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用药及其发展前景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这知识迅速更新的年代里,临床医学随着基础科学和相关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有了很大发展。
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消化内科也不例外。
无论是在疾病本质或发病机制研究方面,还是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甚至在概念上也有所更新。
现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如下。
1食道病变胃食道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多见于西方国家。
美国有GERD症状者占一般人群的14%~20%[1],亚太地区近年来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GERD可分为2种类型,即内镜阴性反流病(NERD)和内镜阳性糜烂性食管炎(EE)。
消化系统最常见病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消化系肿瘤。
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越来越受到关注。
另外,肝胆系统疾病也是很常见疾病。
近年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都有了显著进展。
幽门螺杆菌在胃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溃疡病的发病机制过去过于强调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攻击作用,后来开始重视粘膜屏障、细胞保护因子、局部血液循环等抗溃疡因素。
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当致溃疡因素作用超过抗溃疡因素,两者不平衡时就易发生溃疡。
代表性药物:1.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是1987年首次推出的质子泵抑制剂,它的出现,才将溃疡病的治愈率提高了近20%,并在酸性消化性疾病中发货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其副作用包括腹泻、皮肤反应、头痛等,它的良好效果仍然为临床所认可,成为医院用抗溃疡药中用药额最多的品种。
同时,奥美拉唑也开始进入OTC市场,在零售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同属苯咪唑类衍生物,与后两者相比其作用的准确性及药代动力学方面有所改进,首次服药后生物利用度高(77%),并不受食物及抗酸药物的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
从199年开始,泮托拉唑的临床用药额稳步上升,2003年样本医院抗溃疡药的用药额排名中国,泮托拉唑以4793.27万元,位列第二。
图3 样本医院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的历年用药情况(略)目前,获得拉唑类药品国产批件的共有85个,其中奥美拉唑59个,兰索拉唑4个,雷贝拉唑5个,泮托拉唑17个。
进口批件共39个,其中奥美拉唑22个,兰索拉唑1个,雷贝拉唑11个,泮托拉唑5个。
2.西咪替丁和法莫替丁西咪替丁1976年作为第一代H2受体阻滞剂温室,它使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发生了突破性进展,并成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药物。
尽管其由于副作用较多,正逐渐被其他替丁类药物所代替,但是目前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在H2受体阻滞剂中还是占有一定的份额。
2003年16城市样本医院的用药额排名中,西咪替丁以6.18%的份额排名第四位,仅次于法莫替丁。
200年上半年,16城市样本医院的用药额排名中,西咪替丁以4.45%的份额排第五位。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市场中处于上升阶段的产品,是一种新型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作用也较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强大,药物剂量减少,毒副作用也减少。
2003年16城市样本医院的用药额排名中,法莫替丁以7.83%的份额排第三位,2004年上半年则以8.20%的份额排在了第二位。
图4 样本医院西咪替丁和法莫替丁的历年用药情况(略)目前,获得替丁类药品国产批件的共有1404个,其中西咪替丁743个,雷尼替丁603个,法莫替丁58个。
进口批件共22个,其中西咪替丁7个,雷尼替丁6个,法莫替丁7个,尼扎替丁2个。
4.4.2胃动力药具有增强胃动力作用的药物以多潘立酮(吗丁啉)为代表,从严本医院的历年用药情况看,胃动力药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地减小1998年到2003年14城市要本医院胃动力药的用药额年平均下降率为10.87%。
图5 样本医院胃动力药历年用药额情况(略)2003年16城市要本医院的胃动力药用药金额总计为3623.48万元,200年上半年的用药额为1839.24万元,为2003年全年的50.76%,预计2004年的胃动力药的总体用药金额与2003年相比变化不大。
胃动力药主要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氯波必利和爱茂尔。
各类药品的用药情况如下表表22 样本医院2003年、2004年上半年的胃动力药份额变化在这几个主要的胃动力药中,多潘立酮是主要的为动力药,西沙必利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险些退出市场,莫沙必利是出于上升阶段的药品。
图6 样本医院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的历年用药额情况从生产胃动力药的企业看,陕西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以其主打产品多潘立酮名列第一。
前10位企业共占据了98.85%的市场份额。
4.2.3助消化药助消化药基本上也是属于平稳增长的一类胃肠用药,由14城市样本医院的历年用药额变化情况看,助消化药1998年到200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92%。
图7 样本医院助消化药的历年用药额变化情况由2003年16城市的样本医院用药统计数据看,2003年样本医院助消化药的用药额为4647.16万元,2003年上半年为3170.78万元,占到2003年全年用药额的68.32%,预示2004年助消化药的用药额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与NF-κB活性变化的关系。
方法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40例及Hp根除后复查37例,浅表性胃炎(Hp阴性)30例;14C呼气实验和血清抗Hp抗体检测Hp感染;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测NF-κB活性。
结果Hp根除组NF-κB活性8016±1394.1与浅表性胃炎组7139.7±954.3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5);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组的NF-κB活性9343.5±1994.3,Hp根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5)。
结论NF-κB与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生过程。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三联方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吲哚美辛肠溶片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三联组,用法及用量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结果治疗组的HP根治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吲哚美辛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三联方案治疗萎缩性胃炎,可发挥协同作用,且副作用轻微,可提高疗效,取得较好的HP根除率和较高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腹胀的效果。
方法:80例以腹胀为主诉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0例,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和对照组(包括B组,20例,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C组,20例,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分别每天3次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2片,餐后立即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餐前30min口服)共2wk。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腹胀积分变化、腹胀改善总有效率及药物副作用。
结果:治疗1wk末及2wk末时治疗组腹胀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过程中各组均未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
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能迅速缓解FD患者腹胀症状,两者之间具有一定协同作用,具有较好安全性。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对消化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NAB)及夜间碱化波(NAKA)的影响。
方法:开放、对照研究。
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4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RAB)10mg(n=15)、奥美拉唑(OME)20mg(n=15)及泮托拉唑(PAN)40mg(n=10)单剂量口服,健康对照组20例,不服安慰剂,监测24h胃内pH。
结果:RAB组NAB的pH均值(1.84±0.55)大于OME(1.15±0.31)及PAN(1.10±0.30)(P均<0.01);RAB组NAKA的持续时间(4.65±1.22)h较OME组(3.22±1.89)h及PAN组(3.15±1.92)h明显延长(P均<0.05),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同时,NAKA均值在RAB组pH(6.41±0.45)较PAN组(6.01±0.92)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RAB10mg单剂量口服能提高NAB的pH、缩短NAB时间、提高NAKA的pH及延长NAKA的持续时间。
更多还原消化系统用药主要是胃肠道用药;胃部用药只要是止酸药和促酸分泌药:抑制胃酸分泌的要只要有质子泵抑制剂等等,常见药有奥美拉唑,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症。
肠道用药主要是治疗肠炎的药物,急性肠炎就是用一般抗生素,或者常口服藿香正气水,慢性肠炎常用西沙必利胶囊,巴柳氮钠颗粒,这类药都有西沙或柳氮字样,消化系统还包括肝脏,胰腺等。
为了了解门诊消化系统病人患病情况,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8~10月门诊处方9000张,对其中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109张,占消化系统疾病处方的7.16%。
针对这不合理用药情况,以临床医学为依据,进行分析与讨论。
结论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不可忽视,应提高医生临床药学理论与用药水平,药剂师应定期参加查房,和医生一起进行病例讨论,交换经验,才能做到合理用药,使病人得到合理和正确的治疗。
.常见胃病治疗药物的市场分析4.1市场规模4.1.1医院理论市场规模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都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而且容易复发,患者需要长期用药。
而急性胃炎和应激性溃疡等病则需要及时治疗,一面转归为其他疾病。
根据中国药学会全国14/16典型城市抽样医院用药统计,2003年胃肠道疾病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抗溃疡药、泻药和止泻药、胃动力药、助消化药和其他五类,总体购药金额合计为57442.44万元。
抽样统计医院的总床位数为12.9万张,按2003年全国综合医院总床位数171.37万张测算,抽样床位数比例为7.53%。
以此推测胃肠道常用药物2003年全国医院市场总额为76.28亿元。
2004年上半年胃肠道疾病常用治疗药物的购药金额总计为35909.33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0.74%,所以可以预测2004年的总体市场将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