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G主族元素只有42种,其中金属元素只有12种
练习5、第119号未知元素有人称为“类 钫”。有关“类钫”的预测中错误A的D 是 ()
A、单质具有较高的熔点 B、“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C、“类钫”有放射性 D、“类钫”密度小于1g/cm3
练习6、(2006年江苏)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 其中:X、Y处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比Y原子少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物的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氧化物
中强 强酸 更强
酸
酸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递变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小结: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 原因是什么呢?
本质原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其它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例 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 如 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下图所示。试
①E (砷) > E (硒) ②E (砷) < E (硒)
③E (溴) > E (硒) ④E (溴) < E (硒)
(3)估计1mol气态 Ca 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 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4_1_9_k_J_/_m_o_l< E <_7_3_8_k_J_/mol (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_8__电__子__稳__定__结_构_
练习2、某周期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为x,则同周期的IIIA 族元素的原子 序数为( D ) A、只能是x+2 B、可能是x+8或x+18 C、只能是x+1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练习3、(05年广东)铊(Tl)是某超导
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
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单质和水 冷水 热水较 盐酸
(或酸)反 应情况
剧烈
快盐酸 剧烈
较快
稀 有
非金属单质 与氢气反应
高 温
磷蒸气 与H2能 反应
须 光照或 气 加 点燃爆 体 热 炸化合 元
最高价氧化
素
物对应水化 NaOH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位 置
最外层电子数
结 构
(横)周期
性质
电子层数
相似性
递变性
1.主要化合价
1.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2.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组成 2.“水化物”的酸碱性
3.氢化物组成
3.氢化物的稳定性
练习1(08四川)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 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6 2 4
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小结:
元素原子 引起了 元素原子得失
结构的周
电子能力的周
期性变化
期性变化
引起了
元素性质的 周期性变化
实验依据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⑴与水或酸置换氢气的难易 ⑵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⑶金属间的置换 ⑷原电池反应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⑴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 定性 ⑵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⑶置换反应
C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第六周期中有一格内放有15种 镧系元素,第七周期有15种锕系元素,因为它们电子层 结构和性质比较相似
D周期表的左下方有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右上方有金属 性最强的元素
E位于金属、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 有非金属性;寻找半导体材料可到该区域。
F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负价|=8
Tl3+ + 2Ag = Tl+ + 2Ag+ 。下列推断正
确的是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C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 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 的还原性比Ag强
E、Tl(OH)3是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氢氧化物
练习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D、G)
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只有22种非金属元素,且O(除OF2),F无正价 B现在所用的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编排的
第3周期: 8 种元素
元 周期 长周期 素 (=电子层数)
第4周期:18 种元素 第5周期:18 种元素 第6周期:32 种元素
周
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
期
七个主族(A)
表 族 七个副族(B)
(=最外层电子数)VIII族
0族
提示:可让学生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
[问题3]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纵)族
⑶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问题1] 什么叫元素周期律?
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理论依据
实验依据
理论依据
1.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3.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O
(1)由题意可知:X为
为P 。
, Y为 S ,Z
(2)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Y>X 。
元素周期律及 元素周期表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⑴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 (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⑵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 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 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 Ⅰ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 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问题2] 周期表是依据什么而画 出来的呢?
1.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
同一横行。 周期 2.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
在同一纵行。 族
周期表结构 ⑴几个周期(横行)? 七个,三短三长一不完全 ⑵几个纵行?几个族? 18纵,16族。七主七副1零Ⅷ族。
第1周期: 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2周期: 8 种元素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 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 _随__着__原_子__序__数__增__大_,__E_值__变__小______.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__周_期__性___变化规律。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但个 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 的是__①__③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