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公开课教案
4、要分辨是非,判断正误,防止发生群体性斗殴。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自己老乡、朋友或本班的同学发生打架时,一定要首先克制自己,冷静思考,切莫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关键时刻,应以大局为重,力排众议将其引向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
(四)、怎样帮“哥们儿”“姐们儿”一把
1、冷静耐心地和朋友讲道理,千万别火上浇油;
2、不可拉偏架;
案例一,据报道,2009年10月22日晚上,合肥市飞跃职业技术学校门口上演一场“血战”。该校4名学生被另一学校的7名学生堵截追砍,造成2人被砍伤。记者从警方了解到,参与砍人的学生已被抓获,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进行刑事拘留。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七名青少年在被送往看守所的路上,仍然有说有笑。
据警方透露,这起案件的起因,竟是一次小摩擦。10月9日,胡俊(化名)在一次聚会中,遇到另一职业学校的学生徐华,两人发生口角后,胡俊用脚踹了徐华一下,后被众人及时制止。徐华临走前曾对胡俊说:“你等着,一定要给你颜色瞧瞧。”22日22时许,在合肥飞跃职业技术学校门前,胡俊和三名同学准备出校门吃饭时,被李某等7人堵在校门口。此7人手上分别持有刀、棍等武器,他们发现胡俊等从校门口出来后,不由分说,追上去就刀砍棍砸。其中一名学生在逃跑过程中,不幸后背被砍一刀,当即趴在地上。另一名在逃跑过程中,左手无名指、中指第三指节被砍断。24日晚,民警将六名案犯抓获,最后一名案犯也于25日清晨,来到派出所自首。警方透露,案犯中六人为未成年人,另一人今年也刚满十八岁。得知孩子被刑拘的消息后,有几位家人也来到派出所。一位母亲看着铁窗里戴着手铐的儿子大哭起来,嘴里念叨着,“孩子太小了,怎么会这样啊。”而母亲的哭声并没有让儿子感到内疚,在被送往看守所的路上,他们在警车中仍然相互交谈,不时还发出阵阵笑声。
1、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严重影响当事人的身心健康。打架斗殴是一种典型的故意伤害行为,加害者以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所以打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受害者身体的损伤,遭受伤痛的折磨,甚至造成残疾。对加害者来说,可能会引起他无尽的自责、仇恨的加深,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同学们,生命是平等的,你的生命与健康与同学们和老师的同样重要。
“这些青少年表现出来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跟他们的年龄很不匹配,实在让我们这些民警难以理解。”民警说,直到看守所的大门打开时,这几个青少年才有所畏惧。“他们看到里面那些穿着蓝色背心的劳改犯,脸色明显就变了,不敢讲话了,腿也在发抖,再过段时间,他们可能才知道自己当时有多么冲动。”
二、进入教学内容
(一)、打架斗殴的原因
2、要善于化解淤结。有些斗殴是由于同学之间长期不和或私人积怨较深逐步演变而来的,如能主动消除隔阂,及时进行调解、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可防止矛盾的激化。我们经常讲,冤家宜解不宜结就是这个道理。
3、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文明的内在美。许多斗殴事件的发生往往祸从口出,一句话可以火上加油,使斗殴行为骤然发生。同学应当做到和气、文雅、谦逊。对人要热情、讲话风趣,做到庄重,不恶语伤人,避免强词夺理,更不讲粗话、脏话。
第二,要支持各级政府和学校整顿校园周边秩序的各项设施,尽量少去或者不去治安复杂场所,避免与不法分子发生矛盾;
第三,要自爱、自律,避免不良风气侵蚀,预防黄、赌、毒的侵害和烟酒造成的人身危害;
第四,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谅解、求同存异;
第五,要学会用文明幽默的语言化解纠纷。
四、课后小结
最后,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同学尽量不与社会青年交往;2、女同学要洁身自爱,要自重,不得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3、同学之间出现矛盾后,要及时向老师报告,让老师来进行化解,而不是用武力来进行解决;4、要分清是非,不得帮助他人隐瞒违法犯罪事实;希望每一位同学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教学重点
如何防止纠纷激化与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教学难点
怎样在矛盾冲突中进行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
1、提问法2、引导法3、讲解法4、案例分析法
板书设计
1、板书清楚,字迹清晰2、思路清晰3、目的、任务明确
教学过程程序设计
一、导入
学校中出现打架斗殴,绝大部分是因为同学之间一些小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而酿成的。斗殴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超出理智约束的一种激烈的对抗性互相侵害的行为。容易造成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伤害,发生伤残,甚至失去珍贵的生命。
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
1、必须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2、必须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六)怎样避免人身受到伤害
第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保安人员;
1、在遇到纠纷时,应冷静克制,切莫莽撞。要正确认识打架斗殴这种粗野、愚昧的不文明行为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应以对人和气、谦虚谨慎、谈吐文雅、举止文明的行为表现对待他人,而不是以自私、狭隘、粗野、偏激、轻率、放纵,只图一时发泄个人意气而不计较后果的行为表现。要加强自我克制的能力。学生的斗殴行为,往往是由一时盛怒和冲动而引发。有的在感情愤怒时,完全丧失了理智与控制,不惜代价与牺牲,从而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悔恨;有的在感情冲动时,理智战胜了愚昧,克制战胜了冲动,从而化干戈为玉帛。在个人纷争面前,忍并非无能,让并非无理,善于自我克制。
1、家庭教育失控引起的打架斗殴。我们分析了几起打架斗殴事件后,发现参与打架斗殴的当事人家庭背景很复杂。有的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心理疏导;有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叛逆心理严重;有的家长素质低劣,向孩子灌输暴力思想;有的家长疏于管理,默许孩子同不良少年交往,放任孩子养成不良习气。
2、个人行为霸道引起的打架斗殴。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看见某某同学老实,开始动手欺负一下,结果这位同学接受了现实。这种行为和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后果是欺负这位同学的人渐渐增多。指使别人买东西、命令别人为自己做一些小事等,欺负别人以及被人欺负的心理逐渐膨胀、扭曲、变态,麻烦由此产生。
5、讲哥们儿、姐们儿义气引起的打架斗殴。从群体性事件看,所有参与者都是打架斗殴的受害者。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脑筋,因为一句话(同学间喊绰号)或是一支烟、一瓶水,听别人使唤,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这种人长大以后,就是别人的打手、马崽,替人出头,替人背黑锅。正应了那句话“黄狗子吃屎,黑狗子遭殃”。
(二)、打架斗殴的危害
五、作业
1,假如我们的好朋友与别人发生了矛盾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做?
2,正当防卫应符合哪些条件?试举一个正当防卫的案例。
教学反思:
4、构成故意伤害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失去自由,一层层的铁门,强制劳动,从早到晚时时监视和约束,严厉的强制措施,低下的食宿条件。正是因为打架斗殴的后果如此严重,学校和家长才这样重视。我亲耳听见有一位家长这样教育他的孩子:“别打架,咱们也打不起”等。话虽朴实,但很实在,让我们都按这位父亲的要求去做吧!
(三)、怎样防止纠纷激化
3、给加害人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可以说:以损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目的的打架斗殴行为是一种最昂贵的消费行为。为此花上成千上万都不是什么希奇事,花钱如流水。有的家长痛苦的把这种情况比喻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当前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话:“有本事去挣钱”,下一句话是“没本事别打架”。
3、不良嗜好、高消费引起的打架斗殴。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中学生容易模仿电视、电影中抽烟、喝酒的行为。如果家长和学校管理不严,防范不力,少数学生就会上瘾。有的学生为了达到吞云吐雾、醉生梦死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4、语言行为粗鄙引起的打架斗殴。有的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语两语引起的冲突并不少见。1993年,xx镇一名青年在沙市因为语言引起的冲突伤人致死,自己也被枪毙,酿成了家破人亡的惨剧。
中等职业学校《安全教育知识》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4年5月9日班级:新生班执教者:杨光锡
教学内容
预防纠纷激化与防止斗殴
水平阶段
水平五学生阶段学习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打架斗殴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正当防卫;
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正当防卫的基本方法以及正确化解学生之间的纠纷;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能力,加强自身修养,以正确的生活态度对待摩擦。
3、不围观、不起哄、不介入。
(五)如何进行正当防卫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失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