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课程代码:123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A.心理的实质B.量变与质变C.遗传与环境D.心理与生理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D.社会条件4.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A.连续性变化B.结构性变化C.跳跃式变化D.闻歇式变化5.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A.尊重儿童天性B.以儿童为中心C.引导孩子发展D.及时教育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巴普洛夫7.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A.强化和动机过程B.运动复现过程C.保持过程D.注意过程8.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A.本我B.自我C.本能D.超我9.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A.前生殖器期B.口唇期和肛门期C.潜伏期D.青春期10.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A.性节制B.道德焦虑C.压抑D.移情11.霍妮认为儿童焦店的防御策略有自点作用、分隔作用和()A.反向作用B.投射作用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1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A.心理的发展B.性欲的发展C.社会性发展D.情感的发展13.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A.认知结构B.局化C.适应D.同化14.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A.吮吸反射B.循环反应C.智慧动作D.反射性动作15.维果茨基认为。
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16.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A.主观意识B.客观的社会环境C.语言符号D.社会的交互作用17.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A.个人经验B.词语C.抽象思维D.动作发展18.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A.印刻B.控制-服从C.依赖D.交往19.根据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努力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发挥知觉()A.准确性B.恒常性C.特异性D.主动性20.儿童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在()A.1岁前B.2岁前C.3岁前D.5岁前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題,每小题3分,共12分)21.发展22.行为模式23.心理工具24.可知度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25.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儿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
26.弗洛伊德认为进入儿童的人格而形成心理生活的代表是本我的核心。
27.对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最近发展区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28.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达到较高水平,而在其后则不能达到这一水平。
四、简答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4分,共20分)29.简述“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
30.简述精神分析学说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31.简述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的基本特点。
32.简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33.简述影响儿童依恋发展的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4.运用行为强化原理,举例说明如何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35.结合实际分析“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这一观点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午后,我正忙着准备一一份材料。
不知什么时候文文出现在了我的面前,穿戴很整齐,一副要外出的样子,“爸爸,陪我出去踢球吧!”我头也没拍,维续望着屏幕,“爸爸正忙着呢!等一会儿。
”过了一一会儿,文文又进来了,带着怒气,“爸,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我看着电脑,说“还得再等一一会儿。
”然后我再房门口挂了一-个。
“工作中”的牌子(这是我与他的约定,挂上这个牌子表示我很忙,不能打扰。
)第三三次,当文文走到门口,看到这块牌子时,果然一声不响地出去了。
当我把材料弄完,长舒了一一口气,很想出去走走。
这才想起文文几次催促我外出,原来我昨天答应过带他去踢球的。
于是急忙招呼文文外出。
“请等一会儿,我得把这本故事书看完才能出去。
”文文语气不耐烦地说。
他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手里正捧着一本书在看。
啊!让爸爸等?这么快就跟我学会了?但我是忙于工作,他却显然是在摆架子。
没办法,我只好在客厅等。
过了好半天还是没动静,我实在想出去了,就忍不住冲进他的房间,但猛然看见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查歪扭扭写着“看书中”,一下子堵住了我的嘴。
而他还在那里慢条斯理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书。
重新回到客厅的沙发上,我开始反省自己:是我不尊重他在先,而现在他是为了争回自己的权利,学我的样子在制裁我。
于是,我走进他的房间。
对他讲了三点:第一。
爸爸答应你2点出门,结果让你等到4点,答应的事没做到。
是爸爸的不对,以后改正,望你监督:第二,以后爸爸和你,谁也不要让谁等,说好的时间,准时出发:第三,今天你要是让爸爸一一直等下去,那么时间太晚了,球就踢不成了!文文一听球踢不成了,立刻跳了起来:“我看完了!”拉着我往门外飞奔而去。
针对以上材料,结合观察学习理论分析文文爸爸的行为与文文行为的关系,并谈谈如何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7.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成人将2岁左右孩子的“自我”现象看成是自私自利、小气、客啬等,并担心孩子的性格有问题。
有位父亲告诉别人,他的孩子只有2岁,有-天看到客人送来了一一篮苹果,孩子马上将苹果拿到了自己房间,根本没有想到分给周围的亲人和客人,因此他特别担心孩予从小就自私自利,长大后怎么办?还有一位妈妈来到咨询室向老师请教,她的孩子2岁班,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上小学的表姐,她不仅抢过表姐手中的布娃娃,并连自己的椅子也不让表姐坐,妈妈要求她把布娃娃还给表姐,她就开始大哭大闹。
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婴儿的思维特点和家长的教育方式。
全国2014年10月儿童发展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厦共20小愿,每小题1分,共20分)1-5.C1-25D1-30/32C2-35B2-37A2-406-10.B3-48D3-61C4-83B4-86A4-8911-15.D4-95B4-87C5-118A5-124C6-1916-20.B6-147B6-155A7-176D7-193C7-195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題,每小题3分,共12分)21.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1-2622.行为模式:指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
2-3923.心理工具:包括各种符号、记号、语词、语言。
6-14924.可知度:意思是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7171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5.“√”2-40答:格赛尔及他的同仁们看来,个别差异主要是量上的差异,并不是质上的差异,因为决定质的关键因素是成熟,而成熟,对于所有儿童来说,是一个受基因控制的普遍的自然法则。
26.“×”4-83答:弗洛伊德认为进入儿童的人格而形成心理生活的代表是白我的核心。
27.“×”6-157答:最近发展区是一一个动态的概念。
28.“×”7-178答: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学到较高的水平,而在其后则不容易达到这一一水平,但经过足时足量的刺激也能达到或接近这水平。
四、简答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4分,共20分)29.简述“不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
2-45答:(1)它有适应作用。
(2)它有准备作用。
(3)它有可塑作用。
30.简述精神分析学说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4-106答:(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拓了心理学新的研究范围。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推动了对儿童早期经验的研究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建立。
弗洛伊德对于人类个体的发展提出了两个大胆的假设,其--是生命的最初几年是形成人格的最重要的几年:其=是个体的发展包含在性欲心理的阶段之中。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他运用自由联想、精神分析的暗示法和移情法震惊了心理治疗行业的同仁,最终赢得普遍的认可。
31.简述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的基本特点。
4-98/106答:(1)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电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罪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6-12岁)主要是获得勤奇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18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或称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6)成人早期(18-2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7)成人中期(25-5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滯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人后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这是人生的最后阶段。
该阶段主要为获得完美感和避免失望、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32.简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6-162/166答:(1)教育就是要促进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2)好的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3)重视內化,就是重视发展。
33.简述影响儿童依恋发展的因素。
7-184/186答:(1)婴儿的气质特点和智力水平;(2)母亲的照看方式;(3)照看环境。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4.运用行为强化原理,举例说明如何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3-70/72答:如果行为的结果受到强化。
行为的出現概率就会增加。
基于该原理的表扬或奖励,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也有学者认为,奖励是教给儿童在特定的环境中什么是适宣行为的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
在幼儿园里,最常见的基于强化原理的方法,叫“代币法”。
即通过强化幼儿的某些行为,从而提高这些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激励手段。
其体地说,就是把对幼儿的奖励虚拟的货币量化,当幼儿表现出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时,就能获得一定数量的代币,幼儿可以用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