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学的教师培训教学模式应在明确教师培训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学习的特点进行,其具体模式可分为理论、研究、实践三大板块和系统讲授、微格训练等十种模式。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构建
一、明确教师培训的目标
1.转变学员的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它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其质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抓住一个关键,即转变教育观念,重点是要转变中小学教师教育的观念。

应通过教师培训,帮助学员进一步认识应试教育给学生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充分认识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并进一步开阔眼界,使之获得本国及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

具体涉及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科研的观念、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创造教育的观念、个性教育的观念等。

2.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在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更新特别快。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约50年翻一番,20世纪是每10年翻一番,而近10年则是约3年翻一番。

知识总量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和更新,所以每个人都应不断学习,加速知识的更新,教师尤其如此。

通过培训中知识的传授,教师应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

同时,还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学员的能力素质,具体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等。

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小学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和批判性的学习能力。

所谓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是教师以自己的实际工作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调控,是教师提高自我觉知水平、促进教学能力提高并使自己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途径[1]。

在教师培训中,要通过导师自我反思的样板指引,创设自我批判和反思的情境,指导学员进行自我诘难,培养学员批判反思的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意识。

二、教师的学习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David Kolb)的经验培训圈理论认为,一个成人要取得培训的成功,就必须经历具体经验、观察思考、形成概念并进行归纳和在新的环境中检验形成的概念这样四个阶段[2]。

我们认为,这个四阶段说同样适合于
教师的培训。

1.具体经验。

教师的培训应当起始并落脚于教师的知识经验。

本阶段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参加培训的教师大多已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所以在培训过程当中,要充分尊重他们已有的经验,并加强学员间的经验交流,激发共鸣;其次,学员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新条件下急需一些实施新课程的专业技能及应用知识,这些都是培训的内容与目标;再次,培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观察思考。

在培训过程中,导师要促使学员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和思考其他学员的经验及导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和经验,同时导师要给学员们观察和思考的机会。

3.形成概念并进行归纳。

在培训过程中,学员通过观察和思考,对教育教学中的技能及应用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建构,逐渐形成新的概念和新的较完整的认识。

4.在新的环境中检验形成的概念。

学员要通过实证研究、微格训练、诊断矫正和行动研究等具体实践活动来检验新的概念和理论,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决策,解决具体的问题。

从终身教育思想来看,教师培训应当是在滚动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一个循环(每一次培训)都能使教师素质提高一步。

成人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带着经验和问题的学习,所以我们的培训应当注重实际,贴近教育教学的需要。

另外他们是独立的、自我指导的学习者,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导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让学员平等参与(包括编制培训计划及课程设置等)。

因此,建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今教师培训新形式的迫切需要。

三、构建科学的教师培训教学模式
科学的教师培训教学模式应分为三大板块(理论、研究、实践)和十种模式(系统讲授、微格训练、自学辅导、观摩交流等),并且十种模式之间也有交叉和相互重叠的特点,其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1.系统讲授。

系统讲授是以班级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由培训者系统讲授学科基础知识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教师按学员共性要求通过集体教学和系统讲授使学员能获得系统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讲授的启发性,注意提高学员的参与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讲授模式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模式,运用中要提高讲授艺术,增强讲授的感染力。

2.微格训练。

这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分项”到“综合”逐人逐步训练教师职业技能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它能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并在仿真模拟的情境中逐人逐步、由“分项”到“综合”予以指导、训练,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教学设计应具有指导性,情境模拟应尽量逼真,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员真切体验教学的真实情境。

还可以通过对录像的评析,使学员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促使其进行反思和提高。

3.自学辅导。

这是在导师指导下学员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分散的学习方式,成本较低,工学矛盾也相对较小;学员是出于自己的实际需要而选择学习内容的,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效率。

它强调以学员自学为主,可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此模式还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员要自订计划,自主学习,同时注意教师的指导和辅导;在自学辅导中指导老师要强调学员的自律意识,并加强对学员的有效督促。

4.观摩交流。

这是在观摩优秀教师教学活动基础上的“说课”、“议课”、现场诊断和现场反思。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通过现场观摩和同行交流,能激起学员的共鸣,使他们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

此模式是以名师示范为“轴心”,以实践新理念为重点展开活动的。

通过此模式,可以拓展围绕具体教学任务正确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知识。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选好典型,同时尽量扩大校际交流,最后要让学员们多议论得失,畅谈启示。

5.专题讲座。

这是请专家围绕一个中心做专题学术报告,并激发学员积极参与讨论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大讲坛为组织形式,以专家讲授为核心,以知识拓展为重点,以转变观念为重要标志。

在具体操作中,讲座选题一定要把握好热点、难点和新点;专题讲座要精心组织,要邀请本领域的名家和大家;讲座要深入浅出,广泛联系实际,同时要激发学员的讨论意识,追求讲座的实效。

6.诊断矫正。

这是教育实践专家对学员的教学行为进行现场诊断,并帮助他们改进教育技能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结对”为组织形式,随工作进展推进帮扶,在教学情境中“帮扶”,以诊断、矫正为核心。

学员都有“站稳讲台”的强烈愿望,所以就要求学校精心组织,全面帮扶,通过专家诊断,引导学员反思。

同时学员自身也要虚心学习,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7.理论研讨。

这是在查阅资料、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员与专家共同探讨基本理论问题与热点问题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小组”为讨论单位,以学员为主要“角色”,以讨论问题为核心,以理念创新为标志。

在具体操作中,所选论题应能激发学员的兴趣,专家和学员在研讨之前要充分准备,要围绕中心充分讨论并随时捕捉研讨中的“闪光点”。

8.案例分析。

这是向学员提供典型教学实例和精彩片断,引导学员分析其中的得失,从而创造性地提出改进意见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小组”为组织单位,以学员为主要“角色”,以案例分析为核心,以技法创新为标志。


具体操作中,所选案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注意用现代媒体介绍案例;案例分析之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并让学员积极参与。

9.实证研究。

这是引导学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组织学员开展调查、实验以验证假设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培训者带领学员从专门视角研究问题;研究者深入调查,深入实验场所,取得实证性研究成果。

在具体操作中,选题要有价值并可突破,提出的假设应有坚实的理论依据,要精心设计调查与实验,结论分析应实事求是。

10.行动研究。

这是在导师指导下,学员对本职工作进行研究、实践,事后反思并改进工作的模式。

本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为改进教学开展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研究,在工作过程中研究。

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事前精心设计,事后反思省悟,尽量开展集体研究。

参考文献:
[1]苏堪宇.论学习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4(2).
[2]毛亚庆.当前教师培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