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浅析摘要: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进行阐述,包括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控制,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供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为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数量日益增加。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生态环保理念,融合了大自然物质和人文因素,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项目的施工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若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整体功能的发挥,并且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因此,有必要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以期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从而建造出品质高、功能好的园林绿化工程。
1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措施(1)组织措施。
1)施工企业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在业主、总监理工程师规定的时间内将人员、机器设备按计划全部安排到位。
2)施工项目部要熟悉施工规范和合同条款,明确承包人义务和责任,全面完成组织准备工作,认真进行施工技术准备。
搭建各类必须的临时生产辅助设施,保证在投标文件规定的开工日期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3)项目部经理应按时进驻施工现场,及时组织现场施工和解决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2)技术措施。
1)优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按照工序、工艺合理划分施工段,根据互不干扰的原则组织施工。
2)采用动态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跟踪落实,并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不断完善。
3)充分利用现场有利地段堆放材料,加快材料周转,降低材料成本。
4)充分发挥专业施工企业自身的优势,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
5)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的进度计划,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特别是关键工序要按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实施。
(3)信息管理措施。
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分析、调整、反馈,建立相应的信息流动程序及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使项目经理部及时掌握有关工程的最新信息,为下一步工作合理安排提供依据。
2施工质量控制2.1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园林建设项目的形成过程中,必须要使施工作业技术和活动在受控状态之下,才能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所以质量控制要贯穿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施工过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完工验收阶段和保修阶段,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周围环境等,组织和处理好这些因素,就能保证项目的质量。
2.2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就是为项目施工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生产按时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在实际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研究和会审图纸及技术交底,了解设计图纸、技术要求、施工难点;第二,合理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全面的技术文件,使园林项目工程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工期短、成本低、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效益好;第三,现场勘察“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的搭建;第四,做好充分物质准备和劳动力准备。
(2)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根据施工项目质量目标要求,编制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和相应的质量计划,对工艺流程、施工参与人员、材料及环境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目标控制,以保证工程总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加强施工项目工序的质量管理,规定各项作业活动和各道工序的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要点、工作顺序、质量要求,使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工作,应对其操作人员、材料、环境条件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做好解决问题的预案。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水平,加强专业业务能力培训,提高项目部成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提高对施工人员业务技能的重视程度,在施工人员中有计划开展的业务培训工作,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最新、最先进的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知识,所有工程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业务素质。
在施工工作中,必须以精湛的技术才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完善的法制观念才能确保园林工程的质量。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材料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施工中苗木选择和种植应注意以下几点:1)苗木选择。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树种长势有很大关系,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在树种选择上应充分了解苗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如苗木的物候、寿命、生长速度、栽植季节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树种主要以当地为主,同时在为满足景观要求的条件下,适当选择一些长势良好且能适应本地生长的外来物种。
应选要色泽正常、干形良好、无病虫害、顶芽饱满、根系发达的苗木,尤其是棕榈科植物。
像乔木则选择假植苗、袋苗。
避免在大风天起苗,苗木起苗之后要选择避阴、背风处放置。
2)苗木的栽植。
在对苗木栽植前,施工人员定期地对苗木树冠、根系修剪,及时拆掉不容易腐烂的包装物,施工人员要把种植穴底部尽可能踏平及裸根,且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进行分层压实,并按设计要求摆放好树苗的朝向和位置。
3)选择适宜土壤。
一般选择透气、透水的中壤土进行移植。
如果土壤的透气和透水不符合要求,便会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移植土都符合要求,因此要对不符合要求种植土加以改善,以达到被移植株的需要为准。
(3)交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进入完工验收阶段,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收尾工作的清理,找出遗漏项目和需要修补的工程,并及时处理。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说明及竣工验收标准,对项目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鉴定和验收。
(4)养护管理阶段。
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主要环节之一,是苗木成活的关键。
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整个项目工程质量。
按惯例,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期为一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一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
这段时间工作的内容主要有灌溉、排水、施肥、病虫害的防治等。
灌溉一般根据植物吸收水分的大小决定。
当叶片的吸水能力很大,则说明水分不足,就应及时喷水。
当设备及人力等条件有限时,新栽的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大树、针叶树可后灌。
夏季正是树木生长的旺季,需水量很大,但阳光直射、炎热的中午不要浇水。
灌溉时要做到适量为宜,最好采取少灌、勤灌、慢灌的原则进行合理灌溉,保证树木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土质不好、树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以及干旱年份,则应延长灌水时间。
3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3.1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园林绿化项目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并尽可能使实际成本费用降低到最低。
3.2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1)工程材料费的控制。
园林工程的材料在种植工程成本中占比重最大,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在满足质量的要求前提下,材料采购要以价格低、储存简单方便的原则,控制好材料采购成本。
工程项目材料员严把材料质量和数量关,按施工预算工程量做好各种材料的用料计划,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耗用材料的数量控制,把原材料的消耗率降到最低点,努力提高各种材料重复的利用率。
(2)控制好机械台班费。
根据施工计划要求,合理调配施工设备,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部分机械可实行租赁制,减少购买机械的支出费用;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尽量选用当地的网电作施工电源,降低费用;加强各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使之更加熟练、规范,防止降低机械的利用率。
(3)人工费的控制。
控制施工人员的数量,尽量选择具有多种专业技能的生产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使用计时工,而尽可能采用计件工资方式。
严格控制非生产费用的支出,节约管理成本。
(4)科学选择植物的移栽时间。
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移植成活率及植株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植物成活率与移植期密切相关,按植物生存生长规律出发,传统的做法是从3月中旬开始至5月初或者是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此间是最佳移植期。
其他时间,如炎热的夏季和极端低温的冬季,都造成移植成活比较困难。
在植物最佳移植期施工,植株根系萌生、再生能力旺盛,树势不会出现严重失调,提高成活率,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
(5)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方法。
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应从合同签订开始至保修期结束,尤其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施工单位应制定一整套合同管理的制度,对合同管理的组织、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审查、签订、履行等各个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和说明。
在施工合同签订前,施工企业应对合同文件是否齐全、内容和条款是否全面完整、合同内容是否公平合理等进行全面审查。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施工,定期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期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结语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保护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应把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等环节纳入正规化的管理,同时施工管理人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从而建造出高品质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1] 罗晨.浅析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16期[2] 冯锦源.对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探讨[j].中华民居.2011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