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三地理一模试题(含解析)

2018届高三地理一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高三一模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共13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

读图,回答第1、2题。

图1 图21. 岛上能最早见到日出的地点及照片拍摄的月份是A.①,3月 B.②,9月 C.③,7月 D.④,8月2. 该岛A. 位于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B. 河流短小湍急,径流量大C. 东南部地形平坦,宜晒盐D. 游客可以泡温泉、赏峡湾【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试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5:20日出,说明该地昼长夜短,为夏季,从图示海拔高度可以看出,①地没有视线阻挡,能最早见到日出,结合四个选项,只有A正确。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该岛位于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该岛面积较小,河流短小湍急,径流量小,该岛东南部地形平坦,降水多,不宜晒盐,所以A正确。

【答案】1.C 2.A图3是11月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第3题。

3.由08时到20时,图中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渐强 B.②地气压升高,未来呈降温趋势C.③地冷锋过境,持续雨雪 D.高压脊向南延伸,出现对流天气【知识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试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由08时到20时,①地风向偏北,但①地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变弱,②地位于冷锋过境,气压升高,未来呈降温趋势,③地冷锋过境,雨雪之后转晴,高压脊向南延伸,多晴朗天气,所以B正确。

【答案】B图4为世界部分地区盛行风向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图44. 图中A. ①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与②地相同B. ②地易受飓风危害,多发时间与④相同C.③地盛行西南风时印度恒河正值枯水期D.④地盛行西北风时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5. 一艘远洋渔船从①地驶往③地A. 依次途经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B. 为降低能耗应选择在冬季出发C. 在途中自东向西穿越了日界线D. ③地1月受洋流影响渔获丰富【知识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位于东亚,夏季盛行东南风,②地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①地和②地季风成因不同,③地盛行西南风时,为北半球夏季,印度恒河正值丰水期,④地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所以D正确。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一艘远洋渔船从①地驶往③地,依次途经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没有穿越日界线,为降低能耗应选择在冬季出发,所以B正确。

【答案】4.D 5.B图5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系统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

读图,回答第6、7题。

图56.图中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B.乙河自南向北,流速较快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 D.丁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7. 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①降水分布图②土地利用图③空气质量图④矿产分布图⑤人口分布图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⑤D. ①③⑤【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试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丘陵、山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水稻,乙河自北向南流,流速较快,丙地道路交通密集,城镇化水平较高,丁位于城市边缘,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所以D正确。

2.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人口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对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影响不大,所以【答案】6.D 7.C图6为北半球部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9题。

8. 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 小麦、水稻、苹果、咖啡B. 水稻、小麦、棉花、可可C. 玉米、小麦、甜菜、甘蔗D. 小麦、水稻、柑橘、油菜9.葡萄喜光,对土壤适应性强。

我国适合大规模种植葡萄的地区是A. 东北平原B. 海南岛C. 宁夏平原D. 四川盆地【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粮食作物,最适宜分布在20°到50°之间,②为粮食作物,最适宜分布在0°到35°之间,③为经济作物,最适宜分布在25°到55°之间,④为经济作物,最适宜分布在0°到25°之间,结合四个选项,可以得出①②③④依次是小麦、水稻、苹果、咖啡,所以A正确。

2.由材料可知,葡萄喜光,对土壤适应性强,宁夏平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适合大规模种植葡萄,所以C正确。

【答案】8.A 9.C2018年底,北京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数量“领跑”全国。

为解决公用充电桩的合理布局问题,相关部门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部分区县的住宅地和工作地人数分布比例差异明显。

读图7,回答第10、11题。

10.依据调研,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图7图6A. a、c区的布局重点应在工业区B. b区布局重点在商业区、行政区C. 近郊人口最多,布局密度应最大D. 在中心城区增加设置可缓解交通11.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逆城市化趋势使中心城区萎缩B. 近郊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C.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集聚使郊区人口增多D. 地价、交通变化使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试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c区以住宅和工作为主,不适宜重点布局工业区,b 区位于市中心,布局重点在商业区、行政区,近郊人口最多,但布局密度不应最大,在中心城区增加设置,增加交通压力,所以B正确。

2.由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地价、交通变化使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北京市逆城市化不明显,北京市近郊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所以D正确。

【答案】10.B 11.D二、非选择题(3道题,共56分)36.(36分)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据明代《徐霞客游记》中记述:“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1)读图a,指出与上文对应的作者登临地,说明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10分)2018年以来,山西省相继遭受了干旱、低温冻害、洪涝、山体崩塌等自然灾害。

(2)在上述山西省自然灾害中任选两项,简述其自然原因。

(8分)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大西高铁)是山西省第一条贯通南北的跨省高铁。

(3)说出山西省铁路线的区位特征,并简述大西高铁的建设意义。

(8分)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两个替代”能源战略,即“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提倡“以电代煤、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

山西是实施以上战略措施的重点省区。

(4)举例说明实施“两个替代”的措施及环境效益。

(10分)【知识点】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试题解析】(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可以从地势交界处、森林和草原过渡区、半湿润和半干旱过渡区等方面回答。

(2)山西省低温冻害、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其原因可以从地形、风向等方面回答。

(3)首先描述山西省铁路线的区位特征,然后从完善交通路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区域联系和交流等方面回答大西高铁建设的意义。

(4)山西省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代替输煤。

【答案】(1)恒山主峰。

处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北部高原之间,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之间,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之间(暖温带和中温带之间),森林和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区。

(2)低温冻害: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半年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大。

洪涝:夏季多暴雨;山地广布,多谷地、洼地;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

干旱:地处内陆;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山体崩塌:山区面积广大,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

(3)多分布在谷地(山谷、河谷),连接主要城市、旅游景区、煤矿。

完善交通路网,缩短区域间经济距离,带动旅游业(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联系和交流。

(4)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以输电代替输煤(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建立坑口电站;西电东送),煤改电(如电采暖、电气化交通)。

减少直接燃煤排放(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雾霾)。

40. (18分)土耳其地处世界战略要冲,也被称为“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土耳其陆续建成了数十个自由经济区,成为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近年来更成为吸引世界投资的“热土”。

(2)读图15,分析土耳其成为世界投资“热土”的原因。

(10分)【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试题解析】土耳其成为世界投资“热土”的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交通、政策、地价等方面回答。

【答案】(2)地跨亚欧两洲(扼守黑海、地中海咽喉),水、陆、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国内外市场广阔,劳动力成本低,地价较低。

图1541. (24分)传统书院是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的一把钥匙。

某校组织了“走进传统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组同学赴江西白鹿洞书院参观,沿途考察庐山地质地貌,调查鄱阳湖生态环境。

下列(1)说出庐山的地质构造,并简述鄱阳湖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10分)【知识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试题解析】首先说出庐山的地质构造,鄱阳湖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可以从退耕还湖、恢复和保护植被、河湖疏浚清淤等方面回答。

【答案】(1)地垒退耕还湖,恢复、保护植被,河湖疏浚清淤,治理水污染,加强全流域统一管理(健全法制,优化产业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