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06270)一、单项选择题1、从研究内容看,狭义技术经济学可分为( A)A、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B、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C、技术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D、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学2、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增加时,总产品是不断增加的,但每次增加的数量则不断下降,这称为(C )A、资源报酬固定形态B、资源报酬递增形态C、资源报酬递减形态D、资源报酬平衡形态3、单项资源报酬递增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B)P44A、上凸形态B、下凹形态C、直线D、无法确定4、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学效果进行调查,通常要采用哪种调查法?( A)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5、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为( C )A、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B、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C、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D、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6、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6000元,种植面积为4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8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6000元,则单位土地面积的纯收益为( A)A、450元/公顷B、500元/公顷C、560元/公顷D、654元/公顷7、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C )A、成本产品率指标和成本利润率指标B、固定资金占有率指标和流动率指标C、成本生产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D、成本净产率指标和资金占有资产率指标8、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和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方法,属于比较分析法中的( C )A、平行比较法B、分组比较法B、C、动态比较法 D、比较分析法9、犁耕和机耕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原则( C )A、劳动对象的可比性B、资源的可比性C、技术功能的可比性D、特定因素的可比性10、生产弹性EP取何值时称为生产的合理阶段?( B )A、EP <0 B、0<EP<1B、C、EP >1 D、-1<EP<111、某生产函数表达式为y=2x2-0.5x,当x=2时,其精确边际产量为( C )A、9B、8C、7.5D、712、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Y1和Y2,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20,22)变为(28,14)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Y2代替Y1的平均边际代率为( A )A、-1B、-1.5B、C、-3 D、-413、为排除实验点的天气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y=eβω(a+bx-cx2),式中β为常数,ω为表示天气的随机参数。
若好于正常天气,则ω的取值(C)A、小于0B、等于0C、大于0D、无法确定14、某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y=e0.8t x10.9x20.3,则资源x1的产出弹性为(B )A、1.2B、0.9C、0.8D、0.315、当所有的投入要素增加1%,产出增加为1.2%时,这种情况称为( C )A、固定比例报酬B、规模经济C、比例经济D、比例不经济16、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40分,该技术的参照技术评分为100分,价格为20万元,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希望避免正面的竞争,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应( A )A、在28万元以上B、等于28万元B、C、在28万元以下 D、无法确定17、农业技术商品处于成熟阶段的特点是( D )A、市场销售不断减少,经济效益下降B、成本下降,销售量迅速增长C、成本高,效益低D、产量高,产品销售量已达饱和,销售增长减缓18、某项新的科研成果的有效期内新增纯收益为60万元,该成果应用的新增生产费用为12万元,生产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应占份额系数为0.3,则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为( C )A、5B、3.5C、1.5D、0.219、关于中性技术进步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一般表现为节约资金或节约土地B、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是常见的C、不改变资金、劳动和土地的比率D、又称偏向技术进步20、农业技术测算模型中,可把技术进步份额分为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技术进步作用的模型是( D)A、平均生产函数模型B、增长速度方程C、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D、边界生产函数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各项中属于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有(BD)A、种植业技术经济学B、技术经济学说史C、林业技术经济学D、农业技术经济模型E、渔业技术经济学22、关于单项资源报酬固定形态描述正确的有(AD )A、生产函数形态是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资源报酬率B、资源投入增加时,边际产品保持不变C、生产函数曲线是下凹D、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相应成比例增加E、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以不断增加的比例增加23、某项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400万元,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400万元,该基本建设的使用年限为8年,则该项基本建设(AC )A、投资回收期为6年B、投资回收期为3年C、能保证在报废前全部收回投资D、不能保证在报废前全部收回投资E、投资回收期无法确定24、关于等成本线描述正确的有(AB )P130A、等成本线的斜率为两种生产资源的价格之比的负值B、总成本越大,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远C、总成本保持不变,生产资源价格发生变化时,等成本线的斜率保持不变D、总成本越大,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近E、生产资源价格不变,总成本发生变化时,等成本线的斜率随之发生变化25、农业技术进步特点有(ADE )(外生性)A、综合性B、内生性B、突变性 D、选择性E、渐进性三、判断题26、技术、经济、农业构成了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
(错,改为“技术、经济、计量”)27、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表现为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矛盾性。
(正确)28、农机具属于流失性的资源。
(正确)(还有时间.劳动力..)29、通常所说的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活劳动生产率。
(正确)30、比较优势法是根据绝对成本来确定地区间的专业化分工。
(错,改为“相对成本”)31、在定量的资源分配于两种产品生产的情况下,等收益线与等产量线的相切之点是收益最高的产品组合点。
(错,改为“生产可能性曲线”)32、一般而言,农业技术商品的寿命周期越长,价格越低。
(错,改为“越高”)3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体系的核心。
(正确)34、单位土地面积纯收益指标反映了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水平。
(错,改为“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四、名词解释题35、生产弹性: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的比率。
36、固定比例报酬:指所有投入要素增加1%,产出也增加1%。
37、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技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纯收益。
38、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指在农业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中,技术进步相对使土地的份额减少了。
五、简答题39、简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应用分析的一般步骤。
答:(1)考察农业投入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影响产出的主要因素;(2)按模型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和技术性处理;(3)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建立模型、检验;(4)运用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数值计测;(5)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制订有效的生产措施、提出建议、作出决策。
40、简述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1.农业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2.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3.农业科技管理体系;4.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六、计算题41、某养殖场养殖每千克对虾所花费饲料成本的分析如下表。
饲料成本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单位对虾饲料成本=1/单位产量×单位饲料消耗量×饲料单价。
采用连环代替法分析各种因指标 计划数 实际数单位对虾产量(千克) 单位饲料消耗量(千克) 饲料单价(元) 6 24 2 9303第一步,计划数(24×2)÷6=8(元) 每千克虾成本第二步,单位对虾产量变化对单位对虾饲料成本影响: (24×2)÷9=5.33(元)即,5.33-8=-2.67(元)第三步,单位饲料消耗量变化对单位对虾饲料成本影响: (30×2)÷9=6.67(元) 即,6.67-5.33=1.34(元)第四步,实际数(30×3)÷9=10(元),即饲料单价变化对单位对虾饲料成本影响为: 10-6.67=3.33(元)综合三个因素对小麦化肥成本总影响是:-2.67+1.34+3.33=2(元)41、设生产函数为y=10X 1-X 12+20X 2-X 22(1)写出X 1与X 2的边际产量函数(2)当X 1=3,X 2=5,计算X 2对X 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
解:(1)x MPP x 12101-= x MPP x 22202-= (2)5.2321052202102201212=⨯-⨯-=--=x x MPP MPP x x方案 1 2 3社会结果R (万元) 资源消耗C (万元) 绝对经济效率(R/C )50 42 1.19 72 62 1.16 63 50 1.26 解:第一步,由计算结果可知,绝对经济效率都大于1,即各个方案的社会所得都大于社会消耗,三个方案都有经济效益,均保留。
第二步,计算相对经济效率E 12=R1-R2/C1-C2=50-72/42-62=1.1E 12>1,C2>C1,方案2优于方案1E 13=R1-R3/C1-C3=50-63/42-50=1.625E 13>1,C3>C1,方案3优于方案1E 23=R2-R3/C2-C3=72-63/62-50=0.75<1,C2>C3,方案3优于方案2E23则方案3优于方案2,方案2优于方案1,方案3为最优方案2011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0627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表现为技术的( A )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多元属性D、中介属性2、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A)A、上凸状的B、下凹状的C、直线D、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正确的有( B)P33A、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1 亏)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1 平)C、经济效益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1D、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4、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 D )A、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两方面的资料B、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C、经济效果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资料D、劳动消耗、劳动成果、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5、选择课题顶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可以计量、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C)A、完成时间较长B、完成时间较短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D、完成时间不定6、某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额为300万元,该投资的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75万元,则建设投资的回收期为( B )A、7年B、4年C、3.5年D、2年7、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之比,称为( B )A、投资年利润率B、投资总收益率C、成本利润率D、资金占用净产出率8、下列关于运用连环替代法描述正确的有( A )A、影响因素按对分析对象的重要性排列和顺次替代B、先替换质量指标,再替换数量指标C、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对象的最终判断(重要参考)D、各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保持不变(随排顺变)9、比较分析法要遵循的原则是( C )A、可量化原则B、类似性原则C、可比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1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9x 2-4x,当资源投入2单位时,平均产量为( A )A 、14B 、20C 、26D 、3411、在一定资源投入水平下,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不仅不会引起一种产品产量少,反而使其产量增加,则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称为( C )A 、互竞关系B 、互补关系C 、互助关系D 、平衡关系12、一定的资源投入水平下生产品Y 1 和Y 2 ,当产品组合方案点由Y 1=20,Y 2=25变为:Y 1=25,Y 2=20时,那么在两点之间产品Y 2代替产品Y 1的平均边际率为( C )A 、23-B 、32-、 C 、-1 D 、-213、为排除各验点天气的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Y=e βW (a +bx -cx 2),β为常数,ω为随机变量,若ω<0,则表示的天气条件为( C )A 、正常天气B 、好于正常天气C 、差于正常天气D 、无法判断14、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e 0.8t x 10.5x 20.7,则资源x 2的产出弹性值为( C )A 、0.2B 、0.5C 、0.7D 、1.215、当所有投入要素增加1%,产出增加0.4%,这种情况为( D )A 、固定比例报酬B 、比例经济C 、规模经济D 、比例不经济16、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A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方(需求决定)B 、农业技术商品的卖方C 、农业技术市场的中介者D 、农业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17、当农业技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 ︱=2时,则提高技术商品价格对销售收入最大化的影响为( A )(弹性越大,提价对销量影响越大)A 、起负作用B 、起积极作用C 、无影响D 、无法判断18、已知某一科研究成果在有效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140万元,科研费用为40万元,若科研单位应计经济收益份额为0.35,则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B )A 、113.7%B 、122.5%C 、128.4%D 、145.5%19、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D )A 、科学决策率(ABC 为农策的目标评价指标 )B 、农民得益率C 、优质产品率D 、技术成果转化率20、通过机械技术采用实现的技术进步类型,一般称为( B )A 、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B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C 、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D 、中性技术进步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