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参访学习总结

学校参访学习总结

学校参访学习总结
为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模式,为我学区小学探寻发展之路,我学区xx一行5人于5月17日至19日参加了xx 学校xx县区域小规模学校联盟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的开放日活动。

通过参观校园、观摩教学、交流研讨、社团展示等活动,客观而真实地了解了三所小规模学校的办学历程。

特别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张婧老师悉心指导,耐心讲解,刘巍老师适时点拨,答疑解惑,给我们的学访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交流学习所得,碰撞思维,探寻适合自我的教育模式,5月22日下午,组织召开了学习总结暨小规模学校发展座谈会。

学区党支部委员、工作人员、各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会议。

小而美”种子学校参访学习总结会上,参加学习的同志就各自学习所得做了交流,并对本校工作提出建议。

安振宁校长在交流中提到,自己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校长,校长要有文化治校理念,做好学校发展的阶段规划;链接各类资源,带动学校建设;组织教师积极探索圆桌教学法,开展师生读书活动,重新依据实际筹建社团活动。

潘凤老师在交流中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写字习惯、说好普通话;充分链接社会资源,借助公益项目促进小规模学校发展,给农村孩子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王香老师谈到,教师要坚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
驾驭能力;教师要不断学习,多读书,提高知识储备量;学校要开展好社团和大课间活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黄丽娟老师说,本次参访,不仅仅是学习,而是给她精神的洗礼。

她相信在我们们的坚持、努力、合作下,刘家庙小学也会变得小而美、小而巧、小而优,小而精。

随后,各小学校长与与会人员交流了今后办学思路和工作设想。

通过参访学习、交流座谈,我们达成以下共识:
教育,适合孩子发展。

我们到底要办什么样的教育?办什么样的学校?是我们一直在探寻的方向。

xx小学、xx小学、xx小学通过实施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将农村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从孩子脸上洋溢的自信、阳光、快乐的笑容,让我们再次见证了“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此,我们认为,农村学校要结合地域文化探索适合自我发展的路子,给孩子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校长,引领学校前行。

参访过程中,各校教师团结一致、各司其职、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们深刻影响。

我们认为,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策划者和掌舵人。

校长要谋划好学校的发展之路,工作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但具体工作不一定要亲力亲为;好的校长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团队的共同行动。

团队,激活管理机制。

参访中,三所小学积极负责、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学校工作的贯彻落实,关键在教师;“站在讲
台前的人决定着孩子的受教育品质”,孩子接受着怎样的教育,关键在教师。

好的教师团队不仅要有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还要有思想、敢革新、愿成长。

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什么样的人为伍,我们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而,如何带动教师成长、培养榜样教师,是校长的首要责任。

联盟,带动区域发展。

参访中感受最深刻的是兰考县区域小规模学校联盟,他们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小规模学校联盟指导下成立了区域联盟。

教师通过教学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相互交流,抱团取暖,实现了资源共享,成果共赢。

我们也应该积极参加小规模学校联盟的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在联盟指导下辐射带动我们周边的学校一块共同成长、共同改变。

课程,拓展教育资源。

xx小学的社团活动,xx小学的大课间、开放课堂结合地域文化,又突出张扬孩子个性,培养孩子特长。

我们认为,课程是学校的灵魂,好的教育就该提供适合孩子发展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大课间、社团活动研发校本课程。

课堂,绽放孩子生命。

感受最深的是xx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孩子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发现、合作、共赢,为今后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尝试圆桌教学法。

阅读,助推师生成长。

兰考县区域小规模学校联盟的读书活动、xx小学的读书成果,都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我们认
为,阅读是教师的最好修行,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阅读,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阅读的学校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我们要大力倡导读书活动,形成校长带着教师读,教师领着学生读,学生带动家长读的阅读格局。

在参访学习交流之后,我们形成今后的工作设想:
扩散培训,形成共识。

在参访中,我们认识到,团队成员没有形成共识的行动,任何变革都不会取得实效。

因此,通过参访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扩散培训,并通过自我身体力行来带动其他教师,将探索小规模学校教育模式作为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行动。

链接资源,改善条件。

参访中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给学校办学条件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校一梦想”、“互加计划”、“两个盒子”、“担当者行动”等社会公益组织为学校图书、资源等提供了极大支持。

我们今后也要积极链接各类资源,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多措并举,提升素养。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掌舵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因此,我们今后继续通过读书活动、外出学习、培训交流、自我研修等方式加大团队培养力度。

从培养种子教师入手培养一支善管理、理念新、有思想的校长队伍和一个爱思考、思想活、爱教育的教师队伍。

互助合作,改进教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怎样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本次学习的重点。

通过参访xx小学课堂教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张婧老师建议我们
尝试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我们计划以刘家庙小学为试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圆桌教学法。

研发校本,办好社团。

如何让农村学校“活”起来,是我们本次参访的另一个重点。

在参访中我们认识到,社团活动是增加校园活力,绽放孩子个性的有利抓手。

因此,我们计划征集学生兴趣、需求,重新改编社团活动,办好适合师生的社团活动,以更好地释放孩子的天性。

辐射带动,合作共赢。

我们计划以刘家庙小学为试点,通过创设环境、改善条件、改进教法、办好社团、转变模式等,辐射带动学区其他小学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模式。

感谢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我们坚信,我们的学校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指导下一定能办出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