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泸县云龙镇镇区道路沥青加铺工程方案图设计说明1设计说明书1.1 概述1.1.1任务依据简述委托方及委托内容。

1.1.2设计标准简述道路性质、等级、设计车速。

1.1.3 工程概况项目地理位置:工程所在地云龙镇地处泸州北部,泸县东部,幅员60平方公里,南与龙马潭区石洞镇接壤,东、西、北分别与泸县兆雅镇、得胜镇、奇峰镇相连,距酒城泸州城区21公里,距泸县县城18公里,泸荣公路和万得公路交叉贯穿全镇。

1.1.4项目研究过程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车行道加铺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弱电下地、雨水口改造工程、交通工程等工作、其中人行道以及节点景观打造是本次改造的重点。

1.2定位1.2.1现状及背景分析背景: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始终坚持“劳畜富民”的战略,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小家禽、水产、明优水果和药等优势产业。

美丽富饶的云龙镇水资源丰富,5条溪河纵横全镇,水域面积1300多亩的九龙滩水库已列为旅游休闲独家开发终点项目,亦有老鹰山农家乐景区,2006年成功引进外商对该项目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年末能接待客商。

目前云龙镇的城市风貌和旅游发展刚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出现多元产业并存的互补型链条发展趋势,那么规划和修建相关的城市基本配置和云龙历史文化相传承的硬件设施势在必行。

作为城市硬件设施提升和配置,道路系统的功能和美观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因此本案主要将人行道与绿化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就目前而言,云龙镇道路主体街面绝大部分是比较郑洁和完整的,只有极少部分地方需要整理修补,因此建议主题的车行道采取修补即可,建议无需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白加黑”。

1.2.2项目定位道路形象定位风格为:悠久、健康、高雅、实用。

在整体风格、部分区域进行文化点缀,经过整理后,能够追求城市风貌的健康感受,同时景观布置点缀和部分小品的融入,创造城市新生活形态。

强调功能性的整理,增加使用的使用区域。

7条设计道路均位于云龙镇镇区范围内,道路总计长约6.4公里。

A线(玻璃大道)起于镇区达康社区,途径云龙桥1、云龙大酒店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终于武警部队用地附近,整体线性自南向北呈一字形,道路全长2176.284m。

AK0+000~AK0+880,AK1+470~AK2+176.284段属于公路地段,车行宽度8.5m,两侧各有约50cm土路肩,AK0+880~AK1+470段属于城市道路,车行道宽14~15.5m,道路两侧各有宽0.0m~6.0m不等的人行道。

其中在AK1+100处有一跨径约25米中桥(云龙桥1),桥宽约12米,无人行道。

该道路级别为主干道。

B线(和平街)起于A线(AK0+085.700)途径镇区法院、镇政府、云龙小学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终于A线(AK2+127.569),整体线形自南向北呈一字形,道路全长2104.378m。

BK0+000~BK0+540,BK1+750~BK2+104.378段属于公路地段,车行道宽9.0m,两侧各有约50cm土路肩,BK0+540~BK1+750车行道宽9.0m,道路两侧各有宽2.0m~6.0m不等的人行道。

其中在BK1+020处有一跨径约25米中桥(云龙桥2),桥宽约12米,有人行道。

该道路级别为次干道。

C线(光明街)属于A、B线的连接通道之一,整体线性自东向西呈1字型,道路全长113.066m。

道路车行道路3.5m,两侧各有约50cm宽的排水边沟。

该道路级别为支路。

D线也属于A、B线的连接通道之一,整体线性自东向西呈1字形,道路全长135.184m。

道路车行道宽8.0m,两侧各有宽3.0m宽的人行道。

该道路界别为支路。

E线(云河路)起于蜀泸酒厂附近,途径云龙小学、农贸市场,终于镇区安置住房附近,整体线形呈东西走向,道路全长1292.808m,车行道宽8.0~12.0m,道路两侧各有宽0.0~5.0m不等的人行道。

该道路级别为次干道。

F线(商贸街)属于A、B线的连接通道之一,整体线形自东向西呈1字形,道路全长381.792m。

道路车行道宽7.0m,两侧各有宽0.5~5.0m不等的人行道。

该道路级别为之路。

G线(园丁路)属于A、B线的连接通道之一,整体线形自东向西呈1字形,道路全长189.345m,道路车行道宽7.0m,两侧各有宽4.0~5.0不等的人行道,该道路级别为支路。

经统计(A~G线):本工程车行道改造总面积为:60282平方米,人行道改造总面积为253362平方米。

道路设计范围内无天桥隧道等构筑物。

1.2.4工程建设意义设计道路都集中在云龙镇镇区范围内,它们组成了云龙镇的整个道路道路体系,主要功能是改善云龙镇交通通行条件,提升镇区文化品味和人居环境。

1.3建设条件1.3.1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全镇为浅丘地形,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8℃,年日照1424.4h,年降雨量1100㎜,无霜期341天,全年高温期与雨期一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1.3.2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目前车行道现状宽度3.5~14米,路面类型为水泥混泥土路面,破损情况轻重不一,出现了纵向裂缝、横向或斜向裂缝、角隅断裂、交叉裂缝和断裂版、磨损和露骨、坑洞六类病害。

车行道两侧各有宽0~6米不等的人行道,人行道结构层有3种类型:分别为普通砼硬化铺装(局部零星分布)、新近人行道道板铺装(青石板)和原有人行道板铺装(旧砼板),路缘石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状行道树(树种为小叶榕)间距不一,无树池等附属构造物,显得单调、不协调。

老街道的人行道变化非常多,绝大部分店铺是根据地形坡道变化来进行台阶的修建,建议使用150*150方形广场砖对地面进行找平铺贴,因方形广场砖体积不大,更能融入各种不同的造型中,因此铺设出来以后,会将所有不争气的元素规整统一,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路面的树池也建议使用方形,使接到更加整洁规整。

现状道路雨污水以雨污合流的形式通过道路盖板沟、边沟排放,经调查,基本能满足现状使用要求,因此,在本次设计中,仅对雨水口(现状雨水口分布不均匀,间距不一,形式多位在条石路缘石上预留的孔洞)进行改造设计。

1.3.4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现状电力、弱电管网均未下地,随拉、随迁现象十分普遍,与其他市政管网纵横交错,很混乱。

因此,根据合同要求能够要求对弱电管网进行下地敷设。

1.4工程设计1.4.1设计原则线性设计平面设计:根据道路现状和业主意见,以尽量不占用原有房屋、门面为原则,道路平面线形按现状进行线性敷设。

设计道路(A~G线),全长共约6.4公里。

无加宽段。

道路两侧主要单位、小区出入口,应根据现状实际的平面位置确定,并与原有道路车行道自然接顺。

纵断设计:根据业主提供地形图及现场调查,设计道路以起点标高、终点标高、已建砼路面标高为主要纵坡控制标高,兼顾周边到位、小区出入口和门面高度等因素,进行纵断面设计。

道路在实际加铺时,应以现状实际砼路面为基准标高进行加铺,纵断面仅作为标高控制参考供施工使用。

道路平纵线形基本满足各道路级别标准,指标均衡,线性连续,顺适,流畅,与沿线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利于车辆安全。

横断面设计:标准横断面路幅分配形式如下图所示,与现状保持一致,采用一块板路形式。

红线宽度为7.5~13.0米。

两侧路缘石、行道树均重新替换。

1.4.2设计依据设计规范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书》(SZ—14—)2、业主提供工程所在地1:500地形图(2014.02)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0]99号);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20-2006);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D60-2004);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17、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和规范。

1.4.3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道路等级、设计车速、荷载等级、净空、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技术指标。

1.4.4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平面设计说明道路设计范围、红线、中线定线等控制因素,各交通系统(机动车系统、非机动车系统、人行系统等)设施的布置和平面尺寸。

1.4.5横断面设计设计横断面布置形式,宽度和断面组合的确定与规划横断面、现状横断面(改扩建道路)的关系。

1.4.6交叉口设计简述规划概况。

包括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与本项目交叉路口的功能定位,着重阐明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选用立交的选型依据。

1.4.7道路附属工程设计考虑到无障碍设计,道路上人行道出入口多采用牛腿式出入口,平石沿人行道边向前延伸,侧石向下降至1~2cm。

使人行道的路面连续无障碍,无高低,便于老幼行走和童车滚动。

1.4.8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参照相关专业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在人口稠密的十字路口处,根据要求我们设计了人车分流的人行天桥。

1.4.9道路排水工程(参照排水专业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群定排水设计频率、选择排水方式,复杂工程进行方案比选,如有雨水泵站,应确定泵站位置,形式和构筑物标准。

1.4.10道路照明工程原路灯采用欧式路灯和桥面的中式浮雕以及造型有一定的冲突,并且不够耐用,现在已经体现出部分受损的问题,因此重新设计出这种用槽钢弯曲后做成的中式结构的路灯,不仅耐用,更能复合整体文化元素。

经过打造之后,夜景显得更加漂亮,这源于功能区的拓展使得光源的多元化,水体景观中悬浮的水珠也会发光,而休憩区也因灯光拥有毓秀庭院的小巧,道路中间的透光灯带也让地面的祥云通体发光,使接到充满了幻境气息。

1.4.11道路绿化景观工程通过在不同区域逇空地整理后延展成各个不同组团,将不同的组团功能形成景观效益的叠加,无论从各个休憩组团还是各个分支游步道的相互依附关系,还是从整个城市河道步行街的独立体系,都做到了自然和谐统一。

1.4.12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