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行业概况一、全球光伏产业政策与市场变化情况2012年上半年,随着欧洲各国债务额的大幅增长,针对新能源技术政策补贴纷纷缩减。
德国:德国最新的方案计划自2012年3月9日起削减上网电价补贴,以此消除因补贴变动而引发的抢装热潮。
其中,10MW以上的光伏系统补贴将在今年7月1日后彻底取消,新建小型系统仅能获得所发电量85%的补贴。
自5月起,所有新建光伏系统的补贴将每月削减0.15欧分/千瓦时。
自2014年起光伏系统年装机量将持续下降至400MW左右,自2017年起装机量将介于900至1900MW。
此次FIT下调基本上未给投资商留下反应时间,减弱了抢装效应。
理论上此政策变动可达到政府的调控目的,预计德国全年市场约为5GW。
意大利:201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将分两次进行8-12%的进一步下调;2013-2016年,按照每个季度进行4%的下调。
2012年下半年将不设立大型光伏电站项目登记处;停止对农业用地的大型光伏系统发放补贴。
意大利第五能源法案已于8月27日启动,预算总额不到5.30亿欧元。
西班牙:西班牙政府于1月28日宣布,完全暂停新建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网电价补贴;。
西班牙工业部长Jose Manuel Soria称,这项法令将是暂时的。
根据BOS 2010年的文件,2013年后西班牙将划分五类资源区,只有有效日照小时达标的项目才能获得补贴。
其他欧洲国家:以色列下调上网电价补贴23%;希腊下调上网电价补贴12.4%;韩国用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代替了上网电价补贴;瑞士削减光伏补贴18%;7月,保加利亚削减光伏补贴达50%。
在欧洲光伏市场一片惨淡的情况下,亚太、美洲地区则表现十分抢眼。
美国:奥巴马2013财政年度预算将延期“1603财政部计划”。
根据EuPD 的预测,1603法案若延期1-5年,将使美国市场2012-2016的年增长率达到51%-57%。
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光电建筑补贴”、“金太阳”等政策密集出台,其中“金太阳”和国内大型电站装机规划得一再上调,“十二五”规划装机有可能从之前得15GW上调至21GW;另一方面国家也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虽然目前整个分布式发电仍然面临电网和政策方面得问题,但是如果能够积极推进,对光伏发电行业未来发展带来巨大得变数。
日本:日本政府颁布立法,对光伏实行强制上网电价,要求其全国10家电力公司购买过剩的太阳能电力。
新的上网电价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其他,如澳大利亚碳排放税于7月1日生效,此举将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地区、州、跨国领域的大规模资本注入。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也欢迎发展太阳能。
此外,印度、沙特阿拉伯也有表示要大力发展太阳能。
全球政策的变化,引起全球光伏市场的重大变动。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达到16GW,其中1季度的需求量为6.9GW、二季度需求量将超过9GW。
虽然欧洲削减光伏补贴的政策使其装机趋向缩减,并导致欧洲所占安装市场的份额减少,但是中美两国下半年需求的爆发,并填补部分亏空,加之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安装量将增加,2012年全球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将稳健增长,预计从2011年的28.5GW增加至30GW 左右,但是其增长幅度降至10~20%。
由于组件和系统价格的大幅下降,光伏安装市场扩展到了成熟市场以外的地区,因此系统安装的地理分布多样性也是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因素之一。
随着光伏行业对成熟市场依赖程度的降低,地理多样化将助推全球光伏安装市场的发展。
最终,随着单一国家政策影响的削弱,长期内光伏市场将逐步稳定。
从各国光伏需求分析,在光伏补贴削减政策的影响下,尽管欧洲光伏补贴下降,但是由于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光伏发电项目抢装,导致上半年欧洲地区安装量增加。
其中,德国上半年新增装机量刷新纪录,新增装机量达4.4GW。
但IMS认为,与上一年相比,2012年下半年欧洲需求量将缩减3GW。
而亚太、美洲市场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其中,美国或将成为第三大光伏市场,新增装机量占40%,累计装机量增至3.5GW;整个美洲市场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今年新增装机量已达到1.7GW,年增幅高达120%。
据预测,到2012年年底,新增装机量将达4.3GW。
整个亚太地区的增长已经显着推动了2012第二季的整体需求。
根据最新的NPD Solarbuzz亚太主要光伏市场季度报告,该地区需求达到1.4 GW,较去年增长超过60%,同时弥补了成熟市场的需求疲软态势。
特别在金太阳光伏项目完成期限要求的刺激下,中国光伏市场需求在2012第二季增长超过300%,达到0.6 GW。
日本新的FIT计划加上中国和印度年底的项目,将在2012第四季拉动亚太地区潜在的巨大光伏需求。
2012年亚太地区50%以上(5.3 GW)的需求预计将发生在2012第四季。
图1 2012第四季需求从欧洲主要市场到亚太地区的转换二、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与市场情况尽管2012年上半年的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仍算强劲,但是受未来市场需求预期下滑以及产业链中上游供应过剩的双重影响,加之美国“双反”事件对国内市场的打击,上半年国内多晶硅光伏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同时,企业利润快速下滑甚至亏损导致目前整个多晶硅光伏产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为困难的阶段。
预计市场低迷的走势将持续一段时间,受之影响,国内多晶硅光伏产业也将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
1. 多晶硅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多晶硅光伏产业历经2011年4季度的价格快速下跌之后,2012上半年,总体价格仍持续着继续下跌的走势。
尽管年初受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强劲推动,包括进口多晶硅在内的所有光伏产品价格曾一度出现小幅反弹,但在市场供应过剩以及国际多晶硅大量低价倾销的双重打击下,上半年国内光伏产品价格幅度5-15%,而多晶硅价格跌幅超过25%。
据统计,2012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价格再次快速下跌并刷新了历史新低,截止上半年底,国内多晶硅主流报价从年初的21-23万元/吨跌至16-17万元/吨,跌幅达到25%。
同时,进口多晶硅价格从年初最高点的31.75美元/千克快速下跌至22.96美元/千克,跌幅为27.8%。
图2 2009-2012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走势2、多晶硅产能扩张放缓,产业格局将发生变化尽管目前多晶硅光伏产业处于寒冬期,但是全球多晶硅的产能依旧不断的增加。
预期2012年底全球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41万吨,较2011年的35万吨产能同比增加20%,其中前十大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将达到32万吨,占其总产能的78%。
同时,从企业的产能、产量的数据来看:2012年年底,中国江苏中能和韩国OCI公司产能将分别达到6.5万吨和6.2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两家多晶硅生产企业,超过德国瓦克公司和美国哈姆洛克公司扩产后5.2万吨和5.9万吨的产能。
届时,前四家企业的产能将达到23.8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57.8%,而产量将达到2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80%。
预期未来全球多晶硅产业将继续大型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在多晶硅产业巨头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产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势必将一些弱小的企业淘汰,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逐步显现出来。
国内多晶硅企业在光伏价格快速下跌之后,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已投产的四十家多晶硅企业,仅剩寥寥可数的几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的企业均已经关闭生产线,数量上占到了80%左右。
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已不足50%;库存却不断攀升。
国内多晶硅的出货量同比去年同期也略有下降。
根据统计,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3.6万吨,而2011年上半年同期产量为3.7万吨。
上半年国内多晶硅销售总额约55亿元,同比2011年上半年158亿元下跌了65%。
行业缩水严重。
其中,江苏中能公司的产量超过2.5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接近70%。
值得业内关注的是,洛阳中硅、新疆特变、四川永祥等几家公司在年初停产检修,其中洛阳中硅已经检修结束,预计下半年将满负荷生产。
全年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仍将达到8万吨左右,与2011年基本持平。
3、国际多晶硅低价冲击我国市场,商务部展开“双反”调查相比国内供应不减来说,国际倾销加强成为国内多晶硅价格持续下滑的主要因素。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4.1万吨,同比2011年上半年进口量3.1万吨增长了32.3%。
从分月度数据来看,1-6月份进口多晶硅数量仍呈递增的趋势,其中5月份进口量达到7896吨,创历史新高;而进口单价则逐月递减,半年时间下跌了8%,同比2011年平均进口单价58.8美元/千克下跌了54%。
从分国别数据来看,1-6月份从韩国、美国、德国三国进口量占全部进口量的90%,其中美国多晶硅进口价仅为23.5美元/公斤,除去运费,如此低的售价已经形成低价倾销。
表1 2012年1-6月中国多晶硅进口情况(单位:吨、美元/千克)总计美国韩国德国数量 单价数量 单价 数量 单价 数量 单价2011全年64613 58.817476 59.3 21361 57.1 12207 61.32012.14682 29.6 1440 26.3 1627 28.9 1213 34.5 2012.27615 28.1 3666 24.4 1718 29.4 1494 34.5 2012.37652 28.1 3921 23.7 1442 29.2 1750 36.4 2012.46185 27.5 2545 22.7 1523 27.4 1215 36.5 2012.57896 27.2 3269 22.6 1753 25.1 205435.4 2012.66911 27.2 2164 21.7 2468 26.0 1369 28.72012年7月2日,国家商务部于收到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 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硅和大全新能源公司申请,决定对美韩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美国多晶硅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
中国对美、韩多晶硅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从表面上看只是贸易问题,但其背后揭示出的仍是中国多晶硅行业自身发展问题。
加大创新力度,切实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身核心竞争实力,是目前我国多晶硅行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三、产业面临问题1.产业呈现结构性过剩,企业竞争能力不足仅从统计的产能看,我国多晶硅产能达到16 万吨,基本上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从竞争力看,我国多数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差别巨大,在价格杠杆的调节下,多数企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呈现结构性过剩。
从企业产能统计来看,目前我国光伏企业产能在2000吨/年以内的占75%以上,2000~5000吨/年的占约10%,5000以上的约占15%。
由此可见,我国多晶硅企业仍以小企业为主,这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大都在200~300元/公斤硅之间,仅依靠技改等措施来降低成本的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