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测试验证流程2014年12月目录一目的二适用范围三验证流程图四验证流程图说明五验证前准备工作5.1验证人员组成及架构5.2验证资源需求确认5.3项目资料需求确认5.4验证流程及工作安排说明5.5应急预案六IDC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点验证6.1流程说明6.2光纤链路6.3电力专线6.4市政及建筑6.5柴发6.6配电系统6.7冷却系统6.8通信间设计七配电子系统验证八制冷子系统验证九弱电监控子系统验证十系统带载测试10.1流程说明10.2机柜假负载测试10.3微模块机柜级假负载测试10.4电池放电测试10.5油机带载测试10.6供冷系统带载测试十一故障模拟及自动切换功能验证十二重要告警信息验证十三商务条款十四验收及验证测试所需文档一目的1.1本标准是用于指导数据中心规划人员、IDC机房经理、IDC运营人员、IDC建设人员对即将交付使用的自建、合建、以及租用的IDC机房进行验证测试,考察交付物的工程建设文档资料的完整,测试及确认设备设施的性能、施工工艺质量是否符合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并通过测试验证,及时发现交付物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缺陷及问题,以确保交付使用的IDC满足且达到设计要求、运营使用要求。
1.2本标准用于指导商务人员根据IDC测试验证工作内容、运营使用要求,与IDC建设方洽谈IDC设计、建设需求、及交付前的测试验证要求。
1.3指导数据中心规划人员结合实际运营使用要求进行IDC规划设计,确保设计需求满足今后运营工作。
二适用范围2.1自建IDC、合建IDC、租用IDC三验证说明四验证前准备工作4.1验证人员组成及架构4.2验证资源需求确认预估用水量、电量、测试设备、测试工具等4.3项目资料需求确认可参考第十四章内容(总体技术要求、竣工图纸、设备清单、设备手册等)4.4验证流程及工作安排说明验证过程的管理制度、问题处理及上报制度、配合公司、人员的要求等4.5应急预案评估风险,知会相关单位、部门进行报备,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五IDC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点验证5.1流程说明数据中心测试验证前需优先对以下关键技术点进行确认,如以下技术点有不满足,则视为不符合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5.2光纤链路5.2.1园区必须是两路独立光纤引入。
5.2.2进入大楼、机房的两路光纤物理路由必须为完全分隔,直到核心设备,机房外分隔距离不小于10米。
5.2.3IDC外网出口直接连接运营商的,确认出口链路没有单挂到运营商侧的同一台设备。
5.3电力专线5.3.1园区必须有不少于两路的独立供电专线,来自不同的110kV5.3.2进入大楼、机房的两路供电专线物理路由必须为完全分隔,分隔距离不小于10米5.4市政及建筑5.4.1园区内冷却水补水池最低蓄水时间不低于8小时5.4.2管道、管沟应考虑承重问题,尽量避免在正上方地表放置重型设备或设计货物运输通道5.5柴发5.5.1全部柴发主用容量必须大于总IT负载及维持机房正常运行的最低配套设备总负载容量之和5.5.2园区应为柴发设置油罐,确保持续运行能力不低于48小时。
5.6配电系统5.6.1机房内IT设备必须为双路供电引入5.6.2双路供电必须来自两个独立变压器及供电专线5.6.3不间断电源模块(如有)至少为N+1冗余配置(N≤10)5.6.4电池满载带载时间不低于15分钟(通信间及微模块机房除外)5.7冷却系统5.7.1大楼内至少须配置一套可满足全部负载的冷冻水冷却系统5.7.2仅有一套冷冻水系统冷源时,管路必须采用环路或双路设计,不可存在单点故障点5.7.3机房内冷冻水供水管路至少为双路或环路供水5.7.4冷机、水泵、冷却塔、末端至少为N+1冗余设计(N≥1)5.8通信间设计5.8.1园区内必须具有两个独立的专用通信间5.8.2两个通信间各自具备独立的消防分区5.8.3通信间为双路不间断电源设计,且双路供电来自不同的变压器及供电专线5.8.4通信间电池满载带载时间不低于30分钟5.8.5通信间内冷却系统为双冷源设计六配电子系统验证6.1流程说明数据中心子系统验证是在IDC系统联调前对各子系统单机性能、功能、运行状态的确认过程,通过对子系统中设备的验证,确保在联调前子系统及设备本身无功能异常、性能不达标以及其他潜在问题。
以下为各子系统性能查验表,可根据此表对各子系统状况进行记录。
6.2配电系统图纸检视6.2.1配电图纸完整性确认确认配电系统图纸是否完整,设计说明及设备手册是否完整6.2.2配电系统梳理根据配电系统的设计说明,检视配电系统图与高压配电图、低压配电图、配电柜系统图、配电平面图、接地图纸、照明系统等系列图纸的内容是否正确、前后是否一致、关联图纸是否存在错误;确认设备选型、器件规格是否合理。
6.2.3提取关键点根据对配电系统图纸的梳理,提取配电系统设计的关键点,作为验证的重点,例如:高压系统投切装置、中压系统投切装置、ATS自动切换开关、STS静态切换开关等。
6.3设备验证:低压配电柜6.4设备验证:UPS系统6.5设备验证:高压直流(HVDC)系统6.6设备验证:柴发系统6.7设备验证:列头柜6.8设备验证:PDU七制冷子系统验证7.1流程说明数据中心子系统验证是在IDC系统联调前对各子系统单机性能、功能、运行状态的确认过程,通过对子系统中设备的验证,确保在联调前子系统及设备本身无功能异常、性能不达标以及其他潜在问题。
以下为各子系统性能查验表,可根据此表对各子系统状况进行记录7.2制冷系统图纸检视7.2.1制冷图纸完整性确认确认制冷系统图纸是否完整,设计说明及设备手册是否完整。
7.2.2制冷系统梳理根据制冷系统的设计说明,检视制冷系统图与冷站平面、各楼层平面等系列图纸的内容是否正确、前后是否一致、关联图纸是否存在错误;确认设备选型、器件规格是否合理。
7.3关键点提取7.4设备验证:冷却系统7.5设备验证:末端空调注:多个机房或配电间可按以上表格形式提供多份7.6设备验证:给排水八弱电监控子系统验证8.1监控9.2其他九系统带载测试9.1流程说明系统带载测试在各子系统检视合格后才可进行,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柴发、电池等设备均需在此阶段进行正式开机调试,着重于对单机或子系统带载运行状态的验证。
系统带载测试分为机柜级假负载测试和油机带载测试两种,机柜级假负载测试着重于对低压配电系统的运行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列头柜、空开、PDU等等,假负载需选用机架型、服务器型假负载,容量建议至少以一个变压器满载容量进行测试;油机带载主要用于测试柴发启动、带载及并机。
由于机柜级假负载数量较多,在子系统验证时应选择好验证的模块并开始进行上架工作,子系统验结束后可开启假负载进行初步带载,为后续的系统带载测试、系统联调做准备。
进入系统调试阶段时假负载可根据系统测试的情况灵活调整开启策略,必要时可进行长时间开启配合系统调试工作。
9.2机柜假负载测试9.2.1测试准备9.2.2测试要求➢确定假负载测试容量,至少为满足一台变压器满载➢假负载按设计功率要求上架并完成电源连接➢采用辅助工具实现冷热通道隔离➢确认空调可正常输出冷量;确认配电系统可正常工作;假负载测试时设置机房内其他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记录➢需使用热成像仪、红外点温枪对PDU 线缆、插口、各连接点、断路器等位置等位置进行温度测试、采集➢记录假负载开启时间;同时需协调专人对空调、配电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假负载运行4小时后,开始对列头柜内输入输出空开、电缆、PDU等配电电路进行温度检测,同时记录检测结果、整改不合格点➢假负载运行8小时后,再次对以上项目进行检测,同时记录检测结果、整改不合格点➢测试结束,汇总记录内容,确认结果、输出报告➢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测试流程9.2.3测试安排9.2.4 测试场景➢场景1:末端A路100%带载测试✓测试前确认并记录设备状态(供电、制冷、环境)✓开启假负载,所有假负载开启完成、系统运行稳定(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计时✓其他各专业测试负责人需在同一时间开始记录参数✓每隔3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同时保留热成像仪及红外点温枪数据、照片✓测试总时间不低于4小时,记录次数不少于8次✓测试结束各专业测试负责人汇总记录数据到总负责人处➢场景2:末端B路100%带载测试✓测试前确认并记录设备状态(供电、制冷、环境)✓开启假负载,所有假负载开启完成、系统运行稳定(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计时✓其他各专业测试负责人需在同一时间开始记录参数✓每隔3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同时保留热成像仪及红外点温枪数据、照片✓测试总时间不低于4小时,记录次数不少于8次✓测试结束各专业测试负责人汇总记录数据到总负责人处9.2.5测试记录表测试记录表分为三部分,机柜部分、低配部分、空调部分,在进行机柜部分的测试记录同时,需对低配及空调同时的状况进行记录。
注:机柜假负载测试记录项目可根据实际配电系统特点进行调整注:此表格与机柜假负载测试同时开始记录,每隔30分钟记录空调系统运行参数,并且需及时记录空调系统异常状况及参数注:此表格与机柜假负载测试同时开始记录,每隔30分钟记录空调系统运行参数,并且需及时记录配电系统异常状况及参数9.3 微模块机柜级假负载测试9.4电池放电测试9.4.1测试准备9.4.2 测试要求➢测试时需确保冷热通道隔离➢假负载要求采用恒功率型假负载➢如A\B路均具有9.4.3测试安排参见6.2.39.4.4测试场景➢场景1:恒功率放电时间✓测试前确认并记录设备状态(供电、制冷、环境)✓假负载接入不间断电源供电侧,并进行上电✓手动对供电侧空开进行分断,模拟掉电情况,此时转为电池带载✓记录电池放电过程✓达到设计放电时间后记录状态✓手动恢复上电并记录恢复后状态✓保留必要的示波器等仪器截图9.4.5测试记录表9.5 油机带载测试9.5.1测试准备9.5.2 测试安排参见10.2.39.5.3测试要求➢验证单台油机的带载能力及启动时间➢验证多台油机的并机带载能力及并机输出时间➢验证油机带载过程中的问题9.5.4测试场景➢确定假负载测试容量,至少达到一台油机的主用功率➢假负载上电,稳定后将低压输出开关及电池输出开关关断➢验证并记录油机启动过程及带载状态➢油机稳定后,持续带载15分钟➢顺序逐台测试油机启动、并机,记录相关数据➢根据实际情况测试油机短时多次启动性能及其他特殊场景性能9.5.5测试记录表9.6 供冷系统带载测试9.6.1测试准备9.6.2测试安排➢制冷系统需在假负载开启前确认可正常运行,保证假负载测试必要的供冷及水力平衡➢调节供冷系统到设计工况,在进行机柜级假负载测试时同时验证系统长期供冷能力➢在机柜级假负载测试切换测试场景时,手动切换供冷系统(如有双系统)或冷机、水泵等设备,测试不同系统、不同设备的长时间供冷输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