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形条件管理规范
1.目的:
规范成型条件的设定流程及使用,提高条件设定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2.责任部门及范围:
注塑部注塑技术相关成型条件管控及记录
3. 责任者:
注塑技术员,生产相关人员
4. 成型条件的分类
4.1 标准成型条件:
4.1.1 《标准成型条件表》作为首件作业时的成型条件设定依据。
标准成型
条件设定时必须保证与实际生产的模具号、产品号、机器型号和机器螺杆直径一致。
4.1.2以下几点情况没有标准时,在开机生产时依据首件检测OK后,(首件
作业参见《首件作业指导书》)。
将所设定的条件作成《标准成型条件表》:
a.新模具首次生产,无标准。
b.模具P/N组替,结构差异大,同一模具标准无法通用。
按P/N制作《标
准成型条件表》
c.材料种类不同,特性不同。
d.更换机器型号不同,螺杆直径不同。
e.实际生产的取数不同。
f.其它特殊情况,现有标准不能通用。
如:机器螺杆磨损严重,计量暂时加大。
4.1.3 《标准成型条件表》作成、更新发放相关人员职责:
条件设定人确认人批准人标准发放、管理技术员领班、技师部长助理
4.1.4正常生产中所设定的参数:温度,螺杆射出,保压,塑化阶段必须控制在标准公差范围内。
开合模顶出部分只作为正常生产中设定依据,在不影响周期,产品外观,结构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
当标准无法正常生产时,必需重新评估并更新标准条件。
4.1.5 更新标准条件时,标准需重新发行。
制成时应注意其版本,若是第一版应写O1,第二版应写02,依次类推。
将旧版的《标准成型条件表》保留,保留期限为三年。
4.1.6 标准成型条件不作为判断产品质量好坏,质量好坏以产品检验结果为准。
4.1.7制定标准成型条件文件的步骤:
a; 技术员、技师作好成型条件交领班或技师确认。
b: 把参数输到最新版标准成形条件表,打印后交注塑部长签字批准扫描到指定文件夹存档,以防文件损坏或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