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小学语文二年级写话优秀教案.doc

(完整)小学语文二年级写话优秀教案.doc

二年级写话活动课教案柳溪街小学闫海霞2012 年 2 月前言:写话,就是用笔说话! 用笔说话和用嘴说话一样,你想说什么,笔下就写什么,你想说多少,笔下就写多少。

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发现,你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写出来和朋友们分享。

初学写作的小同学可以从感兴趣的事物写起,写快乐的游戏、写可爱的小动物、写开心的旅游等,让你的写话充满乐趣。

因为初学写话,所以你不必要求自己写得多优美、多生动,只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就算只有一句话,也值得表扬。

第一讲一、课外积累:[ 词语积累 ]春花怒放好雨知春万象更新春意正浓春暖花开[ 优美句子 ]1小草悄悄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春天来了!万紫千红的花开了。

4春天是江南美丽的季节。

5田野上,禾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来到人间。

春风过后,小草慢慢地钻出了地面,小树长出嫩绿的小芽,麦苗儿也开始返青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各种动物也都开始活动了,小朋友们脱下厚厚的棉衣,快活地在操场上活动着。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变化。

3、第三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变化。

三、看图写话:《公园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会用正确流利的句子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培养学生写话兴趣,有表达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会用正确流利的句子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吧!“上面毛,下面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猜身体里的一部分。

生:眼睛。

师:没错,谜底是眼睛。

今天,我们上课时就要好好利用眼睛,看清楚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示图片。

二.整体感知图片内容。

1.自由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许多猴子。

生:我看到了许多小朋友。

生:老师带着小朋友到公园里看猴子。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你观察得最仔细,一下子就看懂了图意。

这幅图上画的就是老师带着小朋友到动物公园里看猴子的情景。

2.指导观察小朋友们的表情。

师:谁也来说说小朋友们的表情怎么样?生:小朋友们看得很认真,被吸引住了。

生:看到小猴子,同学们都笑了。

生:有一个小朋友想爬到栏杆上看呢,他很想看清楚一点。

3.指导观察猴子的样子。

师:小猴子可爱吗?你喜欢哪只小猴子?把这只小猴子的样子或动作说一说吧。

生上台指着猴子说话。

4.小结观察方法。

看图写话,我们可以先整体写一写这幅图的意思,再把图分成几个小部分,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等方法再一一进行描写。

三.复习写话的方法。

师:要写话,我们要注意什么?生:开头要空两个格。

生:要用上标点符号。

生:要写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

师:同学们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时候去看猴子的?生:放学的时候。

生:可能是星期六,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的。

生:是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去旅游了。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也符合生活实际,写话的时候,就写上你们喜欢的时间吧。

从图上看,我们知道小朋友们在哪里看猴子吗?生:动物园。

生:公园。

四.小组练习说话。

师: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时间、地点和人物三大要素加入自己的话里,看着图,再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画面。

出示小组学习的要求:1.说话的同学站起来,声音响亮,语速适当。

2.其它同学认真听,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评价。

五.学生练习写话。

师: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刚才观察到的画面写下来,注意写清楚时间和地点,可以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猴子,或听到的声音,也可以写一写自己想象到的东西。

小朋友练习写话,把话写在课本方格内。

第二讲一、课外积累:[ 词语积累 ]生机勃勃春色满园万紫千红风和日丽春满人间[ 优美句子 ]1、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2、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

3、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

4、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春天来了 ,万物从沉睡中苏醒。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枣树。

春天,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花。

夏天,树上结满了青枣。

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成大红枣,树上就好像挂了很多小红灯笼。

我和小朋友站在枣树下,抬头望着这些大红枣,心里想:要是吃在嘴里,一定又甜又脆。

1、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

2、“树上就好像挂了很多小红灯笼”一句中的“小红灯笼”指的是()。

3、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

要求: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谁?干什么?怎么想的?用几句连贯的话写出来。

写完要认真读一读,修改错字和病句。

要求: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谁?干什么?怎么想的?用几句连贯的话写出来。

写完要认真读一读,修改错字和病句。

第三讲一、课外积累[ 词语积累 ]兴冲冲甜丝丝情真意切信以为真不动声色[ 优美句子 ] (助人)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3、病人之病,忧人之忧。

4、每有患急,先人后己。

5、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学校院子中间,有一座美丽的花坛。

里面的花都是我们亲手种的。

花坛的四周,摆放着一盆盆冬青草。

嫩绿的枝条向四周伸展,针叶上挂着水珠,长得非常密。

挨着冬青的是五颜六色的各种小花,在花坛里开得十分好看。

同学们爱惜它,用汗水浇灌它。

小花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欢乐。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里有()句话。

3、花坛的四周有什么? ()。

4、冬青草长得怎样?()。

三、看写《学做家》教学要求:能把学做一家的程 ( 写) 清楚 , 做到意思清楚明白 , 句。

教学重点:把家的程清楚, 写通。

教学程:一、揭 , 启 , 激趣同学 , 我已是二年的小学生了 , 要学会生活自理 , 其中做家是一重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 , 老想了解一下 , 我班的同学学会了哪些家 ?( 出示 )二、句式助 ,出示投影 :1.“我学会了 ( ) ”或“我学的家有 ( ) ”;2.“我学会了 ( ) 和( ) ”或者“我学会的家有 ( ), 有 ( ),有( ) 。

在学做家的程中, 你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是哪?你是怎学的 ? 你能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几个接, 把你学做家的 ?( 指名口述 , 大家 )三、相互交流 , 打开思路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 从中得到更新更多的启发 , 获取灵感 , 打开思路。

2.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 , 向全班汇报其小组修改后的习作。

( 教师随即点拨,并给予表扬鼓励。

)四、独立写话 , 个别指导1.鼓励学生把自己刚刚说的写下来 , 字数不限 , 只要能反映劳动过程 , 写出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就行。

2.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 并在巡视中找到优秀的习作 , 发现主要问题。

对学生习作中写得好的段落 , 通顺的句子 , 准确的标点、词语 , 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对不足之处 , 如内容不着边际、句子不通顺 , 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

五、习作交流 , 评价修改1.选出优秀习作 , 让学生欣赏 , 对其中生动准确的语句进行肯定 , 挖掘习作中的闪光点 , 及时进行表扬 , 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2.同桌交换习作 , 相互修改。

3.自主修改完善习作。

第四讲一、课外积累[ 词语积累 ]灰心丧气心事重重心平气和灵机一动若无其事[ 优美句子 ] (助人)1、助人是人格升华。

2、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3、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

4、众人拾柴火焰高。

5、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青蛙有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的,可机灵了。

碧绿的身子,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

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发了脾气,一鼓一鼓的。

两条有弹力的后腿,折叠着分排在身体两边。

好神气的“田间勇士”啊!1、这段话共有()句话。

2、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的身子()的斑点()的肚子3、这段话描写青蛙的外形,是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写()。

三、看图写话要求: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谁?干什么?他们在说什么?用几句连贯的话写出来。

写完要认真读一读,修改错字和病句。

要求: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谁?干什么?她在想什么?注意想象要合理。

用几句连贯的话写出来。

写完要认真读一读,修改错字和病句。

第五讲一、课外积累[ 词语积累 ]日新月异人间天堂漫山遍野风景如画群山环绕[ 优美句子 ]1、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使我留恋。

2、那露珠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石。

3、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4、那一朵朵鲜艳的桃花,仿佛是姑娘羞红的脸。

5、一棵棵梨树像一团团雪白的棉花。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村子的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河水缓缓地向东流去,河两岸有田野和青山。

山坡上开着各种颜色的野花。

河上有一座白色的石桥。

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1、这段话共有()句。

2、写颜色的词有:()。

3、写鱼动作的词有:()。

三、看图写话《妈妈生病了》教学目标:2、学会关心家人,力所能及地照料家人。

在具体的事情中感受亲情的温暖,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难点:能表达清楚图意,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文题,激发亲情1、你生过病吗,关心与照顾你的都是谁呀?他们是怎样照顾你的?2、今天妈妈病了, ( 板书文题 ) 你应该怎样做呢?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捕捉亲情1、自读提示,说明提示的内容与要求,明确这是一篇命题习作。

2、说开头,想后文。

(1)读故事开头的一句话,观察 6 幅图,对习作的内容形成初步概念。

(2)读要求,审题明意,了解习作内容。

三、观察图画,指导练说,传递亲情1、观察图画,弄清图意。

出示图画,从整体上看讲了一件什么事?2、仔细观察每幅图中的吴萍和妈妈在干什么?她们的表情、神态各是怎样的 ?(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看到的画面。

)3、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同桌互说:吴萍会想些什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可以把“吴萍”变成“我”,“我”看到妈妈病了会怎样想?会对妈妈说什么?以“我”的口吻、“我”的身份来体会“我”的感受,才能情真意切,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 。

)4、指导学生合理想象连环画中没有表现出的情景,并给故事加上合适的结尾,表达出母女深情。

想象要合理、个性要鲜明、言之要有物、笔下要有情。

四、模拟情景,练说经过,表达亲情1、练说。

在小组内练说,尽量说得具体、连贯、自然、流畅、完整。

2、师生互动,个性表演,表现亲情。

教师扮演“妈妈”,学生扮演“吴萍” ,把事情的经过表演出来。

师适当点拨引导,师生共同评价。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畅写亲情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