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注意事项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注意事项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注意事项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于困境。

因此,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作为用人单位加强劳动管理,保障职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组织劳动所必须的一项制度,它对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保护职工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规章制度制定权侵犯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对规章制度制定程序设定了诸多限制,不再单独由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扩大了劳动者的参与权。

因此关于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性规定务必引起足够重视。

一、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第四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虽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赋予了企业有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权利,但如果企业不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企业也将为此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法律责任。

(一)一些规章制度因无法律效力而失去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据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三个条件的,且不与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相冲突,才可以在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中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否则,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将会不予适用。

(二)企业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企业可能承担行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无效,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四)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五)企业失去了抵御劳动争议风险强有力的手段。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日常管理及生产正常
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同时,由于劳动争议的复杂多样,仅靠劳动合同是不够的,企业更需借助规章制度才能处理解决。

因此,作为调解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的企业规章制度,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具有不可替代性。

如果制定的规章制度无效,企业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将陷于被动局面,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也失去了企业抵御劳动争议风险强有力的手段。

二、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民主协商程序
第四条第二款: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
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实践中,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一般都是自己说了算,没有听取员工意见就把种种不合理的规定强加给劳动者遵守,因此这种单方规定的“霸王制度”很有可能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为有效杜绝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独断专行,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者的参与权,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再是企业的单方行为,而是一个平等协商的双方行为。

这个程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第二步是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一般来说,企业建立了工会的,与企业工会协商确定;没有建立工会的,与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从法律规定看,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公示告知。

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严格遵循这种程序性要求,并注意保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或者员工参与制订规章的证据,否则将面临由于程序不合法而被宣布无效的可能性。

特此建议企业必须依法成立职工代表大会,健全工会组织,发挥工会桥梁和监督作用。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充分协商,讨论确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内容;实施时,要尊
重职工个人或代表及工会的修改建议,完善规章制度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监督作用。

三、规章制度的异议程序
第四条第三款: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既要合法,也要合理。

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了规章制度的纠正机制,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劳动者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修改,然后通过平等协商程序进行修改。

四、规章制度的告知(公示)程序
第四条第四款: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劳动者知晓并遵守。

劳动合同法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规章制度公示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是否向劳动者公示可直接决定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
的胜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规章制度只有向劳动者公示才对劳动者产生约束力。

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往往以
其不知道规章制度的内容为由主张规章制度未公示,用人单位也往往无法提供已经公示的证据,很多企业本应该胜诉的案件最终败诉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员工的违纪行为本已经达到了规章制度中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条件,但是员工称不知道有这个制度,公司也无法证明曾向员工公示的证据,最终导致案件败诉。

规章制度如何公示才更有利于今后在仲裁庭或法庭举证?
规章制度公示方法
1)员工手册发放(要有员工签领确认,必须注明版本);
2)内部培训法(注意一定要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培训内容、与会人员签到);
3)劳动合同约定法;
4)考试法(开卷或闭卷);
5)传阅法;
6)入职登记表声明条款;
7)意见征询法;
尽量避免如下公示方法:
1)网站公布(举证困难);
2)电子邮件告知(举证困难);
3)公告栏,宣传栏张贴(举证困难)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保留公示或告知的证据。

企业制定合法的规章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合法: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二是程序合法: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三是公示、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规章制度的公示可以通过劳动者人手一册、学习培训或者张贴等方式进行。

现在很多制度,原来制定也要求要征求职工代表和工会的意见,如果企业员工认为部分条款有异议可以进行协商,如果认为现在制定的制度跟法律相冲突,有修改的必要,工会和职工代表可以要求修改。

《劳动合同法》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即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
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要符合民主程序:第一步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第二步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劳动合同法的这一规定,是我国劳动立法的一大进步,也是劳动合同法的一大亮点。

■特别提示平等协商(也称集体协商、集体谈判),是指企业或企业联合组织与相应的工会组织或职工民主推举的代表,为确定劳动条件和标准及劳动关系相关的问题,依据法律有关规定而进行平等商谈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