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起重工技师技能鉴定习题集一、理论部分(一)是非题(对的划“错的划“X”,答案写在各题括号内)1 •复杂形状物体的重心是通过计算每一组成部分体积的重心求得。
(X)2.看基础平面图时要了解设备基础标高、尺寸、地脚螺栓位置、数量以及尺寸距离。
(V)3 •建筑施工图与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图尺寸线标注是相同的。
(X)4. 在一张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开始节点和一个结束节点。
(V)5. 剖面图就是假想用一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部分切断,仅画出被剖面表面的图形,并画上剖面符号。
(V)6. 视图的“三等规律”是主、左视图高平齐,主、俯视图长相等,俯、左视图宽相等。
(V)7. 起重吊装立面图应反映起重吊装过程中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意义的瞬间立面状态。
(V)&乙炔是易爆炸气体,在温度300C以上或压力在0.5MPa以上遇火就会爆炸。
(V)9. 在机械驱动的起重机具中使用麻绳必须经过计算和拉力试验。
(X)10. 凡离地面2.5m以上的一切登高作业,均应执行登高作业的有关规定。
(X)11. 触电伤害的危险程度与人体的电阻变化,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频率、持续时间和路径,电压的高低,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均有关。
(V)12 .电气中保护接地与接零是一回事。
(X)13. 手拉葫芦当吊钩磨损量超过20%,必须更换新钩。
(X)14. 用千斤顶顶升较大和较重的卧式物件时,可先抬起一端,斜度不得超过50。
(X)15. 卷扬机制动时钢丝绳下滑量不超过50mm。
(V)16. 卷扬机卷筒直径与所用钢丝绳直径有关。
(V)17. 每个绳夹夹紧钢丝绳的程度,以压扁钢丝绳直径1/3 左右为宜。
(V)18. 手拉葫芦在倾斜或水平方向使用时,拉链方向应与链轮方向一致,以防卡链或掉链(V)19. 卷扬机的卷筒轴在工作时主要产生扭转变形。
(V)20. 同轴滑车轮轴的斜率与滑车组的综合效率成反比,与作用于轮轴中点的偏心距相对值成正比。
(V)21 •液压千斤顶的起重能力只与液压有关。
(X)22. H系列滑轮符合国标系列,以H为代号,H20 X 2G表示额定起重量为20t的单轮吊钩型滑轮。
(X)23 •桥式起重机的两项基本参数是起重量与跨度。
(X)24. 千斤顶使用气温在-5C以上时用锭子油或变压器油,在-5 C以下时用10号机油。
(X)25. 滑车组中滑车采用滚动轴承时,其滑轮的阻力系数为 1.02;采用青铜轴套时,阻力系数为1.04。
(V)26. 卷扬机在每天停止作业后应将电源切断,控制器恢复到0位,手刹车应放于刹车位置。
(V)27. 为防发生“跳绳”现象,要求卷扬机卷筒与第一个导向轮间距要大于卷筒宽度的20 倍,且导向轮应位于卷筒的中垂线上。
(V)28. 搬运设备时土壤的实际承压力与搬运的设备成正比,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成反比。
(V)29. 跑绳应从卷扬机卷筒下方绕入卷筒,钢丝绳溜放时,卷筒上绳索不得少于三圈。
(V)30. 确定锚坑的承载力主要考虑桩本身强度、桩的抗拔力和抗拉力这三个因素(V)31. 卷扬机卷筒至最近的导向滑车的距离应大于卷扬机卷筒长度的20 倍,以便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排列整齐。
(V)32. 钢丝绳使用时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如缆风绳、千斤绳、卷扬机起重缆等,选择不同的安全系数。
(V)33. PDCA 循环法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V)34. 起重吊装受力计算中,采用受力不均衡系数,将不均衡受力化成均衡受力计算,采用动力系数将动载荷化成静载荷计算。
(V)35. 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涉及的学科很多,如起重、机械、电气、锅炉压力容器、尘毒、噪声、检测、分析与预测等。
(V)36. 安全管理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人,据统计70%〜75%的事故是由于人的操作行为存在缺陷造成的。
(V)37. 地锚的出绳角与缆风绳的角度不一致将使缆风绳出现非弹性伸长。
(V)38. 走线滑车在设置时,其承重缆索的挠度应控制在跨距的1/20〜1/15为宜。
(V)39.为了吊车支腿在吊装方向的地面不发生下沉,般采取加大支腿下垫木的面积来解决。
(V)40.钢管与钢轨 (型钢)间的滚动摩擦系数是0.07。
钢滚杠与道木间的摩擦系数是0.1。
(V)41.施工中必须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安全生产条例以及部委、市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是保证生产安全的根本保证。
(V)42.设备吊装前确定设备重心位置,就可以确定吊装时的绑扎位置,确定钢丝绳长度、受力,以使吊装过程中,设备不会倾斜、翻转、倾倒。
(V)43.设备组装程序是:①零件清点、检查;②组合件组装;③部件组装;④总装配。
(V)44.吊车吊装设备时,应考虑吊装高度、设备中心位置、吊车工作半径、起重能力以及吊装环境,如空中障碍及地面情况等。
(V)45. 拱顶油罐(无力矩油罐)通常采用倒装法,而浮顶罐一般采用正装法。
(V)46. 运输大型构件设备,选择运输车辆,只要满足构件设备重量就行了。
(X)47. 吊装大型成型机、压力机时,一般都是分组件吊装,应进行编制吊装方案,选择吊装机械和吊装方法,在吊装时还应进行技术交底和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才能进行作业。
(V)48. 吊装大型构件设备时一般只要吊车能力允许,绑扎后就可以立即起吊作业就位。
(X)49. 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一般不少于10。
(V)50. 运输一台设备,设备位于型钢制作的钢排之上,滚杠选用$ 89 X 7的钢管,滚杠下辅道木,设备水平运输时的牵引力,f>( U1+U2)Q/D , U1、U2为滚杠与排子、滚杠与道木的滚动摩擦系数,Q 为设备排子重量, D 为滚杠直径。
(V)51. 汽车起重机在吊装时,在吊车纵轴线向后的方向起重能力比侧向起重能力要大些。
(V)52. 汽车吊车头方向的90°,即在车头方向纵轴线两侧45°范围内一般禁止起重作业。
(V)53. 起重机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当吊臂长度一定时,吊臂的角度越大,则起重量越小。
(X)54. 在起吊与运输设备过程中,卷扬机安装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设备安全、吊装与运输的可靠。
(V)55.滚杠运输设备,滚杠的规格是按设备的尺寸大小来决定的。
(X )56 •起重作业要严格做到“十不吊”,即:①指挥信号不明或违章指挥不吊;②超载不 吊;③工件捆绑不牢不吊;④吊物上面有人不吊;⑤安全装置不灵不吊;⑥工件埋在地下不吊;⑦光线阴暗视线不清不吊; ⑧棱角物体无防护措施不吊; ⑨斜拉工件不吊;⑩六级以上强风不吊。
(V ) 57.起重机的起重量指起重机容许起吊的最大重量。
(X )58.两机抬吊其抬吊率与抬吊力成正比,与重物计算总重力成反比。
(V )59.起重机起重量特性曲线是由起重臂的强度及起重机稳定性决定的。
(V )60. 当采用两台吊车抬吊时,每台吊车只能按在该工况的 61. 起重机随着幅度增大,起重量将降低。
(V )62.双机抬吊混凝土柱子可将两吊点设在一点或分开两点。
(V )63. 起重机抬吊重物时, 提升速度快的一侧抬吊力增加,V)64.用汽车吊车吊装设备时,吊车支腿应支在坚硬的地面上, 并且支腿下要铺垫木,支腿下不应有井室、管沟等。
(V )65. 两个不同起重量的吊车,吊一台大型设备,如设备重 吊车就可以安全作业了。
(X )66. 两台吊车抬吊设备时, 应考虑每台吊车在吊装过程中的荷载变化及吊装就位时吊装 荷载情况,最好以平衡梁进行荷载分配,吊装过程中确保安全。
(V )67. 起重机的钢丝绳不得使用编接的钢丝绳。
(V )68. 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是指在一定杆长和工作半径的允许吊装重量(包括吊钩的重 量)。
(V )69.设备翻转75%承载能力使用。
(V )提升速度慢的一侧抬吊力减小。
40t ,用一台 30t , —台 20t时,须边提边调整起重机的位置,使吊钩处于垂直状态。
(V)70. 设备水平运输时滚杠通常不直接敷设在地面上,而是敷设在道木上(或垫板上),这是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不至因地面不平而使滚杠受力不均,以及调整滚杠时操作安全。
(V)71. 起重作业中,使用平衡梁可以减少吊装高度。
(V)72. 装卸货物用的跳板的坡度不应大于1:30。
(V)73. 吊装工艺的正确选择即吊装方法的确定。
(V)74. 钢丝绳绳夹使用时最后一个距绳端应有15〜20cm距离。
(V)75. 压杆的细长比入W 50〜60时,压杆材料破坏为丧失稳定性。
(X)76. 自行式起重机起重量特性曲线由起重量、起升高度、起升幅度确定。
(V)77. 桅杆吊装时允许提升钢丝绳与铅垂面有较大的角度,而起重机则不允许。
(V )78. 卸甲(卡环)使用时,应当使绳索套在横销上和卸甲体的半圆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分别在卸体的两直段上。
(X)79 .设备采用滚杠进行水平运输时,只要铺好道木,安放滚杠,将设备放在滚杠上就可以将其水平运输到安装位置。
(X)80. 采用吊车吊装设备、构件时,只要起重量能满足要求就可以让吊车进场作业。
(X)81. 对于体积大、构件细长、薄壁的金属结构组合作,在吊装时为了防止其变形,应采用专用吊装和加固措施。
(V)82. 利用拖车运输挖掘机等土方设备时,选择拖车运输能力超过挖掘机等土方设备的重量就可以装车运输。
(V)应力。
(V)84. 桅杆的稳定是由缆风绳及座底实现的。
(X)85. 单桅杆滑移法吊装塔体时,被吊塔体底部作水平运动,头部同时作水平和竖直运动。
(V)86. 卷扬机距吊物地点应超过15m 以上,配套用于桅杆作业时,距离应大于桅杆的高度。
(V)87. 设置地锚时可以用灌水的办法使回填土密实,以增加地锚的抗拔力。
(V)88. 稳固的脚手架上可以设置起重量不大的起重桅杆。
(X)89. 桅杆竖立后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H/500(H 为桅杆的高度),并要求顶部偏量不大于20mm 。
(X)90 .在多缆风绳的受力系统中,缆风绳的受力分配是由缆风绳的空间角度和方位确定的。
(X)91. 吊装时滑车组与铅垂方向有相当的夹角是单桅杆滑移法吊装的特点之一。
(X )92. 桅杆起重机的缆风绳设置一般以桅杆为中心,以桅杆高度的 1.74 倍为半径的圆周上,均匀分布,即使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不超过30°。
(V)93. 桅杆吊装大型塔器设备时,卷扬机一般集中设置在一起,使指挥与操作工能及时完成信息交流,作到指挥令行禁止,操作无误。
(V)94. 桅杆起重机的缆风绳的安全系数一般规定为 3.5 倍。
(V)95.起重作业中卷扬机起重跑绳的安全系数一般选用 5 倍。
(V)96.吊装重大设备的绑扎绳,安全系数一般规定为 5 倍。
(x)97.独脚桅杆起重机的缆风绳根数不得少于 5 根。
(V)98.选择缆风绳的大小依据为将总拉力用力的分解方法分到每根缆风绳上,取其中单根缆风绳最小拉力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