品流通渠道遭到破坏;第二,通货膨胀会使需求发生变态。

③对信用制度的影响。

第一,它会使商业信用缩减;第二,它会使银行不能发挥正常职能;同时,由于投机盈利比放款利息要大得多,会使银行把大量资金用于投机,此时,银行不仅不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反而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④对货币制度的影响。

第一,严重的通货膨胀会使纸币难以履行定价工具的职责;第二,当通货膨胀极度恶化时,纸币甚至不能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职能。

⑤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可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发行纸币,带来追加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破坏性后果,引起生产萎缩,导致财政实际收入减少,而且由于货币贬值,会引起财政支出的增加。

(2)对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①经济增长效应有益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有害论认为,虽然通货膨胀初始阶段对经济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降低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阻碍经济的正常成长。

少数经济学家采取通货膨胀中性论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实际产出和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又无负效应。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有害论,即认为通货膨胀是阻碍经济增长的原因。

通货膨胀中性论的观点难以自圆其说。

②强制储蓄效应所谓强制储蓄是指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时向中央银行借债透支,直接或间接增大货币发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强制性地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以满足政府的支出,因此又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③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的实际收入和实际占有财富的价值会发生不同变化,有些人的收入与财富会提高和增加,有些人则会下降和减少。

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工薪阶层和依赖退休金生活的退休人员等有固定收入者的收入调整滞后于通货膨胀,因而会使其实际收入减少;而一些负债经营的企业和非固定收入者能够及时调整其收入,因而可从通货膨胀中获利;通货膨胀的最大受惠者是政府④资源配置扭曲效应通货膨胀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应通常是负面的,其主要原因是:a)在通货膨胀中,各种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和扭曲,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

b)通货膨胀会助长投机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c)在通货膨胀期间,为避免金融资产价值的损失,人们会尽量降低持有货币和各种金融资产的比例,并购入各种实物资产。

由于实物资产在交易、维护、处置和管理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因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d)通货膨胀会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使购买者盲目抢购,不计质量,使经济结构失衡更为严重。

e)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利率下降,打击公众的储蓄意愿,f)在通货膨胀期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滞后,使金融机构的正常融资渠道受阻,而民间高利贷则得以盛行,因而会改变正常的利率结构,阻碍长期金融工具的发行,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

⑤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通货膨胀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还会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甚至会引发社会经济危机。

这方面的效应主要表现为a)加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通货膨胀持续发生的情况下,个人和企业的通货膨胀预期将变得难以捉摸,市场行情动荡不定。

b)导致商品流通秩序的混乱。

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流通领域容易获取暴利,大量资金被吸引到流通中从事投机交易,使商品流通秩序极为混乱,产销脱节、商品倒流、囤积居奇、商品抢购等不正常的交易活动加剧了经济的不平衡。

c)败坏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

在通货膨胀期间,劳动者的工资所得赶不上投机活动的利润所得,会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助长投机钻营、不劳而获的恶习,而通货膨胀导致不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再分配,更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对立。

d)助长贪污腐败,损害政府信誉。

通货膨胀时期,国家公务人员工资奖金增长通常滞后,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因而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公务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