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申报单位:资兴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资兴市发展和改革局申报时间:2017年8月20日第一章项目摘要1.1 项目名称湖南省资兴市2018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1.2 申报单位和实施主体1.2.1 申报单位资兴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资兴市发展和改革局1.2.2实施牵头单位资兴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资兴市发展和改革局、资兴市财政局1.2.3实施(支持)主体资兴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对象共206家,包括年出栏生猪(折算成标准猪)100-499头的小型养殖场178家,年出栏生猪(折算成标准猪)500-5000头的规模养殖场23家,年出栏生猪(折算成标准猪)5000头的大型养殖企业3家,有机肥加工厂2家。
1.3 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建设期为2年,即2017年9月~2019年8月。
1.4 编制依据(1)《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1号文件);(2)《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3)《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4-2030年)》;(4)《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5)《“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7)《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8)《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1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11)《湖南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12)《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6]27号);(13)《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14)《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规定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29号);(15)《资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东江湖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16)《资兴市养殖业“十三五”规划》;(17)《资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资兴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资政办发[2016]37号);(18)《2016年资兴市统计年鉴》;1.5 总体思路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系列化、专业化生产,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项目建设以“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核心,统筹考虑全市种养规模、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以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措施,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改造,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减缓常规农业生产方式给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压力;积极探索畜禽粪污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和利用模式;大力推广农牧循环、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等资源化利用。
按“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支持市场主体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设施和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就近收集处理利用设施,促进全市畜禽养殖污染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1.6 实施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中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100%;向环境排放的畜禽粪污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基本建立;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初见成效。
县域内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面积达到45万亩,种养结合程度达90%,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1.7 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以种养结合为主要措施,通过建设粪污收集系统工程、沼气及配套设施工程、有机肥加工及配套工程、粪污消纳地及配套工程四大工程,进行粪污处理工艺改进,配套处理设施改造升级,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通道。
构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依靠社会服务组织实现“第三方治污”。
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8.1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10802万元,其中粪污处理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4232.00万元;沼气及配套设施工程投资1305.00万元;有机肥加工及配套工程投资1414.00万元;粪污消纳地基配套工程投资1211万元;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2640万元。
1.8.2 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所需资金10802万元,拟定资金来源: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5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00万元,项目实施主体自筹资金5402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2.1 县域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北麓,大部分市域面积处于耒水中上游,介于东经113°08′~113°44′,北纬25°34′~26°1 8′之间。
东邻桂东、炎陵县,南接汝城、宜章县,西与郴州市苏仙区毗邻,北与永兴、安仁县接壤。
土地总面积2747 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2个街道、8个镇、2个乡,境内有国家“AAAAA”景区东江湖。
2.1.2 地形地貌资兴市地貌形态以山地为主,丘、岗、平地交错。
东南部为山地,西北部主要为丘、岗、平地。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最高点为八面山,海拔2042m;西北部最低点为程江口,海拔仅为106m。
资兴市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200余座。
八面山与桂东交界的主峰海拔2042米,烟坪乡顶辽的毛鸡仙高1715米,龙溪乡中塘的天狮山高1695米,兰市乡垄上的雅吉仙高1292米,连坪乡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天鹅顶高1028米。
2.1.3 气候条件资兴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秋多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
年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7.5℃;年均降雨量1487.6毫米,多集中在春夏3-6月和8月,年均降水日数为182天;年均蒸发量为1483毫米,最大月平均蒸发量305.9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最小相对湿度7%;年均风速1.7m/s,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夏季盛行南风,冬季盛行北风,年最大风速18m/s;年均降雪日数6.6天;年均无霜期347.9天;年均日照1700小时。
2.1.4 水文资兴市境内河流属湘江流域,主要分为耒水东江水系、永乐江水系、船形河水系和耒水程江水系四大水系。
其中,耒水干流东江,支流有沤江、浙水、滁水、资兴江、程江;洣水支流有船形河和永乐江。
境内河长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7条,5千米以下的河流有369条。
境内人工水库东江湖达24万亩,蓄水81.2亿立方米。
资兴市水能资源总量为32.37立方米,可供水量达12.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24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1.56亿立方米。
2.1.5 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
资兴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热带区域,主要为松木林、杉木林、油茶林、杂木林、楠竹林植被区,植被总类繁多、生长茂盛。
至2012年,有林地306.33万亩,森林面积319.5万亩,森林覆盖率70.2%,木材总蓄积量1120万立方米。
(2)矿产资源。
至2007年底,资兴市共发现各类矿床(点)89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41处;共发现矿种20余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4种,纳入矿产储量平衡表的有6种(煤、钨、铋、铍、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
(3)水能资源。
至2012年,资兴市水能资源总量为32.37立方米,可供水量达12.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24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1.56亿立方米。
2.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6年资兴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3.9%,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全省十强。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08.3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90.4亿元,增长13.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3629元,增长7.6%。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9∶64.2∶27.9。
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53.3%和42.6%,第三产业贡献率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是资兴经济的主动脉,目前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主导的能源工业;以有色金属加工及重金属回收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啤酒、鱼制品为主导的食品工业;以水泥、耐火材料为主导的建材工业;以纤维、竹胶板为主导的林产工业,以制鞋、服装为主导的加工工业等六大门类工业发展新格局。
2016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965.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1%;实现旅游总收入58.72亿元,增长27.4%。
201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8.25万人,常住人口34.79万人,城镇化率63.38%,比上年提高0.99个百分点。
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2元,比上年增长9.1%。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31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4元,增长8.0%。
2.3区位优势与财政状况2.3.1 区位优势资兴市是湖南对接粤港澳的“南大门”,处于长株潭、珠三角高铁1小时经济圈,享有国家长江经济带、湖南省“一带一部”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位优势。
资兴素有“水乡、电城、煤都、林海、游乐园、基因库”的美称,国家AAAAA级景区东江湖蓄水81.2亿立方米,是长株潭衡郴地区的“第二水资源”,也是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水源保护地;水、火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煤炭储量3亿吨,年产量300万吨;活立木蓄积量1045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22万立方米,是全国重点林业县市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4%,水泥年生产能力300万吨,是湖南省重点能源基地和建材基地。
2.3.2 财政状况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3.87亿元,增长6.6%;上划中央收入4.73亿元,增长4.0%;上划省级收入1.45亿元,增长3.2%。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9亿元,增长4.3%。
2.4农用地规模和种植业生产情况2016年全市粮食40.6万亩、粮食产量13.2万吨,产值3.56亿元;油料8.9万亩、产量1.98万吨,产值1.5亿元;蔬菜18.39万亩、产量30.66万吨,产值7.92亿元;水果18.25万亩、产量25.7万吨,产值8.9亿元;茶叶8.1万亩、产量2650万吨、产值1.05亿元;杂交稻制种面积8000亩。
初步形成东江湖周边蜜桔和北部冰糖橙为主的柑桔产业带,以东部绿茶、南部红茶、北部多茶类为主的茶叶产业带,以绿成康蔬菜为主的粤港澳农产品供应基地,以东部优质稻为主的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2.5畜牧业生产总体情况和规划布局2.5.1 全市畜禽生产情况资兴市是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湖南省生猪调出大县、湖南省瘦肉型商品猪供应基地县、湖南省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