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也有明显下降[21],说明针箭颗粒降低SHR大鼠血压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伴随的胰岛素抵抗。
6 问题及展望 分析以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结果,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实验研究大致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保护靶器官;降低胰岛素抵抗等。
这些研究或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入手,或从保护靶器官、改善代谢异常入手,取得一定成果,但不够系统深入。
一方面缺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层次研究,另外,缺少结合中药制剂的特点,针对发现中药制剂优势的探索性研究。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有着复杂的病理机制网络。
中医药治疗本病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发挥作用,故二者必然有着契合点。
如何充分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成果,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交叉研究,发挥中医药本身的优势和特色,尤其是在对高血压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是相关研究的难点,也将是热点之一。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优势会逐渐被认识,并使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有更多的获益。
参考文献1 周明.苦马豆总黄酮甙的降压作用及其机理.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 3(5)∶21~232 张新军,章茂顺,高志芬,等.醋柳黄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4)∶547~5503 蒋自强,郭会军,任德启.镇肝熄风合剂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及缩血管物质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医研究,2002,15(2)∶22~244 鄢东红,金益强,唐发清,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肝阳上亢证模型肾上腺组织的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8)∶24~265 袁成民,丁书文.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24~256 陈孟莉,王彩云,朱秀美,等.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及RAS 系统物质的作用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2,17(4)∶207~2097 石咏军,马琼英,高鸣,等.葛根素注射液抑制(延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重塑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7)∶387~3908 段学忠,孙西庆,李丁友.益脉降压流浸膏降压及调节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3)∶143~1449 严冬,唐蜀华,陈晓虎,等.降压益肾颗粒对S HR大鼠循环系统及组织中NO、NOS的影响.江苏中医2001,22(6)∶40~4210 韩梅,温进坤.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肾性高血压的实验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4)∶244~24611 江巍,张文高,马学盛,等.降脂调压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8~2012 吕俊华,杨文豪,熊爱华.红丝线草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降压机制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04,23(6)∶357~35913 李剑,潘毅,严灿,等.滋补肝肾、活血祛痰方药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山西中医,2003,19(2)∶54~5614 范金茹,吴华堂,戴小良,等.滋阴平肝法降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72~7315 李敬孝,张茗.益气平肝活血祛痰法及其组方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c-f os、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山西中医,2006,22(5)∶47~4916 孙联平.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心肌I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中华新医学,2003,4(6)∶481~483.17 石咏军,马琼英,高鸣,等.葛根素注射液抑制(延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重塑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7)∶387~39018 徐向东,徐向青,侯秀娟.益肾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4,31(7)∶615~61619 龚一萍,倪美文,宋霄红,等.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实验研究.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2)∶62~64 20 司晓晨,潘杨,程海波,等.胰敏胶囊阻止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高血压的发生研究.中医药学刊,2004,22(2)∶250~25221 陈晓虎,蒋卫民,唐蜀华.针箭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成药,2002,24(10)∶788~790番石榴叶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黄海军,黄桂琼,周迎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广州 510515) 番石榴叶性平,味甘涩,具有收敛止泻、消炎止血的功效,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鞣质、挥发油、槲皮素、植物固醇、叶绿素和多糖等,中外民间医药多有采用番石榴叶治疗糖尿病及腹泻等疾病。
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多,因此本文将对其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1 降糖作用 M ukhtar等[1]的研究表明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Yus of等的研究则表明链佐菌素复制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在食用含高膳食纤维的番石榴果4周后其平均空腹血糖值与格列本脲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
以往众多研究表明这种降糖作用主要与黄酮甙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番石榴富含的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对胰岛细胞保护、胰岛素释放的调节、糖代谢的调节有关[3]。
2005年Oh 等[4]的研究表明番石榴叶提取物的降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激酶的抑制作用所介导的。
342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2 解痉止泻作用 肠道感染由于化学性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乙酰胆碱分泌增多,作用于肠道胆碱能受体,使肠道蠕动亢进,水、电解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等在肠道停留时间缩短,来不及完全吸收而被排出体外,引起腹泻。
槲皮素能够抑制离体豚鼠回肠乙酰胆碱的释放[5],拮抗激动剂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的收缩反应,抑制离体豚鼠回肠的自发收缩,抑制小鼠小肠的推进功能。
进一步的研究[6]表明槲皮素能够拮抗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
基于此,有研究表明槲皮素拮抗乙酰胆碱的可能机制是其对突触前钙离子通道调节有关[7]。
3 抗菌作用 程天印等[8]通过琼脂平板抑菌试验表明:番石榴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嗜水气单胞、金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前5种G-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番石榴叶的抗菌作用也为其他试验所证实,如A ri m a H等[9]证实番石榴叶提取物黄酮甙类对肠炎沙门(氏)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蔡玲斐等[10]的研究表明1g/m l番石榴叶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15.5mm;对枯草芽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乙型链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11.0mm。
因此,从众多的研究可看出番石榴叶的提取液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
4 抗病毒作用 轮状病毒和诺瓦克样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的两个重要的病原体。
陈国宝等[11]通过复制轮状病毒(HRV)感染动物小鼠模型,比较番石榴叶与病毒唑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番石榴叶可以促进小肠对Na+、糖的吸收,促进小肠分泌SI g A,对小肠粘膜具有保护作用,能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
进一步研究[12]表明番石榴叶中提取的槲皮素和2A-羟基熊果酸对HRV的治疗及预防作用,番石榴叶抗HRV作用源于槲皮素和2A-羟基熊果酸等有效成分。
张学森等[13]利用番石榴叶及思密达对诺瓦克样病毒腹泻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番石榴叶组疗效明显优于思密达组,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却不甚明了,推测可能与干预了病毒和受体的结合并抑制病毒的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
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5.1 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Conde Garcia E A等[14]研究发现番石榴叶粗提取物对豚鼠的心房肌收缩存在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进一步对其乙酸提取成分的研究表明:乙酸提取成分能够可逆的抑制心房肌收缩,延长心房肌松弛时间,而且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与Ca2+离子内流减少和可能与胆碱能受体激动有关。
5.2 对血压的影响 番石榴叶在非洲民间广泛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O je wole JA[15]静脉给予盐敏感的高血压大鼠番石榴叶提取物后,能够显著的降低血压及心率,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然而其中的降压机制还尚不明确,但至少可认为这种降压机制不应该是通过胆碱能神经介导的,因为实验中其心肌抑制作用并未被阿托品拮抗。
5.3 对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目前众多研究[16~18]表明番石榴叶及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酚类、及β-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对体内的氧自由基具有广泛的清除作用。
而自由基的堆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Ya mashi2 r o等[19]利用离体的大鼠再灌注心肌实验表明番石榴叶中的槲皮素、没食子酸能显著的减轻缺血期缺血性肌挛缩,改善再灌注后心肌功能障碍,减轻再灌注期高能磷酸的降低和丙二醛的增加。
5.4 对脂质的影响 Rah mat等[20]研究发现食用番石榴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及调节脂质的作用。
近年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糖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H sieh CL等[21]研究发现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具有抗LDL糖化作用。
因此番石榴叶在预防糖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有重要的价值。
6 抗肿瘤的作用 M anosr oi等[22]对17种药用植物对表皮癌及鼠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这17种植物中,番石榴叶挥发油成分对表皮癌细胞抗增活性最高,半数抑制浓度I C50为0.0379 mg/m l,是长春新碱的4.37倍。
而Seo N等[23]的研究则认为番石榴叶提取物抗肿瘤细胞的机制在于抑制了T调节细胞并增强了Th1细胞的作用。
在肿瘤细胞中,P糖蛋白通过ATP供能,将长春新碱、秋水仙素、放线菌素D等药物泵出细胞外,导致肿瘤细胞耐药[24]。
Junyap rasert等[25]对番石榴叶、姜黄等5种植物的提取物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介导的若丹明123 (Rho-123)外流的抑制作用表明,类姜黄素及番石榴叶提取物对其抑制作用最明显。
同时五种植物均具有抑制Rho-123由回肠浆膜层向粘膜层转运。
7 讨论 番石榴叶在治疗腹泻,降血糖,镇痛[26]、镇咳[27]、保肝[28]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目前对其研究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其对病毒性腹泻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其在病毒性腹泻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为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