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体面的表现方法,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创造出游创意,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体会光与物体的表现关系,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发展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优秀素描作品,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的表现形式,运用学过的知识对中外素描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光与明暗的关系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课业类型:
造型与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直观式,互动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范画,几何体教具。
学具准备:碳笔,2B铅笔,素描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范画(播放中外不同风格的范画,名作课件)引导学生所欣赏作品的表现方法,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明暗变化的规律:
1、光源的强弱及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觉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4、物体固有色,质地、肌理不同,敏感感觉不同;
5、明暗的表现:三大面,五调子。
(二)利用教具和课件具体说明调子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学具来表现不同的明暗效果。
(三)利用课件比较不同技法的素描作品,分析现代素描的表现、构成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具有创新意义的素描表现方法。
(四)教师示范,学生创作:利用拼贴法,铅笔淡彩薄涂法,电脑制作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创意完成一件具有空间感,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三、自由创作:
创作步骤:
(1)画出一件物品,(2)利用平面形象进行组合、设计,(3)用素描表现物体的空间,立体关系。
(4)作业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平时接触素描较少,创作时不知如何下手,无所适从,教师以一个较直观的范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其表现方法,用线条沿着物体的边缘由轻而重地描绘,由重到轻的反复排线,表现其明暗关系,区别三大面,五调子,细致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耐心引导学生理解空间感,淡化传统素描中的透视,写实关系,启发学生大胆表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大部分学生平时较少接触的明暗调子素描情况,选择了较容易的表现方法,反复排线,暗的地方多排几次,用笔重一点,灰面用笔轻一些,亮面留白。
启发学生如何用黑白灰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课堂知识创作简单的素描作品,但还有部分学生在空间感的把握上做得不够好,其绘画基础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加强学生的绘画练习,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绘画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