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小结

高中政治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小结

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小结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P28 页】自然界是客观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反映当前,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在意识的指导下人们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反之⋯⋯【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如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6、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确的发挥。

(2)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7、意识的本质及方法论原理(P37 页略)此外,本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还学习了:8、物质与运动关系原理9、运动与静止关系原理误区:规则、守则就是规律。

点拨:(1)规则、守则是按照人们的需要而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它是主观的,可以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即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修改、废止它;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尊重它,认识和利用它,而不能创造、修改、消灭和违背规律。

(2)规则、守则是规律的反映,不是规律本身。

任何正确的规则、守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人们遵守规则、守则,正是尊重规律的体现。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主观题突破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 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创造条件、克服困难╱ 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 实施⋯战略、计划、方案╱ 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 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 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 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1. 2014 年2 月20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临港滴水湖畔的办公楼港城大厦正式落成,静待上海自贸区办公总部南下入驻。

该试验区是为了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主动迎接挑战,于2013 年8 月22 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点,主要目的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12 分)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

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设立试验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设立自贸区的主要目的是以开放促改革,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经验,造福于人类。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主动迎接挑战,通过试验区促开放、促改革,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的具体表现。

2.2012 年9 月,食品安全事件接连曝光:湖南长沙出现“毒辣椒”事件;青岛市面上鱼翅九成是人造;三元儿童牛奶被曝保质期内酸败⋯⋯。

鉴于此,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重拳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国家六大部委联合办公,强调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措施,维护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安全。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国家直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依据。

(10 分)【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家六大部委领导直面食品安全问题是基于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问题。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强调既要严格的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共同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体现了这一点。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归宿。

发现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严厉整顿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强调既要严格的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就发挥了认识的反作用。

3.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政策调整应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物价上涨,行业、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应保持基本稳定,适度调整的取向;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央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3 分)(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能够对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增长起积极指导作用。

(3 分)(3)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遵循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 分)(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国家正确处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稳健,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2 分)4. 如今,大气污染严重阻碍我国中心城市发展。

为有效改善全国重点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2014 年5 月15 日,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指出,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发展违背自然规律的恶果,同时提出大气治理与经济发展不可偏废一方;鼓舞各地区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政策,为各位地区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指导。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答案】(1)意识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 分)为有效改善空气环境质重,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正是意识活动目的性,指出大气污染等环境句题是社会发展违背自然规律的恶果,认识到了自然规律的作用,是自觉选择的结果。

(2 分)(2)意识能使人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 分)会议能够提出各项政策,为各位地区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会议要求各地区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随时做好精神准备,鼓舞了精神,增强了精神力量。

(2 分),(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分)治理污染中,承认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发展,又要保护环境,把两者结合起来。

(2 分)5.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青灯黄卷式的阅读,日益被“快餐式阅读”,所替代。

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信息量大,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诸如卡通、生活幽默,来填充大脑中暂时的空白状态,博得人们轻松一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