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题集锦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题集锦

20XX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题集锦(一)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8·甘肃金昌)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遍入乐府,成为离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这样说?(3分)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3分)
二、欣赏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4分)(2008·广东梅州)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的情绪。

(2分)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分)
我的分析:
三、(一)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7~8题。

(5分)(2008·广西百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
答:(1)思想感情:(2分)
(2)哲理:(1分)
四、(2008·广州白云)12.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甲】《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甲、乙两首诗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2分)
(2)仔细评味甲、乙两首诗词,并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在面对自然界的景物时不同的心境。

(4分)
甲:
乙:
五、(2008·贵州遵义)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1.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3 分)
答:
22.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3 分)
答:
六.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

(2008·江苏泰州)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
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2008·江苏南通)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分)
一.1.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3分)
2.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着一路珍重的殷勤祝福。

(3分。

答出惜别之情和祝福之意即可)
二、(1)萧瑟苍凉(凄凉);孤寂愁苦(悲伤)
(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三、7.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8.(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
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2分)
(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1分)
四、(1)甲:(家家)雨、(处处)蛙(1分)
乙:春天(或暮春)(1分)
(2)甲:雨夜期客不至的焦灼之情,百无聊赖。

(如学生理解成“闲逸、散淡、恬然自适”也可以)(2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即景兴感,感慨年华流逝。

(2分)
五、21.( 3 分)词语:愁(愁杀)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2.( 3 分)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一、二句使用“杨柳…
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六.(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

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

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能答出比喻,给1分,分别说出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给2分,只说出其中一个,给1分;能对“夹”“落”作赏析的,也给3分。

只答出对偶及其表达效果,给1分。

)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

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
七.①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