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练习题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练习题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

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3.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青年人活动踊跃。

提倡过中国传统节日,可以()A.可以有效抵制洋节日的入侵B.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4. 中国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

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这是因为()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 A.保护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6.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B.庆祝民族节日C.民族的文化遗产D.民族的语言文字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

回答8~9题。

8.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 ( )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9.下列关于各国电影特点形成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由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 B.由各民族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决定C.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由各民族间的区域性特点决定10.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

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

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

这体现了 ( )①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④中华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1.2014年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

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

这些都说明 (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

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

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

这表明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猫头鹰,在东方的中国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在西方却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就是一只猫头鹰。

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 ( ) A.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文化 B.通过文化交流,让西方认同我们的观念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了一句名言:“各美其关,关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14—16题。

1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15.“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A.不同民族之问,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D.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的进程16. 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意义有①能更好的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③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清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完全统一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7.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名言强调了 ( ) 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18.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北方的游牧人经常以畜产品同农耕人交换粮食、茶叶、布匹、铁器等,这种互通有无的贸易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

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途径③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贸易活动促进了人口的迁徙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19.2012年12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颁奖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

“莫言热”“文学热”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这些话题通过网络迅速在社会传播,说明新媒体 ( )①传播信息具有快捷性特点②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具有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④将传统的传媒手段完全取代了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2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加上各国家的2500余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C.教育活动D.大众传媒2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这主要说明()A、我国加快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22.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2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2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这说明()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26.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这是因为(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7.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说秦汉风云人物,品三国英雄。

凭借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而一举成为近年最火的文化学者,电视明星。

他的作为与成功是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有效对接。

这说明①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28. 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集中展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

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需要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确定一组体现这一盛事的关键词,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A.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文化趋同B.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平等C.文化传播文化借鉴文化渗透D.文化繁荣文化创新文化渗透29.“相约北京”从2000年起至今已历六届,每届都有上千名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同台演出,交流技艺。

“相约北京”成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

这种文化交流( ) A.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文化传播B: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其他同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C.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D.是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0.2011年是兔年,1月5日我国发行《辛卯年》生肖邮票,与此同时,法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也发行了与“兔”有关的邮票。

这表明A.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B.各国的民族文化其内容与形式完全一致C.兔被各国视为吉祥物D.各国的信仰有相同的东西31. 材料一:为进一步加强中法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两国国家元首共同决定中法互办文化年。

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